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粲《登楼赋》之楼

 zqbxi 2019-06-23
      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览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挟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长洲。背坟衍之广陆兮,临皋隰之沃流。北弥陶牧,西接昭丘……

这是“建安七子”之一王粲的代表作 《登楼赋》。王粲十七岁时,因北方战乱频繁,南往荆州依刘表。刘表见他貌丑体短,对他非常冷落,十多年来一直没有重用他。王粲自幼聪颖,十四岁就名满天下,但却不得重用,因而郁郁不得志,在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登楼解忧,写下了千古传诵的《登楼赋》。他在赋中描述所登之楼的方位:“挟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长洲。北弥陶牧,西接昭丘。”地理位置十分清楚,但如果我们按“文”索“地”,就会发现这座楼的楼址无处可寻。那么,王粲所登之楼,到底在哪里呢?

一、当阳城楼

《登楼赋》首见于梁昭明太子萧统编的《文选》。唐显庆年间,李善为《文选》作注,在《登楼赋》题下引盛弘之《荆州记》说:“当阳县城楼,王仲宣登之而作赋。”他认为王粲所登之楼是湖北当阳县的城楼。但是我们用王粲《登楼赋》本身提供的材料加以考察,就会发现很多地方不合。其一,当阳县境有漳、沮二水,漳水源出湖北南漳县西南,东南流经当阳,在县城东北约四十里;沮水源出湖北保康县西南,东南流经南漳、当阳,水流紧靠当阳城北,二水都在县城北面的同一侧。当阳北枕沮水,与赋的“倚曲沮”尚算吻合,但沮水离城四十里,与“挟清沮”就不相符了;其二,陶牧,指陶朱公范蠡坟墓所在的郊野。李善注引盛弘之《荆州记》说:“江陵县西有陶朱公冢。”昭丘,指楚昭王墓。李善注引《荆州图记》云:“当阳东南七十里有楚昭王墓,登楼则见所谓昭丘。”这说明陶牧在当阳东南方的江陵境内,距当阳甚远;昭丘在当阳之东,与楼相距不远。这与赋中所说的“北弥陶牧,西接昭丘”完全不合。当阳有今城和汉故城,故城在今当阳城东北四十里,远在漳、沮二水的东侧,根本不可能出现“挟清漳”、“倚曲沮”的情况,更不可能见到昭丘。所以就地理位置来看,当阳城楼不可能是王粲所登之楼。

二、江陵城楼

唐开元年间,吕延济、刘良、张铣、吕向、李周翰五人为《文选》作注,世称“五臣注”。其中刘良在《登楼赋》题下注曰:“仲宣避难荆州,依刘表,遂登江陵城楼,因怀归而有此作,述其进退危惧之状。”他认为王粲所登之楼是湖北江陵县城楼。江陵位于长江之滨,漳、沮二水流经当阳后汇合为沮漳河,经江陵县西境入江。江陵城楼与漳、沮二水了无关涉。昭丘在城的北面,相距有一百多里。今江陵城中有王粲楼,《荆州府志》说江陵城楼是王粲所登之楼,这大概是因刘良的猜测而产生的附会之谈,不足为据。

三、麦城城楼

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的《中国文学史》在第二版提出一个新的说法,将原先王粲登当阳城楼改作登麦城城楼。后俞绍初根据这一线索,进一步查证,从《水经注》中找出不少新的材料。《水经·沮水注》:“沮水又东南经驴城西,磨城东,南经麦城西,又南经楚昭王葛,东对麦城。”《水经·漳水注》亦云:“漳水南经当阳县,又南经麦城东,王仲宣登其东南隅,临漳水而赋。”这两条注明确说明麦城“挟清漳”、“倚曲沮”,在漳、沮二水之间;楚昭王墓东对麦城,也符合“西接昭丘”。同时,《读史方舆纪要》卷七十七“当阳县”条下云:“麦城,县东南五十里,在沮、漳二水间。”这些记载与郦道元《水经注》所言完全一致,与《登楼赋》描述的方位也完全符合。由此观之,王粲所登之楼应是麦城城楼。

通过一番比较、分析下来,我们大概可以确定,王粲所登之楼极有可能是麦城城楼。至于当阳城楼和江陵城楼,证据不足,无法定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