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社工如何链接资源?| 社工课

 乐康居 2019-06-23

今天,作者又为同工们带来了关于资源链接方面的文章,一起看看吧~

ps.文章较长,阅读大概需要22分钟。

建议收藏,方便查看。

从资源视角重构社会工作的功能

01

笔者曾经与不同职级、资历的社工谈及社会工作的功能,他们都不约而同地表示,社会工作的功能在于“提供直接服务”和“链接资源”。

基于这个思维取向,当社工面对服务对象现正处于的困境时,除了给予辅导与关怀外,会更积极链接不同的资源予以服务对象,藉此满足其需求,解决其缺乏。

当服务对象由于经济原因陷入生活困难,社工会积极链接资金来纾解其压力,譬如缺乏资金进行医疗手术,缺乏资金购买轮椅。

有些需要链接物资器材来进行环境改造,例如家居环境的改善、优化学习环境,提供书台和改善灯光照明、提供方便长者如厕的坐便器等。

有些则链接人力资源协助有需要的服务对象,如大学生志愿者协助初中生进行功课补习、安排志愿者探访独居长者等。

在社工的思维中,“链接资源”是社会工作的主要功能。于是,当服务对象寻求社工协助时,遂以链接资源作为首要任务,并认为有助建立关系。但当社工遇到其希望链接的资源,却未能有效链接时,容易陷入无助与无奈。

实例讨论(一)

服务对象因残致贫,社工链接了企业资源给予其一次性的经济援助,服务对象心存感激,社工也很有满足感,认为能协助服务对象摆脱困境。

事隔半年,服务对象因经济困难再度求助,社工征询企业能否再次协助,所得回复是只能一次性支持。社工将企业答复结果告知服务对象后,服务对象却认为社工并没尽全力给予协助,要求社工继续寻找资源,协助其度过经济困难。

每当服务对象到站点找社工了解进展,社工都感到很大压力,因始终找不到适合的资源予服务对象。最后,服务对象埋怨社工没有作为,并向其上司反映意见,该社工因此对工作的信心深受打击。

实例讨论(二)

社工在社区探访时,了解到一困难家庭中有正就读初二的儿子,父母对儿子的成绩很重视,认为若能学业有成,将能摆脱家境贫穷。

父母希望社工能找到免费的补习导师来指导儿子学习,当时社工所属站点附近有一所大专,学校社团曾经联系社工站,希望在课余时间能为大专学生提供服务社区的平台,社工于是将到来参与义工的大专学生转化为义务补习导师。

当大专生义工为该初中生进行了三次补习后,因学校进行考试原因,又刚巧寒假到来,未能继续进行义务补习工作。最后,因找不到义工协助,社工只好由自己来担任补习导师。

从这些案例,反映到社工对服务对象有困难时,便会积极链接资源,以期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但却不知不觉地,陷入了对“资源”的认知与运用的理解误区,使到对“资源”的理解有所偏差,也导致社工因未能链接合适资源时,服务对象对社工存有意见,社工亦感无力与无奈。

02

社工对“资源”很重视,有社工认为其主要的工作便是能为服务对象链接资源,藉此解决其所需。

可惜的是,当社工进行资源链接时,却忽略了社工对资源理解的本质,致使资源没有得到更有效的应用,使社工的链接资源工作,其实只是将物质/物资/物料/物件交付予服务对象,并没有发挥“资源”的效能作用。

我们先理解一下资源的概念,所谓资源是指一切可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总称,它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是一种自然存在物或能够给人类带来财富的财富。

或者说资源就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一种可用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具有一定量积累的客观存在形态,如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海洋资源、石油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等。

若要称得上为资源,那需要经过一个转换的过程,使到那些原来只称为“物质/物料/物资/物件”的东西,必须进行“变现”,且能够变现成功,才能称得上为资源。

以笔者曾阅读的一套漫画作品为例,漫画内容提及了某国虽然石油蕴藏量非常丰富,但受法规条文所限,即使开采了石油也不能卖给其他国家。

因此未能将之变现为国际流通的货币,石油只能算是物料或物质,导致该国人民的生活依旧贫穷不堪,并没有出现社会大众普遍认为的“拥有石油可以令国家富强,让国民受惠”。

从社会工作的“资源视角”来看,那些物资(如轮椅、座厕、风扇、油、米等)、金钱(如为服务对象支付的看病的金钱援助等)、人力(志愿者为服务对象进行补习、志愿者探访独居长者、社区能人为社区儿童进行教学等),若社工只是进行链接,未能作用有效变现,那些物质、金钱、人力只能存留于物件层面,依然谈不上属于资源性质。

