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悟空问答

 淳和思行 2019-06-23

练习书法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字苍劲有力,笔画不肉?古人对此早有论述,曰:“力透纸背,入木三分”。

颜真卿在《颜真卿述张长史十二笔意》中说:“用锋常欲使其透过纸背。”这就是“力透纸背”的来历。唐代张怀瓘在《书断》中记载:“王羲之书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这是“入木三分”的来历。

书法作品的这个“力”不是我们使劲的这种“蛮力”,而是指如何用笔,笔墨在纸上表现出来的线条的审美。又如唐人韦续《墨薮》:

用笔如锥画沙,使其藏锋,画乃沉着,当其用笔,常欲使其透过纸背,此成功之极矣。

书法的力度,表现在笔墨线条上,就是要求有质感、立体感,要求笔力圆健。那么如何去表现呢?关键在于中锋用笔,清代周星莲云:“书法用笔,用笔贵用中锋。”也就是古人常说的“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在我们书写的时候,笔锋移动时,保持主毫在笔画的中心运行,副毫在笔画的两边,写的时候墨汁从笔画的中心向两边渗出。

这样写出的笔画,重心在中间,就仿佛笔的锋尖向下扎入木头一样,于是给人一种“入木三分”“力透纸背”的感觉。

让字显得苍劲有力的另外一点是,用笔要涩,既书写的时候感觉似乎有一种纸张的阻力,让你挣扎奋进,而不是一笔滑过。涩行用笔与中锋用笔的要求是一致的,涩行破阻,仍要中锋,不能平拖用笔,而要笔锋挺立。

如何能中锋与涩行用笔,关键还是要勤学苦练。给大家讲个“铁画银钩”的故事吧。

王献之小的时候练字,他母亲就指导他学他父亲的字,一开始天天练横、竖、撇、捺等基本笔画,连到有一天他的母亲看了之后说:有点像铁画了。然后再练各种钩法,直到有一天他的母亲看了之后说:有点像银钩了。然后才开始练整字,把笔画和结体结合起来练。

练了一段时间后,有一天他写了一个“大字”给他父亲王羲之看,羲之看了之后,觉得这个字写得有点松散,于是在下面加了一笔,写了一个点,让这个字变成了“太”字。献之就又把这个字拿给另外一个房间的母亲看,母亲看了之后说:我儿写字千日,只有这一点像羲之的。

献之听后惊呆了,原来这一点正是他父亲加上去的一点,他由此深感自己写字的功力仍很差,于是后来更加刻苦练习,力求每一画务得骨力,每一钩务求俊逸。最后终于成了一名可以与父亲王羲之齐名的书法家。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所谓的“铁画银钩”也好,“入木三分”也好,归根结底都是功力的问题。书法的功力靠的是长期的苦练、巧练才能有所成就,选好字帖,认真临摹古代前贤的法帖,仔细揣摩每一笔的用笔之道,我们一定能写出苍劲有力的书法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