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欲祸人,为什么要先给他一点“福分”,读懂这个,顿生畏惧之心

 陳飛srnlqm4qgq 2019-06-23

一个人的一生难免起起伏伏,都不会一帆风顺,面对挫折有人悲观失意,一蹶不振,有人总能把挫折当作历练自己的资本和经验,东山再起。不同的人生态度,造就不同的人生。老子《道德经》蕴含的生存大智慧,当我们人生面临危机的时候,不妨体会一下,可能会顿感豁然开朗。

老子《道德经》玄妙无穷,有对宇宙自然的思考,有对大道的追寻,也有对人生的体悟,如果认真体悟,你会发现《道德经》是一本值得每个人拥有的智慧读本。道德经中对个人荣辱福祸的深入探讨中,大家最为熟悉的莫过于一句“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短短几个字精辟概括了当人们面对福与祸两种情境,要有积极应变的观点和态度。三国时的曹操就看明白了,丢盔卸甲之时也不忘哈哈大笑……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出自:《老子》第五十八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指的是因果的相互转化。老子的这句话,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是无上的真理。这句话绝妙地阐述了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矛盾双方的统一和转化。祸和福是纠缠在一起的浑然统一体,当不好的事情发生时,祸是矛盾主要方面,决定了事物处于显然的灾难之中,福则为次要的从属的,处于潜态;祸福双方是处于不停的斗争中,当福战胜祸,转为矛盾主要方面时,决定了事物进入幸福状态,祸则转入潜在状态。

其实,这种辩证思想,我国自古有之,难怪网友吐槽为什么“辩证法”成了外国人的发明。在我所最古老的文学典籍《周易》中就有“否极泰来”这样的思想。而我国的阴阳学说,更是广大精微,福和祸就是阴阳,就是太极八卦图中的阴和阳,浑然一体而又相互影响,相互转化。

那么,为什么说“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呢?韩非子对此做了更清晰的论述,他在《韩非子·解老》中说得好:“人有祸,则心畏恐;心畏恐,则行端直;行端直,则思虑熟;思虑熟,则得事理。行端直,则无祸害;无祸害,则尽天年。得事理,则必成功。尽天年,则全而寿。必成功,则富与贵。全寿富贵之谓福,而福本于有祸,故曰:“祸兮福之所倚”。人有福,则富贵至;富贵至,则衣食美;衣食美,则骄心生;骄心生,则行邪僻而动弃理。行邪僻,则身死夭;动弃理,则无成功。夫内有死夭之难,而外无成功之名者,大祸也,而祸本生于有福,故曰:‘福兮祸之所伏。”

当人有祸事的时候,心理就会害怕,有畏惧之心,害怕就会注意自己的言行,谨小慎微,就会三思而后行,这样子以后则办事情就不会有祸患......,这就是“祸兮福之所倚”的逻辑。相反,当人有福的时候,富贵就来了,吃好的穿好的,于是骄奢之气就来了,骄奢之气一来,行为就会失去理性,最终则会带来祸端。

老子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又说:“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举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

老子讲的就是天道。天欲祸人,必先以微福骄之,要看他会受。天欲福人,必先以微祸儆之,要看他会救。天要降祸给一个人,必定先降下一些福分使他起骄慢之心,目的要看他是否懂得承受的道理。天要降福给一个人,必定先降下一些祸事来使他引起警觉,主要是看他有无自救的本领。

天道尚且如此,人事就更不用说了!得到一点小小的福分就骄慢,骄慢就埋下了祸根,骄慢会削弱了本就不厚的福分。骄慢之人非但天不会降福,人也不助其福,因为人人皆厌恶骄慢之人。天宠既失,人和又无,这样的福分还能维持长久吗?福尽祸来,不堪受福,又何堪受祸?若得微福而不骄,即使是祸来,心也不惊。受福不骄,受祸不苦,是深明福祸之道,只有不为外物动心的人才能做到。

当人生面临危机的时候,不妨体会下老子的这些思想,豁然开朗!

/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