从社会工作的资源观,社会工作对物件的“变现”并不是将之转换成为金钱,而是将物件变现成为关系、价值观,那些物件才能称之为资源,否则物件依然是物件。

那么,怎样的关系和价值观才能将物件转换成为资源呢?那就是社会工作一直倡议着“互惠关系”,那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价值观。

社工的资源观,必须将物资进行变现,让各方持份者(无论是付出或接受的)都能理解及展现互惠的精神。

而链接资源的处理却往往只是将物件转交至接受一方,而付出的一方往往抱着救济的观念,不能展现互惠的精神。只有经过变现,资源才能够得到展现及发挥效能。

期望社工不再仅限于“链接资源”的角色,而是将物件转换成为资源,一种互惠的关系与价值观念,社工需要担任的是“调动资源”的角色,使到资源能够得到发挥。

从资源视角重构社会工作的功能

资源经过变现才能称得上是资源,否则仍留于“物质/对象”的层面,社会工作的主要工作是将资源变现为“互惠关系”,而不仅是“链接物质”就以为达到效果了。

资源变现的概念不仅适用于个人层面,更可适用于社区及社群层面,社工以“资源视角”推动工作时要加以注意,社工的“资源视角”超越了链接资源的思维,要进行的是“调动资源”。

社会工作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调动一切可调动的资源进行服务。在个案工作中,社工需要调动案主本身具有的资源,包括案主的个人内在特质资源(思维、兴趣、专长等)、他身边拥有的非正式(家庭、朋辈、学校、职场、社区)及正式(与政府可提供的相关资源)资源。

在社区工作中,社工亦需调动社区内各种资源来推动小区发展与改变,如居民的参与、学校、企业等。社工的核心工作是“调动”资源,让资源有机会参与进来,与案主及社区进行有机结合,达致互惠的效果。

调动资源远比链接资源对社工的要求高,因为调动资源需要社工更有敏锐度、说服能力、推动及组织能力来进行资源调动的工作。

在调动资源的工作中,社工可考虑以下四个法则来进行资源调动工作,分别是:

1、优先调动内部的资源,减少对外界资源的依赖;

2、认知内部的各种资源,理解及接纳资源的存在状态;

3、调动资源是一个过程,不是说调动就能立即调动;

4、检测资源调动的效果,成效指标在于互惠关系的建立。

先说说法则一:优先调动内部的资源,减少对外界资源的依赖。

过去,不少社工在案主或社区面对困难时,认为若有适当的资源能协助案主及社区渡过难关,社工便会担任积极链接资源的角色,且大多链接“外部资源”来满足案主及社区的需求。

社区实例讨论

有社工发现社区内有不少独居长者,他们都觉得生活很孤单与寂寞,社工担心这些独居长者在家中容易绊倒,一方面积极链接学生义工探访长者,以纾解长者的寂寞。

另一方面透过机构的关系,链接了社区外的善心企业,给独居长者提供牛奶,为有需要的长者购买了电风扇的物品。项目为社区链接了资源,获得了居委的肯定,也深受独居长者的认同。

 其后,学校义工因功课紧逼,加上寒假的到来,未能再度探访独居长者。长者常问社工何时再有义工过来,社工因找不到义工探访,只好自己来探访长者,结果是社工将许多的时间用来进行探访

当社工实在忙不过来,未能给独居长者探访时,长者会诉说有人来探访有多好。

而社区外的善心企业后来表示,不能长期为项目提供资助,需要社工机构另想办法,项目无奈终止了定时派发牛奶及送赠电风扇及家居用品,结果社区因为项目未能继续链接外界资源(主要是资金)对项目有很大意见。

