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 建窑黑釉兔毫茶盏 RMB2,485,560 香港苏富比 2015.04.05 2010年开始,建窑茶盏便突破百万元大关,一件“宋建窑兔毫盏”在北京嘉德以112万元成交,随后佳士得在2013年上拍的“宋建窑黑釉油滴盏”以154万元易手,2014年香港苏富比上拍的“南宋建窑黑釉兔毫茶盏”以249万元成交。中国的瓷文化一向崇尚玉文化,以类冰类雪为最,然而建窑茶盏却以一身重色突破重围逆袭,价格一路冲进民窑瓷器前五。 论史实:建盏履历辉煌 中国的陶瓷发展史可分为白瓷、青瓷、黑瓷三大系列。长期以来,黑瓷以它朴实无华的釉色、实用的造型,散布于生活的各个领域,但却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然而,在宋代盛行斗茶文化历史背景推动下,黑釉茶盏备受茶人们的青睐。 中国自古便有饮茶的习俗,自汉唐以来已十分盛行,宋以后,此风尤盛,而当时最为流行的是“斗茶”。建窑兔毫盏在这一时期曾经有过极其辉煌的“履历”。宋代斗茶以能呈现白色的泡沫最为可贵。这类黑釉茶盏最能衬托出白色的沫饽,因此深得斗茶人士的钟爱。宋微宗赵佶常与王公贵族和臣僚们“斗茶”,上行下效,迅速风靡全国。因此,建盏在这一时期一度作为贡品进贡宫廷。 名家点评: 最赋艺术气质北宋皇帝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中曾这样评价兔毫盏: 蔡襄的《茶录》: 近年,高古瓷器颇受关注,除了官窑外,民窑同样对于藏家有着强大的吸引力,以磁州窑、耀州窑、景德镇窑、建窑、龙泉窑为首的民窑系列轮番登场,百万元的高价屡见不鲜。但是建窑的茶盏,自宋时便开始随着斗茶艺术流传至日本,并且长期以来成为日本上层阶级珍藏的宝物,这些自宋朝以来代代相传的建盏,箱书上题签着完整的递藏史,标志着箱中茶碗尊贵的血统。 2015年4月的香港苏富比一件“南宋建窑黑釉兔毫茶盏”以249万元的成交价跻身2008年以来高古民窑器成交的TOP10中,位列第9,此件拍品便出自藤田传三郎男爵。 看数据:建盏市场渐涨 前景喜人 近年建窑茶盏市场逐步开拓,流通量提升的同时价格也在逐步增长。2008年,建盏在宋瓷市场中仅占4.35%的成交量、0.06%的成交额,经过7年的开拓,建盏市场在2014年成交量盏宋瓷总量的15.06%、成交额占1.47%;2008年建盏均价仅为2.7万元,2014年提升至17万元。 从价格区间来看,建盏的价格集中在5万-10万之间。相对于其他窑口的宋瓷,这一价格算是极低的,考虑到建盏的增长速度、以及越来越少的珍品,其未来价格仍会持续上涨。 建盏在民窑瓷器中处中上价位,港台及海外地区好于内陆 在宋瓷民窑中,建盏的价格居中间偏上价位,对于大众藏家来说,是比较容易接受的并且前景可期的一类。在悠长的陶瓷发展史中,民窑数量繁多,目前在拍卖市场中较为活跃的几个民窑陶瓷中,建窑均价为25万元,在众多民窑中位于前五。 如前文所说,建盏在日本备受喜爱,流传甚广,故其上拍多在香港地区。在价格上差异极其明显,港澳地区建盏均价达44.8万元,海外地区均价达22.1万元,京津地区均价为13.3万元,国内其他地方仅为5.8万元。一方面,内陆建盏品质参差不齐,普品太多则价格难以提升;其次,内陆藏家的审美仍以明清瓷器为主,对古朴稚拙的建盏兴趣不高。 对宋代建盏的市场分析可见,民窑瓷器品质参差不齐,价格亦相差甚远,但高价(百万元以上)并不多,整体价格较低。而建窑茶盏在民窑陶瓷器中均价居于中等偏上,并且随着其精品的减少,未来升值空间极大。执着于建盏的藏家除了对其未来价值的肯定,另外也是对往昔历史的美好追忆,在工业横行的如今,用手作之美追寻生命的禅境。 来源:雅昌艺术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