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昨天我们讲了足阳明胃经-髀关穴,点击可阅读!你们都记住了吗?我们是连载的形式,按照经络把所有穴位串起来讲完,帮助大家解决记忆穴位难的问题,熟悉了穴位之后,针灸艾灸如何取穴,今天给大家分享足阳明胃经-伏兔穴。 伏兔穴在哪儿呢? 伏兔位于大腿前外侧,髂前上棘与髌骨外缘连线上,距髌底外侧端6寸处。取穴方法 以手腕横纹抵患者膝盖上缘,当中指到达处是伏兔穴。我们用手比划一下,加强记忆。 何为伏兔穴呢? 伏即俯伏,潜伏,兔即兔子,这个穴位就特别形象记忆,具有画面感!人当跪坐之时则腿足之气,冲至两膝以上,则两腿股直肌,肌肉绷急,推捏不动,其形状像兔子,故名伏兔穴。我们就记住有一只兔子,蹲在美丽的大腿上面。 伏兔穴可以那些病症呢? 伏兔穴位于大腿上,我们可以联想到大腿的病症,下肢病症,腿病,昨天我们分享了,全息理论,今天加强一下记忆,大腿蹲下,对应,腰部位置,也治疗腰痛病症。 1.伏兔穴主治腿痛、下肢不遂、脚气、疝气、腹胀。 2.伏兔主治股、膝等部疾患:如下肢萎痹、股膝冷痛、寒湿脚气、寒疝、瘾疹、狂邪妄语等。 3.现代又多用伏兔治疗下肢瘫痪、股外侧皮神经炎、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疾患等。 4.主治腰腿痛,膝冷,下肢麻痹或瘫痪,脚气;以及股外侧皮神经炎等。 5.伏兔穴主治下肢麻痹,腰痛膝冷,脚气;疝气。 6.运动系统疾病:风湿性关节炎,股外侧皮神经炎,下肢瘫痪,下肢痉挛; 7.其它:荨麻疹,脚气,腹股沟淋巴腺炎。 【刺法】 直刺1~2寸,局部有酸胀感,可传至膝部。 一般直刺0.8~1.2寸。 直刺1~1.5寸。 直刺:1.5~2.5寸,局部酸胀,可下传至膝部。 注意:不能刺激过强,以免损伤肌肉、筋膜。 【灸法】 可灸。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灸10~20分钟。 【配伍】 伏兔配髀关、犊鼻,有疏通经络的作用,治腿膝疼痛。 伏兔配梁丘、阳陵泉、昆仑,治腿膝屈伸不利。 【特效按摩】 按揉伏兔最好采取指压带揉动的方式,每个点按压时间约3分钟,可缓解腰膝疼痛、下肢酸软麻木、腹胀、足麻不仁等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