更有趣的是,部分长者虽然是独居,但他们的子女是住在同一社区、隔邻一两条巷或住在隔壁的。

长者是独居的,但还是有子女孙儿及亲戚,只是大家都忙着,或是有嫌长者啰嗦麻烦的,不太愿接触独居的长者,结果是由社工来进行关怀独居长者的角色。

面对着社区内的问题,首先要明确不是由社工来进行解决问题,社工不应成为社区内的唯一或关键性资源,而是调动社区内部的资源来协助解决社区问题。

以社区内的独居长者为例,社工先行评估社区内部有那些可调动的资源,而并非立即链接资源予独居长者。

我们不妨以“同心圈”来画出可支持独居长者的支持资源系统,那便可以发现,社区内仍存着不少的资源,只不过是需要社区来加以调动。

“同心圈”是由内圈到外圈,最内圈的必然是其家庭成员、亲戚、邻居、朋辈(可以健老或同是独居的长者)、义工、社区内中小企业、政府职能部门等。

调动资源工作的法则一,是先行调动社区内部的资源,以“同心圈”来画出各种资源,然后调动这些资源。在尽可能的情况,减少及避免社区外部的资源,以免造成社区对外部资源的依赖。

调动资源工作的法则一,是优先调动内部资源,从而增强社区内部的互动,让彼此有更多的认识,从而对社区作出肯定与认同,也因此避免对外部资源的依赖。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法则二是“认知内部的各种资源,理解及接纳资源的存在状态”。

社工的主要工作之一是调动资源(无论个案工作及社区服务,调动资源与案主和社区互动,解决案主及社区的问题,满足案主及社区的需求,从而达致互惠精神),故社工必须对内部的资源有深入和透彻的认知,并理解这些资源一直不被视作为资源的原因,资源现时正处于什么样的状态,这会对社工进行资源调动时,会较易作出介入。

首先,社工需要对资源类型有不同维度的认识。

当谈及资源时,许多社工认为社区的资源可以归为经济、物质及人力这三方面,驱使社工积极寻找社区内可提供经济、物质援助的人物与企业,鼓励他们捐赠金钱与物资予有特殊需要的群体。

在人力资源方面,推动有能力、有时间的人士参与义务工作,服务社区。但基于经济、物质及人力的资源维度的思维,却大大的局限了各种可动用及可发挥的资源。

日本崎岩清教授在日本提出社区营造的概念,指出资源有五个维度,即大家耳熟能详的“人、文、地、产、景”。

这思维无疑扩展了社工在社区工作的视野,不再将资源局限于经济、物质和人力三方面,改变了社工的资源维度视角,使之有志于推动社区发展的社工同业,运用这五个维度来寻找社区的资源,有助社工对社区有了更广度和更深度的认识。

然而,大部份的社工运用这五个维度时,却往往侧重于“人和文”,对“地、产、景”显得有所忽略,这可能涉及社工一方面倾向于提供服务的取向,另外一方面是对历史、地貌的兴趣不大有关,影响了寻根究底的动机,这都值得大家深思。

认识资源可以具有多种维度后,可指引社工寻找这些在社区内部的资源。有趣的是,有些社工会抱着一种“理所当然”的思维,认为大家都应怀有互助的精神,只要社工作出呼吁,资源都会“热烈欢迎”,满怀欢喜参与社工的资源调动。

很可惜的是,当这些资源没有作出反应与配合,社工原来的热情,就像给一盘冷水淋下来,消退了温厚的热度。

资源不是直接拒绝,就是婉拒,有些说自己能力有限,发挥不了作用,有些更索性说自己不是资源,不用再来找我。

部份社工甚至认为社区的冷漠感很大,很难调动这些资源,索性由社工直接来办事,这就衍生了“资源不能调动,大家各自为政”的社区冷漠现象。

社工在进行资源调动前,必须对资源的状态有所理解,才能同理他们为什么没有成为“资源”,没有发挥资源效用的原因。

一般来说,当这些物品或物件(当资源没有被发挥作用时的称谓)仍处于静止、没被应用,没有互动时,他们大都呈现着四种状态,分别是尘封状态、石化状态、自我否定状态和搭配不合状态。

“尘封”是指那些可调动的资源,默默无闻地掩藏于社区的一角,不为人所知,没有被发现,不被应用。就像儿时,常跟大人到山中行走,满眼都是大小不一、形状不同的树和草,踏在脚下,一律都是野草。

