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动化的发展将导致更多的私人定制服务

 乐康居 2019-06-23

创新增长与经济发展变慢并存的生产率悖论对经济未来意味着什么?智能化与自动化的发展将给我们的消费带来什么样的变化?本文告诉你。这是《生产率悖论:为什么创新增长与经济发展变慢并存?》一文的下半部分,没看上半部分的点击下图查看。


有一家叫“红鳍”的房地产交易网站在成立的时候找到了一个赢利点:通过将置业环节中的许多过程自动化,以此为房地产客户省钱。但是客户讨厌这种提前提供一大堆框架信息的产品,他们事实上更愿意去和一个真实的房地产经纪人慢慢聊。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红鳍也慢慢提高了它的价格,雇佣了更多的经纪人,并且也变得更加像一个传统房地产中介了。

“自动化进程”将人类劳动视为一种需要降低或消除的成本。但是这种态度其实误解了这些行业中雇员的价值,对于高档餐厅、农贸市场和健身房而言,在与他人的互动中获得服务其实正是它们的一大卖点。

如果我们曾经考虑过对教育、医疗保健或其他主要的劳动密集型行业进行自动化改造,那么上述已经出现的“逆自动化”进程同样也会发生在这些领域。

试想一下,如果人们开发的在线教育技术比当面授课和测试等传统教学方式还要好,那完全可以将它作为独立于大学教育的另一款教育产品提供给愿意在这方面省钱的学生。但是对于能负担得起传统大学费用的父母而言,很可能还是更希望把小孩送进传统大学。毕竟传统大学能够提供完整的大学生活,而教育过程则是浸润到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得到教师指导,与其他同学面对面的互动,这些都是只存在于传统大学中的私人服务,也是传统大学的最大优势,但却不可能在在线教育中找到。所以在线学习永远只是四年大学生活的一个廉价替代品,就和我们用运动光盘或应用程序来代替健身房或私人教练一样。

同样地,未来我们可能还能发明一种软件,让它可以像真人医生一样帮我们看病,这样就让那些看不起病的病人多了一种低价的就医选择。但是一名医生所能做的要远远超过诊断疾病这么简直,他们还能进行身体检查、做手术、回答病人的问题、并且根据病人的身体状况相应地调整治疗方案,等等。所以只要负担得起,人们还是希望由医生来给他看病(虽然这位给他看病的医生在诊疗时很可能也会借助最新医疗软件的帮助),这和人们在报税时更喜欢找一位税务会计师而不是找“快税”报税软件一样。

而这也正是我认为生产率悖论根植于行业自身,而不仅仅只在行业和行业进行比较时才有所体现的原因。随着社会越来越富裕、制造品越来越实惠,对于任何一个行业,那些劳动密集的高档品在人们的开销中所占的比重都会越来越大。


 

服务员为什么不会被经济发展抛弃

生产率悖论的一个重要影响体现在产品价格和工人工资上。当一个特定行业取得更高的生产效率时,它往往既会通过加薪的方式有利于本行业内的工作人员,也会通过降价的方式让利于客户。

因此,对于生产率较低的行业,人们对它的预期可能就是相反的:如果生产力没有提高,那么工人工资和产品价格也不会改变,这绝对是一个大误解,经济规律会告诉我们真相。

如果你在一个小镇上经营了一间餐厅,每小时支付给服务员的费用是10美元,现在,镇上的一家工厂宣布它付给入门级工人的工资将从每小时11美元涨到每小时13美元。对你来讲,这绝不是无关紧要的事情,因为这时候你只能跟着给你的服务员涨工资,否则你就要面临着服务员离职去工厂的风险。但是问题是,即使你给服务员涨工资了,服务员的工作量却并不会因为工资上涨而自动变多,为了维持餐厅经营,这可能就意味着下一步你必须给餐厅付更高的价钱。

这其实是一条普遍的经济规律:如果有些行业在快速地提高生产率,那么其他生产率增长较慢的行业往往也会受此影响而涨工资,而成本压力又会传导到产品上,导致产品价格的上涨。试想,一个今天的理发师所能理的发和他100年前他的同行相差无几,但是今天的理发师却明显比100年的同行要赚得多。其结果就是,在今天理发也明显比100年前理发要贵得多,这还是在扣除了通货膨胀的影响以后。

这种现象在上个世纪60年代首次由经济学家威廉·鲍莫尔指出并给出解释,因此在经济学界,这种现象也被称为“鲍莫尔的成本病”。按照威廉·鲍莫尔的观察,演奏一曲弦乐四重奏所花费的劳动量与十九世纪的时候完全相同,但是经营一家演艺机构却越来越贵。“鲍莫尔的成本病”除了可以在演艺机构里找到,在其他很多行业也能看到。


 

上面这张图表显示了自1978以来各行业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化情况(所谓相对价格,是指该行业产品价格与全行业商品平均相比得到的比值,且考虑了质量改进以后的价格调整)。可以看出,像汽车、服装、家具和玩具等制造品的价格一直在稳定下降。

然而,与此同时,医疗费和大学学费却明显受到了“鲍莫尔的成本病”影响——为了吸引和留住熟练的医生、护士、教师、行政人员等等工作群体,医院和学校的工资越开越高。从图表中的趋势线来看,这种近几十年里成本飙升的情形也发生在了类似的其他服务行业,包括兽医和儿童护理领域。

