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付了百万学费,我在哈佛商学院学到了什么?

 齐一摄现美 2019-06-23

来到哈佛之前,我对这所世界出名的学府多多少少还是寄予了一些好奇与期望,毕竟哈佛校友包括世界500强企业的CEO,各国总统。觉得这里应该有不为人知的秘密,能让人一夜变聪明,一年就通天。于是借了巨款,赌下青春。经过一年的努力学习,我似乎解开了其中奥义。真有大快人心之感,但同时又稍有失落,因为此秘方竟然似曾相识! 呃,为什么我要花百万学费和一年的青春到这学呢?下面即刻和大家分享。你们评评理!

光靠脑子,不可能永远优秀

哈佛商学院不乏聪明绝顶的教授,各个都是其领域的学术高手,有获了诺贝尔的,有奠定了整个商业界战略理论的,有参与过数十个国家经济重新建设的。我很好奇是什么让他们一直能有新发现,产生新的思想。当我询问他们到底为什么能这么牛的时候,我得到的一个共同的回答就是—— “live as if you were to die tomorrow, learn as if you wereto live forever”(像明天就会死去一样的活着,像永远不会死去一样的学习)——这也是印度圣雄甘地的一句名言。在别人都止步不前的时候,这些优秀的人靠自己的努力与坚持,不断学习,持续积累,所以他们不仅没被时代淘汰,还把丰富的积累变成自己坚不可摧的优势,一直走在各自学术领域的最前沿。

哈佛对来到这里的学生也是这么要求。通过纵向拓展垂直加深两种手段让学生一直学习新事物,而纵向拓展的主要手段就是大量阅读。·我们每周都要读400多页的案例,相当于一到两本书的体量,一个学期就是30本书。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挑战,包括我自己最初都质疑是否能完成。但是坚持一个学年后,6000多页的阅读的确让我学到很多新知识。垂直加深的一个方法是深入思考。在课堂里,教学以学生讨论为主,教授会在讨论中不断挑战学生的观点,逼迫其近一步思考。有的同学常常在课堂被问得哑口无言,但也恰恰正是这个时候,你产生的思考让你学到最多。垂直加深的另一个方法就是自我反思,每过一段时间,总结思考一下自己学到了什么,是否能提炼出有共通性的原则,可以将运用到未来,提高自己。

宿舍书桌前的夜读
宿舍书桌前的夜读

坚持自己的原则,敢说“不!”

上了高中,老师说要考一个好大学;上了大学,家长说要找一份稳定工作;工作没几年,亲戚都在问什么时候结婚;结婚后,父母又在问什么时候要孩子。就这样一步一步的,我们好像变成了一个生产线上下来的产品,过着千遍一律的生活。而在这一步步温水煮青蛙的演变中,有时候,我们是不是该站起来,坚持一下自己的那么一点原则,坚持一下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呢?在哈佛领导力的课堂上,我们研究了很多叱诧风云的商界领袖。他们之所以能走出自己的路,给予身边人巨大的启发,给社会产生了巨大积极的影响,就是因为他们不论在多大的压力下,都敢于坚持自己的原则。全世界最大矿场AngloAmerican的总裁Cynthia Corral为了员工安全,即使损失上亿元公司收入也坚决停产整顿;Blancpain的CEOJean-Claude Biver几十年如一日饱有对石英手表的热情,最终把其品牌变成世界第一。如果想要掌舵自己的人生,那就坚持一些自己的原则。因为这些坚持才定义了你是谁,定义了你的生活。

每一个成功的人生都一定是规划出来的?这是骗你的

这一年读过的数百个商业案例中,我发现这样一个和现实生活不谋而合的规律——没有一个人的成功是完全事先设计好的。人生是一场旅行,目的地不是重点,享受过程本身才最重要。因为这世上没有一件事比每一刻都做自己喜欢的东西更快乐。

