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楼女子”是古装剧中时常出现的形象,这一职业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宰相管仲设“女闾”,此后延续千年一直到民国时期。今天我们就通过这组照片带着大家来看看民国时期的青楼女子是什么样子。这张照片是1946年沈阳地区的“青楼女子”。 在旧社会人们把社会上的职业分为上九流、中九流、下九流共27个职业,娼(青楼女子)作为下九流中排在最后的一位的职业,在当时社会地位极低,但即便是这样依然有大批人陆续进入这个队伍。照片中是1946年北方地区一位抱着暖手袋的“青楼女子”。 在当时“青楼女子”是需要去登记的,据统计在上世纪30年代仅北京八大胡同登记的“妓院”就有100多家,其中登记姓名的“青楼女子”有近千人。这张照片就是民国时期北京八大胡同的青楼女子,这颜值还是很可以的。 在当时除了一些正规登记的“青楼女子”,还存在相当数量的“暗娼”。她们往往栖身在一些小巷子中,环境差,收入低,生活还是比较艰辛的。这张照片就是民国期间的青楼女子(暗娼)。 在当时一些发达的大城市中,很多酒吧、咖啡厅、歌舞厅依然游荡者许多“舞女”、“陪酒女郎”,相比于一般的“青楼女子”,它们不仅能歌善舞还懂得狠多社交礼仪,因此她们接触的往往是一些上层人士和一些西方人。这张照片就是民国时期的“陪酒女郎”。 由于能够接触当时的“达官显贵”,一些长相漂亮的“青楼女子”就成了这些达官显贵的“编外姨太太”。虽然不能真正嫁入豪门,但是依旧可以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舒适生活。这张照片就是打扮漂亮的“青楼女子”。 “青楼女子”虽然在当时社会不受待见,甚至也只能做那些达官显贵的“外室”,但是由于可以说的上话、吹枕边风,依然有大批有心思的人前来献殷勤,她们也收受贿赂,成为“卖官鬻爵”的中间人。 这张照片是抗战期间沦陷区为侵华日军服务的“发廊女子”。照片中牌子上写着“皇军大欢迎,亲日女子理发”的字样,看了这张照片让人不由想起“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句。国土沦陷,中国人成为活在日军枪口下的亡国奴,但是这些“发廊女子”竟靠向日军献媚谋生,其行为让人不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