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好看了!这仨“80后”在乐椿轩开了一个艺术展

 晨晓光 2019-06-23

85、86、89……你能相信吗?这组递增的数字,是一场长者艺术展三位主角的年纪。

6月19日,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长者文化艺术展在乐椿轩·长者小镇举行,王葵香、贺先锋、刘炳新三位长者分别带着他们的剪纸、根雕、国画作品亮相,参展作品近百件,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吸引了200余位长者前来参观,现场气氛爆棚。

在剪纸、根雕、国画这三个传统文化领域,参展的三位长者都是“跨界选手”,他们不以年龄作为自我设限的借口,凭着执着和坚持把爱好“玩”出了境界。更令人艳羡的是,乐椿轩长者小镇激发长者身心健康的文化艺术服务理念和长者们热情拥抱生活的态度碰撞出火花,在长者的精神家园完美绽放。

小镇开了一场规模空前的

长者艺术展

19日8点刚过,乐椿轩·长者小镇大厅里,就已经聚集了成群结对前来的长者们,他们的手中还拿着印有邀请函字样的红彤彤的卡片。

这是干啥呢?哪个大明星来了?

其实都不是,是小镇上要举行一场长者艺术展,参展的长者有三位,的确算得上是小镇里的“明星级”人物。

一位是剪纸界“学霸”,把晚年生活过成诗的85岁力学教授王葵香;一位是脱下白大褂“华丽转身”专注根雕技艺的89岁老军医贺先锋;还有一位年轻时为师,退休后“重返课堂”学国画,以画会友寄情笔墨丹青的刘炳新,他今年86岁。

大家慕名而来,活动还未开始,讨论声就不绝于耳,好奇、期待夹杂着喜悦和羡慕,让这群长者们都有些迫不及待起来。

长者们前来观看展览

给小镇上的在住长者举办个人作品展示,这在乐椿轩并非新鲜事,此前就曾组织过由治义的个人摄影展、刘碧兰的门球主题摄影展,还有各种规模不等的展示活动——在倡导积极老龄化方面,乐椿轩向来不遗余力,小镇上的文化生活因此丰富多彩,长者的潜能和活力一再被激发出来,每个人都有了各自的“明星气质”。

在此前与长者沟通的过程中,后台工作组秘书车聪发现,不少长者入住小镇后积累了大量的作品,有展示的需求,很多作品已经达到了“达人”的水准,有时甚至他们的“后援团粉丝”比他们本人有着更强烈的开展览的呼声。

小镇开办艺术展的规划与民意“一拍即合”,于是成就了乐椿轩开城以来规模空前的多人作品艺术展。

平均87岁

三位主角奉出近百件力作

艺术展的三位主角平均年龄87岁他们的作品体裁剪纸、国画、根雕更称得上是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三位长者都拿出现有的“力作”进行展示,当天展出了近百件作品,有些作品甚至是为了此次艺术展特意量身赶制。

参展作品(一)

参展作品(二)

“粉丝”的热情令人始料未及。当天的艺术展在九点正式开始,开展前,颇有仪式感的开幕式为展览做足了预热,王葵香作为参展者代表发言,十分谦虚:“我的剪纸其实是来到乐椿轩以后才学的,这次展览能和另外两位老师一起参展,很开心”,“没想到能有这么多人来,谢谢大家……”雷鸣般的掌声给予了她热情的回馈。

直到宣布参观开始,早已等候多时的参观者们鱼贯而入,涌进摆放和挂满作品的101教室,平日看起来十分宽阔的屋子,一下子变得满满当当。

展览现场火爆

“这八仙过海剪了多久啊,太气派了。”一位长者指着王葵香的大型剪纸作品“八仙过海”提问,站在一旁的王阿姨笑咪咪地回道:剪了一个多礼拜。

问得人多了,她还仔细地讲解了作品的完成过程。先是将原图的小样放大到所需尺寸,然后在表面衬上红纸开剪,要知道,剪纸可是精细活,每一剪子下剪子的程度和力道都要精准适度,哪里需要剪,哪里需要用刻刀抠,都要提前做好预判,否则一剪子下去失误了,就前功尽弃了。

这幅尺寸约在70厘米×100厘米的剪纸作品“八仙过海”,在展出当天,成为其中一景,引来众多人“打卡”合影。

与王葵香阿姨的作品合照

展出作品各有千秋

引注目无数

根雕是不少长者第一次接触的艺术形式,大家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根雕作品引人驻足

