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从五月已逐渐进入夏天,办公楼、商场和家里都全天开启了空调。若不是偶然看见,几乎忘记蒲扇曾经是我们生活里的必需品了。 不仅仅是在夏季,曾几何时几户人家摇着蒲扇在小院或小巷里唠嗑夜话,夏夜里一边摇蒲扇一边听着收音机。空调和电扇,让我们名正言顺在夏天保持“优雅”,不忍心让自己多晒会太阳多出点汗,蒲扇离我们越来越远,最终见得最多的扇子出现在博物馆和拍卖行。 蒲扇,以不同的形式陪伴着那段曾经岁月,我们用扇子扇风解暑,用扇子驱蚊赶蝇,用扇子传情表意。藏在扇子里的,是岁月的诗意,是生活的静美。 中国古人本就爱扇子,堪比文房四宝,于人不同,意蕴不同。达官贵人,扇的是豪门贵气;文人墨客,扇的是潇洒清雅;闺阁仕女,扇的是娇羞优雅。一把扇子,扇动凉风,也扇动心境清明。 圆形的扇子汉代就出现了,因为扇面材质主要是绢,所以又称为罗扇。古人对于圆形情有独钟,故而圆扇也有团圆吉祥之意,又称合欢扇。 班婕妤原是汉成帝身边最宠爱的妃子,尽管她才学出众,从不恃宠骄横。但随着赵飞燕姐妹进宫,许皇后被废,她也一度遭囚禁。为了躲避赵家姐妹无休止的陷害,班婕妤主动请退,随后住进长信宫专事奉养太后,才保得平安。但一生遭际,也是大起大落,各种滋味,浓缩于一首《怨歌行》: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班婕妤的这首《怨歌行》,历代所获赞誉不绝,因其“辞旨清捷,怨深文绮”,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已然超越了个人遭际。这首诗对后世的宫怨诗有很大影响,故“团扇”也成了佳人失时、红颜薄命的象征。 团扇虽然主要是正圆形,但逐渐也出现了其它形状,方圆形,梅花形,腰花形,葵花形等多种样式。古代男女都使用团扇,是当后代折扇传入并流行起来,男人才在正式场合用折扇,团扇就变成女性的专用了。 中国文化的特点就是天人合一,将人生际遇和自然外物融合在一起,使得许多事物都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或许在某种程度上算不上客观,但这种寄情于物的思考方式让生活变得更加诗意和生动。 扇子,一个普通的纳凉解暑用具,在千年传统文化的浸润下,不但成为既实用又精美的工艺品,也成为身份,地位的象征,成为一种社会阶层和民俗文化的载体。在国人眼中,扇子是感情的载体,人们可以从扇子中体会古人对人情世态的变迁,也能在扇子上找到曾经丢失的回忆和逝去的光阴。 |
|
来自: 玉鸭熏炉闲瑞脑 > 《历史、文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