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类通常都把狐狸当成一种动物,事实上,狐和狸是两种动物!狐是犬科动物,而狸是猫科动物。它们两个外形长得很像,但狸要“矮胖”一点~ (左狐右狸)从古代流传下来的历史文献来看,古人大部分都称狐。但是人们通常将用 “狐狸”一词专门称呼狐,于是“狐狸”也就约定俗成,成了狐的代名词。 2. 狐狸符号在人类文化中无处不在,早在远古的洪荒时代,狐狸的身影就出现在人类文化当中。 2011 年,研究者在约旦一个史前坟墓中发现了人狐合葬的现象。这表明在史前社会,狐狸与古人之间可能存在某种情感上的依存关系,这可能是狐图腾的最早体现。 3. 狐狸听觉灵敏,做事也很谨慎。冬季狐狸过河要先仔细听听冰层下面有没有水声,确定足够结实才敢过去。人们摸准了狐狸的这种习性,等狐狸过了之后人再走,俄罗斯和北欧还流行这样的谚语——“狐能行,人亦能行”。 4. 在西方,最为有名的狐狸故事是《伊索寓言》中的狐狸和葡萄。“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故事我们一直说到现在。 5. 除此之外,大家耳熟能详的当属狐狸与小王子的故事了,故事中的狐狸是一位智者,不仅教会了小王子很多道理,还不计较自己的得失。 6. 在日本,狐狸被尊为稻荷神的使者。稻荷神是日本神话中的谷物和食物神,主管丰收。为了讨好爱吃豆皮的狐狸,祈祷一个好的收成,日本还有将米饭包进豆皮里供奉给稻荷神的习俗。 关于这一习俗还有一种说法,为了避免狐狸收成时节出来捣蛋,农民们会将成本较低、寻常百姓也吃得起的豆皮包裹米饭放在狐狸出沒以及农田附近,希望狐狸们吃饱了后不要在田地里撒野。 7. 日本人还超爱把它加入日漫里。比如火影里鸣人体内封印的九尾狐,犬夜叉里的“七宝”,夏目友人帐里可爱的小狐狸...... 8. 狐狸在中华文化中内涵就更为丰富了,狐狸在先秦两汉的地位最为尊崇,与龙、麒麟、凤凰一起并列四大祥瑞之一。 汉代石刻画像及砖画中,常有九尾狐与白兔、蟾蜍、青鸟并列于西王母座旁,以示祯祥。还有人总结说狐狸有三德:毛色柔和,符合中庸之道;身材前小后大,符合尊卑秩序;死的时候头朝自己的洞穴,是不忘根本。 9. 九尾狐还是中国古书中出现的最早的“媒婆”!她成就了“大禹”与“涂山氏”的佳缘,传说中人吃了她的肉,可以不逢妖邪之气,抗拒蛊毒。 10. 汉以后,狐狸的名声开始变臭,狐狸也一下子从祥瑞变成了狐媚、阴毒的“坏东西”。 在这个时期,关于狐狸邪恶的故事不胜枚举,上古时期的一个女人被说成是一只祸国殃民的九尾狐,而且还远传到日本,这便是商纣王的妃子妲己!#现实中这位饰演妲己的美人也并不好过 11. 我们现在听说过的狐妖故事可能大多数出自于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在他的笔下,这些狐女有情有义,仁至义尽,生死不渝,甚至是与人为妻,成为狐妻,或情狐。#为狐狸扳回一局 《聊斋志异》中所写的鬼狐故事约 170 篇,占全书的三分之一左右,而其中的狐狸故事就有 82 篇之多! 12. 讲真,狐狸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是蛮重要的。你不信吗?你看要是没有它,多少作家、编剧、画师、演员将面临失业的危险呐! 所以不要再用“狐狸精”这样的词语啦,也别再给狐狸抹黑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