追逐自己喜欢的事需要行动和勇气。一位印度裔教授在课堂上和我们分享了他的个人故事。他在大学期间为了证明自己,总是努力考第一。终于考入研究生后,他发现,曾经的自己为了考试第一,已经放弃了太多个人爱好——他不再踢球,不再多花时间和朋友相处。顿悟了这些牺牲之后,他毅然决定开始做更多自己喜欢的事,而不是一味学习。一次考试中他没拿到第一,一位同学半开玩笑地说,“这次你没得第一,我们有些失望哦。”他想了想说,“如果让你失望的话,那是你的问题,不是我的问题。”能有这样释怀的回答,是需要多么大的勇气!我们常常都在说要敢于做自己,做自己喜欢的事,却又常常安于按部就班,因为这样更安全。

我最欣赏的梵高名言
我最欣赏的梵高名言

事情都有多面性,想的多才能看得比别人远

在课堂讨论中,教授对学生的一个挑战是从不同角度去分析一个案例。当大多数人都支持一个观点时,教授一定会问谁有不同观点,逼着整个班级换位思考。事物都有多面性,而我们会习惯性地从单方面思考。往往是自己忽略的思想盲区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有时候甚至连自己怎么死的都没搞明白。一个能帮助自己换位思考的好方法,就是多问为什么。哈佛商学院有一个经典案例:著名家具连锁运营商宜家公司发现自己的印度纺织品供应商滥用童工。他们本可以简单地以杜绝非法雇佣童工为由,更换供应商了事。但是宜家多问了为什么会有童工的存在。原来是当地家庭收入太低,大量儿童没饭吃,所以才不得不去务工。如果只是简单的更换供应商,宜家虽不会有非法雇佣童工的法律风险,但他们不仅没有解决真正的问题,还可能导致很多儿童因此失业没了生活保障。所以宜家在当地建立了儿童基金会,以帮助解决当地儿童的生活及教育问题,也因此得到社会舆论的一片好评,品牌形象大大提高。所以说,有意识地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不仅是为了看到事物的多面性,还可能因此找到最优解决方案,实现多赢。

光环固然好,但同时也可能是一个紧箍咒

哈佛商学院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是各领域的佼佼者。很多同学来这里读书是为了转换行业,比如从咨询到投资,从传统行业到科技行业。也有同学来是为了在原有职业跑道上给予自己晋升的加速度,比如毕业后从分析师直接变成高级经理,从普通工程师被提拔到管理岗位。不论是为了什么,哈佛商学院无疑都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她像是把金钥匙,能打开很多机会的大门。也正因如此,很多人会说,有哈佛商学院这样一个“金字招牌”,可以不用担心找不到工作,因为“哈佛”这个标签就是最稳妥的安全保障。

然而这一年中,我同时感受到的是这个“金字招牌”所带来的困扰与压力。因为有了哈佛作为背书,很多同学对工作似乎就必须要有更高的要求,比如年薪不能低于多少,比如起始岗位必须不能低于某个级别,比如一定要有明确的晋升路径,比如薪水之外还要有这补贴那福利……然而讲的条件越多,心里压力也常常会越大,到头来成为束缚自己发展的枷锁。当自己不能本着一颗平常心,放不下身段,不能脚踏实地去对待工作和身边人的时候,一个“金字招牌”就很可能会让人变得好高骛远,只顾眼前名利,不敢探索风险系数看上去更高的发展良机,也就在无形中放弃了本能担负起的更大使命。所以,即使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要保持谦虚的态度和一颗平常心。当觉得自己已经“身处高位”(比如“贵为”哈佛商学院学生)时,也千万不要随便把自己太当回事、轻易放弃表面“配不上“自己身份的机会。

这么多年来,哈佛商学院能够孕育出一位又一位杰出校友,其实并不是因为什么不为人知、高深莫测的秘方。这所学校教给学生们的道理,很多其实是显而易见、在其他地方也能学到的。那到底是什么让很多在此学习过的学生,离开校园后都成为了各自领域中的佼佼者呢?我觉得是坚持和榜样的力量。当你看到身边的教授和同学们因为身体力行上面所述的道理而变得更加优秀、进而去改变世界的时候,你就会逐渐领悟到,精进,真的没有任何捷径。而这,就是哈佛教会我的最重要的事。

完成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的登顶
完成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的登顶

关于作者:陈悦,Ray,(微博@陈悦RAY)哈佛商学院MBA在读,做过联合国,干过麦肯锡,造过飞机,编过代码。沉迷于白色和蓝色鸦片,喜好登山探险,热衷飞行汽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