后来,有一个对草本药物有所认识的大人跟我指出那些是“狗仔草”,可用作受伤止血之用、那些草可用来煮水作止痕痒之用.....,原来漫山遍野都是“宝”,只是尘封于山中,不为人知。

“石化”是指资源一直僵硬着,有人可能知道是不错的东西,却不懂如何启动,成为摆设在社区的物品,一动也不动。

例如,某村一直有唱咸水歌的村民,人数虽不多,但她们会偶尔自娱自乐,咸水歌藏着“水上人家”的文化与特色却一直没有人注意到,这种珍贵的文化资源,一直没受重视,也不作为村民的历史与记忆,咸水歌一直石化着,只作为个别村民的娱乐。

许多时候,资源更多的是“自我否定”,认为自己根本不是什么资源,自我矮化,不愿在社区发挥作用。这种状态非常普遍,不论是谦虚或是真的认为在社区内的东西都没有什么值得称赞和欣赏的地方,否定自我在社区里可发挥的作用。

例如,在村里能看到黄昏的日落,那圆圆的像咸蛋黄的太阳,吸引着刚进驻的社工,在惊叹这景色时,但村民觉得这没什么特别,是社工少见多怪。

有能懂编藤的阿姨,能编织出不同款式的滕篮,社工想邀请她教导村里的其他妇女,她总谦称这手艺没那么好,不愿担任导师。资源的自我否定,使得资源不能活动起来,更不能与其他人互动,发挥互惠作用。

“搭配不合状态”是指资源与使用方搭配不合,使得资源未能发挥作用。社工在促进资源与使用方进行互动时,未能促使双方的相互理解,其中一方期望过高,使到彼此搭配不合,使得资源的效能未能得以发挥。

例如,曾有社工机构联系了社区内懂舞蹈的阿姨教导村里的妇女学习健康舞,阿姨积极教导大家,其后要求村里的妇女能出外表演,但部分妇女只喜欢跳舞自娱,对出外表演不感兴趣。

结果是教舞阿姨认为大家不给她面子,不欢而散,社区内出现两批舞蹈小组,双方偶尔会因场地使用出现争执。如何使资源与使用能够搭配合适,这是社工需要注意的事情。

如何“发现”潜在资源?

资源调动的法则二是先行认知资源的多元形态,不局限于经济、物质与人力,而社工在调动资源前更需要认知及接纳资源的存在状态。

避免因错误的理解,导致资源未能参与进来,甚或打击社工的信心与动力。当社工能够认识多元形态的资源,并理解及接纳资源的各种状态后,“调动'资源的工作便可以随即启动。

资源调动的终极目标是将资源变现,转换成为互惠的精神。但在实际操作时,社工需要'发现'资源和'激活'资源,否则资源便会维持在'物件'的状态,不能变现。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发现资源和激活资源,看似是很容易的事情,但这却难到很多社工,特别是喜欢在阵地提供服务的社工。

近年来,许多人都将'优势视角'挂在嘴边,经常说要重视案主和社区的优势,但在实践时却因案主或社区的预备不足,受到挫折与打击,有时更抱怨案主或社区没有或不肯定自身推有的优势。

无论是优势或资源,都需要人家来'发现'的,就像伯乐一样,案主及社区若早已得知及肯定所拥有的优势与资源,社工也没有机会参与进来了。

01

怎样才能发现案主与社区的资源呢?

别无他途,只有'接触'才是王道,社工在进驻社区时,需要走出办公室,走到社区每一角落,这是社工常说的是'社区漫步',建议社工在不同的时段来走社区,你会发现不同时间段的社区都会有不一样的情况。

当社工走进社区时,需要带着'趣眼'来扫描社区的人、文、地、产、景,'趣眼'就是有趣的眼睛,对任何人事物对感到好奇和兴趣,然后直面地接触这些'人、文、地、产、景'。

社工不仅限于对人事物的认知,而是对这些潜在资源的历史、故事、影响、意义有更多的了解。

许多社工会采用社区调研的方法来了解社区内人士对人事物的看法,调研方法可以是其中一种接触的途径,但却不易建立关系。社工不妨采取直接接触与互动的途径。

举个例子

例如社工走近广场舞的居民中,一齐跳舞,在跳舞过程中认识居民,在倾谈中了解他们的看法;走进茶楼,了解谁在社区内最活跃,谁在社区内最有影响力,若这些人物在茶楼饮茶,不妨借故搭台,自我介绍。

