元 青 花 收 藏 文 化 苑 古瓷鉴定基础理论19_视频教程_李辉炳 古瓷鉴定基础理论19_视频教程_文字整理 19 永宣青花 永宣青花是一个鼎盛时期。要多多关注鼎盛时期的瓷器,比如元青花、永宣青花,嘉万青花、康熙青花。其它类别也要关注鼎盛时期。 永宣青花要关注材料、温度。永宣青花代表当时国力。其它也存在,还有发展。特别要关注的是青花,因为青花是主流。 永宣放到一起,作为一个时期。永乐早期名贵。永乐高温是青花,宣德也是青花。烧造温度基本一致。宣德以后温度慢慢下降。不是带永乐、宣德款就名贵。要选择这个时期代表性材料,并且是高温烧制。高温时期就是永乐中后,宣德早期,一共十几年,不到20年。高温烧造,成色艳丽。这类相对少,但市面有。 收藏古代瓷器,怕的是仿品。宋、明都有仿品。千百年来,后朝仿前朝的。古代瓷器,很多人保护了它,应该存世量大。除博物馆收藏外,流传到现在,大部分在民间和地下。 要关注优秀的瓷器,各点位要重点关注。在自己判断不准时,不买可以,不要一棍子打死。 在收藏中记住几个点,高点,低点,都有代表性瓷器。明代要关注三个点:永宣青花,明中期五彩、斗彩,嘉万青花和五彩。 收藏要看连续性、发展性,系统化的认识。 我们讲基础理论,基础在哪里?主要是温度,材料,发展规律。本质是瓷器发育过程。其它材料、烧造温度、时代画风,工艺等都是辅助知识。所以,要充分理解发育过程。 古代瓷器主题来讲,其它窑口材料没有大的改变,原理相同。 胎,烧造形成硅酸盐体。两部分构成。一部分已经形成盐体结构,还有少部分瓷化。剩余是这些物质,无完全瓷化。氧化物在老化中首当其冲,它要变。永宣近600年,要看发育到什么程度。盐体相对稳定。氧化钾、氧化钠,在自然界会潮解,形成碱。 内部物质的变化是年龄带来的。氧化铝长时间与强碱发生变化。物质变化带来视觉效果。氧化物不能理论化。老化、变化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相对稳定是物质降能量。分解再组合形成自然无机盐。 永宣时期未形成硅酸盐的物质变化达到高峰点。内部物质生发、润发,用蒸馒头来理解。没有润发感觉,那一定是新的。 元末明初,到永乐早期,产生了色釉,主体结构没有改变,主流没有变。有色材料有变化。五彩温度相对高一些,有些添加有助熔材料。 了解明釉上彩,变化,纷繁复杂,铬黄、锗红、铁绿、铜绿、铅绿、紫红,了解一下就可以了。 永乐中后到宣德早期,这是一个优秀阶段。翻腾,有流动感,不是原始烧造效果,是内部物质变化,要感觉到。这是我们要学习的一个特征,不是工艺特征,而是老化、变化的特征,制瓷质量好。宣德后温度下降,质量下降。永乐很多没款,但是高温烧制。更理解老化、变化怎么来的。 明中期有纪念款,很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