当天的艺术展上,贺先锋带来了数十件个人代表作,其中一个一人多高的挂衣架依一根树干的走势而成,贺先锋根据树结和枝杈的形态雕成了龙头和蛇形,命名:二龙戏珠。不少长者觉得有趣,争相拄着这衣架拍照留念。

除了好看又实用的龙形“衣架”外,一眼只能看出三个娃娃却名叫“六童图”的根雕、形成天然全球独一份的“木瘤‘斡旋’”以及寓意深刻由笋根细雕而成的‘祖根’等等,也吸引了不少长者们的目光,大家围看着啧啧称奇,待知道作者贺先锋已虚岁有90,更是惊讶不已,直呼“了不起”。

贺先锋看众人如此感兴趣,也十分热情地将参展作品逐一做介绍,这个是难得的“水中木”、那个是“虫雕+人工雕”,哪些是能做第二份的,哪些是只此一份的,细细道来,如数家珍。而围着的长者们也聚精会神,时不时还要提问上几句。上午近两个小时的展览里,贺先锋可是丝毫没闲着。

贺叔叔介绍作品

“三分天下”另一处国画区也是人声鼎沸,学习国画已有20多年的刘炳新,在乐椿轩还有一个新的身份——国画老师,以丹青会友,传承民族文化。他的作品多为花鸟写意,尤其擅长画牡丹。当天展出的数十幅国画作品大气磅礴,落笔洒脱,其中一幅“献寿图”还是刘炳新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之作。

《献寿图》

前来参观的长者们有不少都在刘炳新的课堂上学过画画,还有的慕名而来,看到画作赞不绝口,决定下个学期也要跟着刘老师好好学学。展览上的刘炳新却显得有些羞涩,面对大家的赞扬,他腼腆的道谢,温润的气质和他的画作一般,赏心悦目。

刘炳新叔叔

粉丝不淡定了

追星模式切换成自我推介模式

艺术展开始一个小时左右,参观者就达到了200余人。

看到精工细琢的一件件作品,粉丝们不淡定了,“这个雕刻的也太细了吧,可得费不少功夫”、“这么大一幅剪纸居然是一整张纸完成的”、“画得太美太大气了,绝对是专业的”……一边称赞着,一边拿出手机和相机,对着喜爱的作品猛拍,作品拍完了,也没放过三位场上主角,排着队要与作者和作品来张大合影。

长者们对着作品拍照留念

更有趣的是,现场除了“追星”模式,有的长者受到艺术展氛围的感染,瞬间展开自我推介模式,后台工作组已收到数位长者口头提交的个人作品展览意愿,有人已经迫不及待想在下一场艺术展中站一把“C位”了。

秒读“80”后

刘炳新(右一)

86岁,原籍山东,曾从事教育工作。1992年退休后,无意间进入老年大学国画班,至今与画为伴已20年有余。“意在心中,意在笔尖。确定主题,落笔成型”是刘炳新总结的国画绘画经验。入住乐椿轩后,刘炳新一方面学习泼墨山水这一画法,同时也担任国画才,他还开办了书画社,以丹青会友,传承民族文化。一首他自已创作的打油诗体现了刘炳新当下的生活和心境:一幅画,唱两首,看三看,四交友,五谷杂粮天天有。

王葵香(左一)

85岁的工科副教授,退休后开始舞文弄墨。2017年6月份入住乐椿轩长者小镇。在乐椿轩明德学院提供的丰富多彩的课程中,她痴迷上了剪纸,经过两年的打磨,她的进步惊人现在俨然已成为明德学院剪纸课上的“学霸”。这位职场生涯与力学这门学科打交道的高校教育工作者,在退休后,把生活过成了诗。

贺先锋(中)

虚岁九十,生命中几乎三分之一的时间都献给了根雕,直到现在仍“刀”耕不辍。他原籍山东烟台,曾是一名军医。与根雕结缘,是在离休后。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读到了辽宁籍根艺美术大师马驷骥的书,对根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一些在别人看来无用的朽木,却是他眼中的宝贝,为他带来无尽的创作灵感和人生乐趣。

入住乐椿轩长者小镇,他还是忘不了要带几样最喜欢的根雕作品。这次艺术展的参展作品都是他的得意之作。作品“屈原”,是就着根的走势和形状进行雕刻创作的,爱国大诗人屈原手端酒樽悲天悯人的形象呼之欲出,这一作品也曾获得大连市甘井子区根雕大赛的一等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