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丽华心语品红楼:《红楼梦》里最清醒的人是谁?为何会是她?

 江山携手 2019-06-23

文/丽华心语

读《红楼梦》的时候,你会发现一个很奇怪神秘的现象,一个贫穷的小官秦业,向养生堂抱养了一个出身不明的女婴,女婴长大成人居然可以嫁进显赫的宁国府,做了宁国府的嫡长媳,这完全违背了封建礼制下门当户对的姻配宗旨。然而,这样一位出身寒微的女子,嫁进豪门后却又获得了上上下下的认可,也成为贾母眼中重孙媳中最得意之人,她就是秦可卿。虽然她在第十三回就已香消玉殒,却能位列金陵十二钗。以她寒微的出身,嫁进人物关系复杂的大家族,怎能把这座百年宁国府看的清清楚楚?成为《红楼梦》里最清醒的人呢?

丽华心语认为:《红楼梦》中秦可卿之所以是最清醒的人,是因为她在临终前,预感到了贾府的衰落。然后她托梦给王熙凤,这不仅是因为她与王熙凤素日关系好,更重要的是王熙凤作为当时贾府的内当家,有能力完成她交待事情,故言:“还有一件心愿未了,非告诉婶子,别人未必中用。”于是,将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拯救贾府的重任,托付给了王熙凤。提醒王熙凤,希望她积谷防饥,趁早筹划将来。

秦可卿她在梦中,对王熙凤说了五句警言,句句戳中贾府的要害。

一是“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秦可卿意在表明,此时的贾府已然走到了盛时的顶峰,荣华富贵已极。万事皆有度,谁都不是弹性无限的藤条。中国先哲们也早就注意到了盛极必衰、否极泰来、月盈则亏,水满则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现象;也即俗话说的“人无百日好,花无千日红”也是这个意思。二是“登高必跌重”,比喻事物盛到极点就会衰落,“如今咱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经过一百年来的发展,几代人的努力经营贾府已然登到了最高处,不能再攀高了,不然跌的很重。三是乐极生悲,秦可卿重在提醒王熙凤要居安思危,不要一味沉浸在享乐之中,不然,就会出现乐极生悲事情来。这点,曹雪芹已在元妃省亲点的四出戏中点明。四是树倒猢狲散,秦可卿很明显地指出,靠山一旦垮台,依附的人也就一哄而散。所依附的一切必将灰飞烟灭。五是盛筵必散,秦可卿意在提醒王熙凤,要早早为贾府做好退步抽身的打算,这一点就连贾府里的丫鬟小红和司棋也说过,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宴席。秦可卿最后说:“婶子,您记着,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这也与惜春判词“勘破三春景不长”契合,即元迎探三春之后贾府必败,一场盛筵终有必散之日。

可见秦可卿是个有情有义之人,人之将死,觉得自己没什么可报答众人的恩情,只有在死前将自己的预知提前泄漏一点,以此扶大厦之将倾。

当王熙凤问她如何“永保无虞”时,秦可卿一阵冷笑,说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再富贵的人家,也会泰终必否,衰落是必然的,岂人力可保?她托梦王熙凤,不是告诉保全富贵的良方,而是为富贵离去时族中人的温饱支招:她说在祖坟附近多置田产、田庄,以租代祀,作为祭祀产业;同时将家里的私塾,也安置于祖坟附近的田庄,以田庄收入补助私塾开支。

这样办,不仅现在可以为持续祭祀作基础,到时万一家族出了大事,可以成为最后的保障,确保族人衣食无忧。置私塾,则是秦可卿着眼长远。只要有人才,家族才可再兴。倘无人才,再有资财,也会坐吃山空,东山再起便成奢望。秦可卿可谓深谋远虑。

可惜,王熙凤并没有太把她的嘱托放在心上,终归没有成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