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假如我发现我有病,这毫不证明,我是一个不健康的人

 夏之民 2019-06-23

[转载]假如我发现我有病,这毫不证明,我是一个不健康的人

  很多老师都曾经面对这样的尴尬:我留了这么多的作业,还得费力批改,还不是为了学生。可结果有的学生反馈却是“还不是为了你自己”。对此,许多老师都会仰天长啸,“空悲切”。

  谁也别生气,这事儿还真值得静下心来仔细聊聊。

  首先,我觉得这里有教师心态的问题,导致“帮助”的主体发生了偏离。

  作为教师,喜欢把自己的教书行为看成是“帮助学生”,这样的道德水准本没有什么问题。但是,许多老师一旦碰到学生的反抗,就萌生心灰意冷,甚至恼凶成怒,这就有些问题了。这说明:本来教师“帮助“主体应该是学生,最后却变成了教师自己。

  什么意思呢?

  这就好像大学生支教。大学生们满怀激情来到偏远山区,教书、与孩子们打成一片,二、三十天的欢声笑语、载歌载舞,大学生们带着巨大的心理满足和与乡村孩子相拥而泣的照片回到了大学。然而,很多乡村学校却反应,这却给长年累月坚守穷山僻壤的乡村教师留下了难以克服的困惑——这可让他们往后再怎么教呢?这是支援,还是捣乱?

  这样的回应,多少令支教的大学生心寒。但是,这也反映出许多大学生们的一腔热血,其实是为了满足施救者自己的感情,而并非被救助者的真实需要。

  什么是真正的公益精神?这里面包含着很多很复杂的东西,绝不仅仅是一个很简单的形式。虽是一言难尽,但是,起码它不应像是我们天天喊着学雷锋,而实际做的事情却很少,最直接的效果可能就是老太太不够用了,或者干脆再把她送回到马路对面!

  总之一句话,做老师的别忘了:“我帮助你”,主体是你还是我?别打着帮助别人的幌子,行的却是满足自己之实。

  其次,学生如此说话也算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过量的作业对学生而言是一种暴力,而暴力的作用是千万不可轻信的。

  西方社会中有一种暴力守恒原理,认为即便是合法对社会和个人施加暴力,最终也会反弹给社会。同理,你强加给学生过量的作业,不惜施行暴力的手段,作业最后是完成了,但是依靠“暴力”来维持秩序的“基因”却并不会消失。老师会延续他们惯用的暴力手段,甚至会产生“药物”依赖。学生“被暴力”的记忆也不会简单地遗忘,并不就能水到渠成地换来和解和对未来的共识,反而成了“原罪”,会传染给了学生,在老师一再唠叨“留这么多作业还不是为了你们”的时候,孩子们有时也会还以暴力——“还不是为了你们自己”。

  第三,长期布置过量的作业,反而会导致学生蔑视“学生就应该做作业”的那份神圣。

  现在,学生对过量的作业虽很反感,但基本上还是逆来顺受,是“你要什么,我给什么”的逻辑,觉得“这下你没什么可说的了吧”。甚至觉得“如果导致失误,那也是你的失误,你的不幸和无力,与我无关”。所以不少学生所谓的学习就是机械凑合地完成作业了事,如果成绩还是不行,那就不是我的问题,而是老师的问题了——不是我没学好,是老师没教好。这样,学生不但胜利地从责任感中逃脱,还获得了某种道义上的优越感。

  长此以往,学生对作为学生的基本道德——完成作业——渐渐失去了敏感,觉得一切不过都是在逢场作戏,得过且过即可。“不知羞耻”成了新的道德观。

  第四,布置过量的作业也不利于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实际上,学生对待过量的作业非常纠结。他们既要求个性的解放,要求把时间还给他们,但这在现实中却很难形成核心竞争力,反而会导致自己学业水平的下降。如何减轻这种状况呢?所以他们又往往觉得应该加强作业的布置,这种思路前后矛盾。其实学生们面对自由的无所适从,正是先前他们缺乏自由的空间所导致的——当奴隶久了,一切都被安排惯了,突然有了自由,反而不知道该做什么了。

  或许,在这种外部高压钳制,内部左右为难的状态下,学生只好采取此种消极抵抗的策略——嘴里唱着赞歌,歌颂多留作业的老师的认真,内心里却又对此无比藐视。最后的结果是,“在学校,我们把脑袋伸进鞋子里,以获得可以走路的思想。”

  最后,学生也有问题。学生的问题是,他们根本没给合理布置作业留下生存的空间,却实际上在一直培育多留作业的土壤。

  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下,学生的这种消极抵抗的态度或许算是理性化的行为,不消极抵抗才是傻子呢——鲁莽顶撞,对自己的亲生母亲或许还可以,无论怎样她都还是你的母亲,可对岳母可就千万使不得了,否则她就可能不再是你的岳母了。可问题是,过分地只懂忍受,不愿反抗;只欺善弱,不战“恶”强,只能导致马太效应的一再发作——作业留得越多的科目越做,作业留得越少的科目反而越不做——最后导致作业留得合理的老师吃亏:成绩下去了。

  留作业有时有点儿像鼓掌。据瑞典某大学科学家的研究报告显示,人们对一场表演鼓掌欢呼的程度并不取决于表演的水平,而更多地取决于观众间的相互影响。与此类似,有时作业留的多少也不取决于课程本身的丰富程度,它的压力主要来自“整个房间的掌声”。

  所以说,作业多,从某种角度来看,也是学生自己惯出来的——你让作业留得少的老师活不下去呀!老师也是普通的人,也需要别人的认可:别人都活着,为什么就你“死”了?

  也正像哈维尔总结他那个人人都依附独裁的年代:“归根到底,人们需要活着,这是他们如此容易和政府保持一致的关键之处”。

  所以,想要老师合理地控制好作业量,也需要学生科学安排好自己的学习时间,不能盲目地跟着作业走,否则只能是劣币淘汰良币。正所谓“你是好人,社会的恶仍然与你有关”。

  基本上算是各打五十大板吧!都别生气,就算是听了几句妄言诳语吧,可能还挺像。

  有一个段子是这么说的:

  一位夫人打电话给建筑师,说每当火车经过时,她的睡床就会摇动。

  “这简直是无稽之谈”,建筑师觉得这是对他设计的侮辱,怒斥道。但最后还是答应过来看看。

  建筑师到达后,夫人建议他躺在床上,体会一下火车经过时的感觉。

  建筑师刚上床躺下,夫人的丈夫就回来了。见此情形,他厉声喝道:“你躺在我妻子的床上干什么?”

  建筑师战战兢兢地回答:“我说是在等火车,你会相信吗?”

  有些话是真的,却听上去很假;有些话是假的,却令人勿庸置疑。

  有人说:没有比“知恶”,尤其是知道自身之恶,体现更多“良知”和“良善”了。这话听上去很有些假大空,但却是真的!

  多多怀疑自己吧,假如我发现我有病,这毫不证明,我是一个不健康的人。

  “我错了,我又错了!”每个人都应该多多地怀疑自己,可是我们还有怀疑的能力吗?

  虽然我们已经习惯了自以为是,大言不惭,但我们依然拥有怀疑的能力,恐怕只有这一点是不用怀疑的。

  可是,“今天,我说爱你,有几个人扭头看我,他们好奇我还有表达爱的能力;他们竟然以为自己没有了这种能力。”

   再不能动不动就唱“大海呀故乡”,也应时不时地地哼一哼:“我的家乡并不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