透过互动的过程,使用'趣眼'来认识社区潜在资源及了解对社区的意义。

社工对潜在资源进行认知时,有时难免会遇到一种情况:'知道的是宝,常见就当草',社区居民对社工感到很有趣的潜在资源不值一晒。

这时候,社工需要跟社区进行互动,'重新定义'这些资源的意义,就像'资产为本社区发展'模式的'半杯水'思维,究竟这是盛载了半满的水杯或是半空的水杯,不同的思维产生了不一样的认知,例如:

失业的工人,不是社区的负累,而是暂时有空閒的时间,但具有某种技能的人士;

长者不是缺乏生产力的社区负累,而是有时间、有经历、有经验的长者;

空置的田地不是杂草丛生荒废的地方,而是可供作为社区农场栽种的农地。

社工需要具备'半满水'的思维,引导居民重新定义社区内的人事物,将'平常'转化为'不一样'。

对潜在资源进行重新定义外,也会遭遇到居民的否定,认为不外如是,社工可运用'赋予意义'的做法来促使潜在资源获得肯定与被肯定。

'赋予意义'就是将潜在的资源与社区的历史、文化进行连结,使居民感觉到这些'人、文、地、产、景'是社区存在的一部份,认同这些潜在资源与社区的过去、现在与将来是密不可分的,有着社区居民的共同回忆与同是自己人的感觉。

举个例子

有社区村民于每年端午节都会自行掏钱来制作'龙船饭',派给村民享用。'龙船饭'凝聚了该村的历史与文化,有著村民的回忆,同一条村的认同感。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另一社区的居民大多曾在同一的糖厂进行制糖的工作,糖厂虽已没有运作,但居民仍津津乐道,破落的糖厂和烟囱是居民的集体回忆,对糖厂旧物、糖厂职工的口述历史等,都赋予了新的意义,这是糖厂职工一代人参与社会及经济建设的故事,从而重新凝聚了居民对自我及社区的肯定。

发现资源的过程是需要社工走进社区,与各种人事物互动,了解他们的历史及与对社区的意义,使物件从尘封石化的状态中,转换成为潜在资源。

当面对资源不得到社区的肯定与重视时,社工可采取'重新定义'及'赋予意义'的方法来促使潜在资源能冒出来,不致埋没。当潜在资源被发现了,但社工需要进一步'激活'资源,才能将灰尘拨开,使资源得以活跃起来。

03

如何“激活”潜在资源

无论是社区资源或是案主资源能够运用起来,推动社区和案主改变,社工首要做的是发现社区或案主存在着潜在的资源,透过跟社区或案主的接触与互动,从而认知哪些是资源。

在认知后,社工有需要对资源进行重新定义或赋予意义的工作,使到那些尘封或石化了的物件,得而对自我肯定,有意识地成为社区或案主的资源。

但资源得以活跃,成为社区或案主的助力,还需要社工进一步将资源'激活',资源才能够得以启动。

'激活'的概念,就像电脑软件一样,当使用者安装了软件后,需要以注册码来激活软件,使用者方能正式使用其功能。

换言之,资源得到认知了,但很大机会的没有进一步参与,还是处于很被动的状态,对社区及案主的正向改变未能发挥作用。

03

社工如何'激活'社区及案主身旁的资源呢?

社工可采取两种方法来激活资源。第一种方法,可以软件的激活码来比喻,'激活'的密码就是'appreciation',中文就是'欣赏'。无论是人、文、地、产、景的社区资源或是案主身边拥有的正式与非正式资源,这些资源不一定会因社工的出现而热烈欢迎及参与推动社区与案主的改变。

社工透过对'资源'的欣赏与鼓励,使这些一直被忽略,没参与的资源,能够发挥作用。

举个例子

以社区资源为例,某个村落村民都种了很多的大蕉,蕉村民来说是日常司空见惯的东西,他们会将蕉蕾来煲粥,将蕉蕾晒干成为蕉蕾茶,在村民眼中,蕉并不是什么特别的东西。但社工将蕉作为社区的产业,并非常欣赏村民的蕉蕾粥与蕉蕾茶,使村民逐步肯定'蕉'是社区的特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