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拍摄星空的小小心得

 zzm1008图书馆 2019-06-23

以单镜相机拍摄星流迹(或称“星轨”)并非新鲜事,早于单镜相机数码化以前已有很多摄影师利用底片拍摄出令人叹为观止的作品。近年数码化后,拍摄星流迹照片的难度已大为降低。

为何星星会出现流迹?

我们在夜空看到的星星是一点点的,为什么照片会出现流迹?主要是地球自转的关系,令看起来星星像很缓慢地移动,当照片经过长时间曝光(以小时计)后,便会把星星移动的轨迹纪录下来,亦得出星流迹照片。

摄于万宜水库东坝: F3.2 30″ ISO800 x 80张

如何拍摄星流迹照片?

利用数码单镜相机进行长时间曝光拍摄星流迹是可行的,但经过长时间曝光的照片会出现杂讯,令照片质数下降。其实可以使用同一位置拍摄多张后于电脑进行合并的方法,此方法最大的好处有2点:

杂讯较低:假设每张相片只曝光30秒,这样合并后的照片亦会只有30秒的杂讯,合并并不会引致杂讯增加;
光害较少:与第1点原因相近,因为合并不会累计每张照片的光度,合并后的照片亦只有30秒的光害;与长时间曝光比较光害较低。亦因为香港的光害较严重,使用合并方法效果会较好;

摄于万宜水库东坝: F2.8 25″ ISO400 x 73张

使用合并方法需要注意的事项:

  1. 拍摄时需要关闭相机除杂讯功能,避免相片与相片之间需要大量时间处理,导致星轨合成后断开, 如需要除杂讯建议后期于电脑进行;

  2. 以Raw格式进行拍摄,令相片细节较多,以及方便后期调整色温(此点并非必须);

  3. 把镜头转至手动对焦并设定为无限远,如镜头无对焦尺,亦可利用远处灯光或月光进行自动对焦,合焦后才转至手动对焦,此距离即为无限远。留意部份镜头变焦时,对焦距离会因此改变,例如Canon 18-55IS Kit Len,如改变焦距就需要重新再一次对焦;

  4. 接上脚架、快门线及遮光罩;

  5. 用手动曝光(M mode)模式,设定合适光圈快门ISO等数值:

该如何设定曝光值? 视乎拍摄者目的:

如需要拍摄效果为星点而非星流迹,则曝光时间需要进行限制,否则曝光太久星点会因地球转动而出现流迹:
16mm为例(全片幅计),曝光时间最好不超过20秒;
24mm为例(全片幅计),曝光时间最好不超过15秒,如此类推。
正因为曝光时间受限,故需要较大光圈及高ISO拍摄,例:F2.8 15″ ISO1600

摄于清水湾: F2.8 15″ ISO1000

如拍摄星流迹,曝光时间不像星点般需要进行限制,可以使用较长时间的快门,ISO亦可以较低,例:F3.2 30″ ISO400-800

摄于塔门: F2.5 30″ ISO250 x 70张

如何使相机自动拍摄,不需每张按一次快门?

只需要先预设好光圈快门等数值,然后把相机转至连拍模式,接上快门线并锁上快门,相机便会自动一张接一张地不断拍摄,即使快门线没有计时功能,亦不需要人手每张按快门。

如何拍摄才使流迹呈圆型?

需要星轨呈圆形,需要向北面拍摄:

摄于万宜水库东坝:F3.2 25″ ISO800 x 140张

怎样才可拍摄银河?

如需要拍摄银河,一般于东南偏南方,香港在每年的4至10月于夜间不同的时间,可以看到银河中心,而冬季只能睇到银河外围。所以想拍摄银河,最好在夏天进行。

摄于蒲台岛: F2.8 20″ ISO1600

拍摄了一堆照片,如何把它们合并为一张星流迹照片?

可以使用免费软件「Startrials」

 (到: http://www./html/software.html下载),下载解压后双击Startrials.exe开启程式。

在「File」 → 选择「open image」 → 点选合并照片(按Ctrl A 可全选) → 再按「Build」→「Startrials」程式便会自动合并,这样便得出星流迹照片,紧记要把合并好的相片储存。

个人习惯会在开始拍摄时记下测试曝光及构图用了多少张照片,然后在合并时剔除,这样合并得出的照片便会更完整。

接触摄影一段时日,近年被国外星空照片深深吸引,希望在被喻为光污染严重的香港拍摄到美丽星野照片。其实拍摄星流迹所需的技巧不多,最大的考验却是毅力,因为很多时要通宵达旦,还要走到远离城市光害的地方,而且天空还需没有云层。所以每张照片都得来不易,但正正因为这样,拍到满意的作品时获得更大的满足感。

文章作者:Herman Yeun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