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樊丽娟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西元二零一六年八月四日至八月十日,钦明书院道学班第一期会讲在四川大学江安花园儒家人文学活动中心展开。 钦明书院道学班以四川大学儒家哲学专业师生为主体,面向儒家同仁开放,在每年暑期开展会讲,旨在促进川大儒家哲学专业毕业生之间、毕业生与在读生之间,以及与外校志业相契学友之间的交流。冀望近一周的相与讲学能为'平日学问更趋缜密纯笃,见识更趋正大开广,讲论阐明更趋简当条畅'添一份力气。 此次会讲主题为'本体、功夫与效验',以讲演论文、导读相关文本、讨论三者相结合的形式展开。参与主讲的有现任教于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的李秋莎老师、现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的邵磊博士、现就读于中山大学哲学系的王明华博士、现就读于北京大学儒藏中心的李毅博士、毕业于四川大学哲学系的硕士生何然、现就读于四川大学哲学系的硕士生樊丽娟。参与讨论的还有四名预备入学四川大学哲学系的同学。 为期六天的会讲以'天下善恶皆天理'为首场,为第二场'儒家德福观讨论'形成铺垫,中间三场皆围绕中和问题展开,其中第五场的'朱子致中和论'与前面四场皆有呼应,并且形成收摄之势。而最后一场以'虚壹而静'为题,也可以说是荀子关于'何以天地位、万物育'问题的论说。讲论过程中,大家都十分投入,问答之间,讨论不断深入,可谓痛相切磋。大家在相关问题认识的深度和广度上都有所推进。同时也体会到,认真论学时,要真正做到'以仁心说,以学心听,以公心辩',实非易事。 会讲还有幸得到四川大学哲学系丁元军老师、四川大学哲学系曾海军老师及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张发志老师的亲临指导。老师们思力的深度与见识的高度每让大家茅塞顿开。而茶歇与餐间,老师们对毕业学生的关切与教诲对平日不得亲炙的学生们而言,更是弥足珍贵。 论学之余,大家一起学习吟唱李秋莎老师依《琴学丛书》整理的古曲《鹿鸣》,并将其暂定为钦明书院道学班班歌,悠悠古音,养耳治心。 八月十日上午,道学班全体成员进行了与会总结,大家表示,此次第一期道学班还有诸多不成熟之处,有待更臻完善,但总体而言,可以说是'乘兴而来,满载而归'。无论是关于所论问题,还是关于学问方法,都有颇大收获。但是另外一方面,一年三百多日,如此相与讲学、周旋师友间的时日毕竟少,更多的是独学自修的时间。问学切磋、相观而善实可贵可乐,但学问长进与德业渐新不可依赖于此。且无论独学与讲论,'用力实在于我,非他人所能代',更在自勉力。 期待明年再会,也欢迎更多学友明年参加。 附与会名单: 【主讲人】 王明华 中山大学哲学系博士生 樊丽娟 四川大学哲学系硕士生 李毅 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生 何然 四川大学哲学系硕士 李秋莎 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教师 邵磊 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 【参与者】 罗慧琳 四川大学建筑系本科毕业 殷平 四川大学哲学系准硕士生 吴婕 四川大学哲学系准硕士生 蒋鑫 四川大学哲学系准硕士生 【特邀指导教师】 丁元军 四川大学哲学系教师 曾海军 四川大学哲学系教师 张发志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教师 本文由钦明书院中孚堂出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