“鲍莫尔的成本病”听起来无疑是不幸的,但凡事皆有两面。从客户的角度来看,价格上涨确实让生活成本变高。但假如你本人就是在服务业工作(生产率增长慢),你则会对鲍莫尔描述的现象感到幸福:不管什么时候,只要产生率高增长的行业在涨工资,那生产率低增长的行业也会跟着奋起直追。从这个角度讲,我们也可以把它称为“鲍莫尔的工资奖励。”

根据本文最开始的分析,在未来的经济图景中,服务性经济和服务性的就业岗位在经济体中所占的份额会越来越大。在许多人看来,像教师、护士、理发师和警察等这些服务性人员由于很难与日俱新地变得更有生产力,因而他们在薪酬方面将不可避免地落在制造业岗位的后面。

现在“鲍莫尔的工资奖励”现象告诉人们,其实不用对此担心。因为这种关于服务性岗位薪酬下降的想象根本就是错误的。鲍莫尔已经从理论上给出了相应的证明,现在再来看看统计数据给出的结论:


 

2006年以前,从事制造业的人确实比从事服务业的人赚得多。但在过去十年,这种趋势已经发生了逆转,制造业工人的工资已经落在了服务业工人工资后面。如果不把注意力放在某个特定时点上究竟是在制造业工作赚得多还是在服务业赚得多,那么一个更重要的结论呼之欲出——制造业的工资水平与服务业的工资水平不可能大幅偏离。原因很简单,如果两者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那么年轻人就会选择不断进入高收入行业,直到在供需关系的引导下,两类行业的收入重新趋向平衡。

在想到服务业时,人们经常会认为那就是类似于翻煎牛肉饼这样的工作,并且对此不屑一顾。其实这是误读。

首先,服务业不仅仅局限于低收入的餐厅和零售业,医生、大学教授、财务顾问、房地产经纪人等等这些岗位其实都属于服务行业。事实上,和制造业一样,服务业所能提供的工作也分布在工资的各个档次上。

但更重要的是,从前的工厂工作可以称得上“可怕”,直到十九世界末和二十世纪初出现了像工会这样的社会机构,才逐步帮助普通工人获得合理的对待。

既然不管我们做什么都不可能阻止服务业占经济比重的增长,那么现在最应该做的就是真的把这种经济转向当回事儿,并且更多地考虑怎么样来提升服务行业的工作。由于政治立场的不同,有的人可能认为需要更加严格地执行劳动法,更强有力的工会组织,也有的人可能认为应该降低对创业和企业家精神的限制,提供更好的员工培训,等等。事实上,严肃地来讨论我们刚才已经列举的这些不同措施,一定要比单纯抱怨制造业在衰落要有用得多,毕竟,制造业占经济比重的降低已经一个长期的、不可逆的且不应该被逆转的趋势。


 

未来将有大量的工作机会

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我认为“自动化将导致一个失业的未来”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自动化肯定会替代掉许多工作,就像过去两百年里曾经发生过的一样。

还有一些经济学家担心,如果制造业在发展中国家提前式微,将会阻碍这些国家的长期增长。但对于一个富裕的社会而言,对私人服务的无限需求则可以支撑起经济增长。


 

只要家庭条件允许,大多数家长肯定都希望为他们的小孩挑选一家每名教师需要照顾的幼儿数更少的日间幼儿看护班;希望他们已经上小学的孩子也能在一个规模更小的班级里上课;希望他们年迈的父母获得更好的老年护理服务,比如为父母选择一个能有更多人际交往的养老院。

当然,人们还希望在生病时医生能有更多时间听他们诉说,和他们交流;想吃更丰盛的晚餐,想在豪华度假村度假;想有一个健身教练和生活助理;想更多地去听音乐、看演出;想找人帮他们翻新他们的浴室和厨房。

上面列举的这些服务永远会供不应求。因为每个服务人员每年能向市场提供的服务时间大约只有2000个小时,而我们希望别人为我们做的却远远超过2000小时。大多数人其实消费不起这么多的服务,所以我们会买一个吸尘器而不是雇用清洁工,买速冻食品回来自己热一热而不是去餐厅吃饭,等等。但是,一旦自动化让我们变得更富有,我们就会花钱去购买这些服务了。其结果就是,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1930,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写了一篇著名文章《我们后代的经济前景》,在文章中他推测,在下一个世纪,普通人每周的工作时间可能会继续下降到15个小时。

不过我觉得这不可能——无穷无尽的服务需求可以解释为什么?想想看,对那些收入高于平均水平的美国家庭来说,即使他们减少了工作量也仍然可以维持他们的家庭,但是他们没有。一个取名为“金钱的小胡子”的个人博主一直在吹嘘他30岁就从软件工程师的岗位退休以后,是如何通过节俭开支维持着退休生活。很多人如果愿意的话,完全也可以这样做,但是他们也没有。

事实上,我们大多数人就是愿意选择多工作,然后高消费。当然,高消费的范围很广(比如想要在北上广深住上一间豪宅也是高消费的一种,好吧译者承认,原文写的是在美国东海岸和西海岸城市),而那些高消费的奢侈品又一向都是劳动密集型的。

所以,在我看来,未来的整体工作情况会和现在差不多,或者比现在还要极端——到那个时候,只有一小撮人在为全世界生产服装、智能手机、汽车、家用电器和其他物质产品,绝大多数人则为彼此提供着个性化的服务。而这些服务,也将占据我们开销里的更大份额。

作者 | Timothy B. Lee

编译 | 杨文

原文标题 | 《The productivity paradox: why we're getting more innovation but less growth》

原文链接 |http://www./new-money/2016/10/24/13327014/productivity-paradox-innovation-growth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