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生专家梅墨生怎么走的那么年轻?

 杏林春阳 2019-06-23

谈养生,不一定懂养生;懂养生,不一定会养生;会养生,不一定能坚持养生;坚持养生,不一定是恰当养生……养生的学问方方面面,不能因为一名“养生专家”的早逝,就对“养生”产生怀疑,或抱有“敌意”态度!

《内经》中指出: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老,故能形与神倶,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上文中说的“道”,就是指“养生之道”。能否健康长寿,不仅在于是否懂得养生之道,更为重要的是能否把养生之道贯彻到日常生活当中去。

现代人,生活水平逐渐提高,虚荣、攀比、浮躁心理也随之提高;尘事烦绕,名利当先;饮食不节,欲望无度……这是生命体的共性,也是养生的障碍,人一旦出现这些“弊病”,且不加克制,也就意味着,与养生无缘,即使再怎么懂养生之道,也只是普通人而已,生老病死,终为自然一途,难有其他“延生”妙法。

一名养生专家那么早的离世,难免会让人质疑“养生”的实际意义,难道街谈巷议、视听广传的养生之道是蒙人的?难道只是街头杂耍、卖狗皮膏药的虚妄之谈?

其实,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的养生文化,博大精深,门类众多,无论是道家、佛家、儒家,还是中医、西医,或者武术养生之家,都有其独到的养生见解,都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养生理论和方法,成为养生学的不同内容。历代养生家由于各自的实践和体会不同,他们的养生之道在静神、动形、固本、调气、食养、药疗等诸多方面,各有侧重,各有所长,无论选用哪种养生之法,只要修养得法,身心同养,持之以恒,都可以收到健身防病、益寿延年之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