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管理之神稻盛和夫曾提出过一个幸福公式:人生和工作的结果 = 思考方式×热情×能力。
热情和能力是催化成功发生的必备条件,思考方式则从意识层面,左右着成功实现的速度与格局的大小。
为什么努力却换不来结果?
年轻人不断崛起,中年人何去何从?
如何才能不被时代不知不觉淘汰?
总的来说,你的思维就是你理解世界的工具。优秀的思维模式能让你在纷纭局势里,保持理性持续向前。今天小智就来给大家介绍3种备受推崇的底层思维。
灰度思维:高手拥抱不确定性
“灰度”是介于黑和白之间的一种状态,灰度思维即抛弃“非此即彼”的单一思维模式,理解事物发展的复杂性,相信每个人的特质、每个团队的情况,都不是非黑即白的,仍存在无限的不确定性。

任正非曾把华为管理哲学的核心归结为“灰度理论”。在一次名为“管理的灰度”的讲话中,任正非提出:“(领导人的)水平就是合适的灰度。一个清晰方向,是在混沌中产生的,是从灰色中脱颖而出,方向是随时间与空间而变的,它常常又会变得不清晰。”
不确定性下的灰度,既是世界的本质,也是商业运作必须遵循的原则,同时还是企业管理和产品开发的方法。变幻的时代,不确定性无处不在。灰度思维让企业家们居危思安,充满忧患意识,敢于从未来凝视现在,走出目前的舒适区内,不断找寻新的出路。
复利原则:时间是最大的资源
复利思维,这个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东西,让人看到了滴水穿石的力量。而复利思维本质就是:做事情A,会导致结果B;而结果B,又会反过来加强A,不断循环。
正如巴菲特所说:“人生就像滚雪球,关键是要找到足够湿的雪,和足够长的坡。”

复利思维告诉我们时间与勤奋的力量,相信每个普通人要做到财富增长不难,但能持续数十年地坚持。
但这里有个很大的误区:很多人认为复利的核心在于回报率,但其实复利真正的核心在于时间。
很多时候,个人成长的轨迹可能更像“抽搐型增长”。时间积累后,量变引发质变。但为什么有人在时间里徒增了年龄,却并没有竞争力的猛增呢?这里就要强调:不能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对的方向和发力点才能迎来发展。
终身成长:完成自我进化升级
在这个知识爆炸的年代, 终身学习才能不被时代抛弃。正如逻辑思维的著名口号”和你一起终身学习“,每个当代职场青年都需要敞开自己,不断吸收、消化和升级新的思维,完成自我的不断进化。

心理学上有一种说法,人体细胞会新陈代谢,每三个月会替换一 次,旧的细胞死去,新的细胞诞生,新代替旧。将一身细胞全部换掉,历时七年。也就是说,在生理上,我们每七年就是另外一个人。也充分说明,进化是人类的本质。
投资理财专家瑞·达利欧在其著作《原则》中为终身学习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除了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外,采用多元思维模型来思考,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才能获得富足而幸福的人生。
人和人的比拼到最后,归根结底还在于思维方式的高低。
有的人,能从此刻预见未来;
有的人,能从未来指引此刻;
幸运的是,每一颗不甘于平庸与落后的大脑,都能通过不断的学习、练习迭代出新的思维方式,完成自我的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