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会“说话”吗? 你也许会说,我会说话啊,我也很爱说话。 爱说话不代表会说话,有的时候反而言多必失,引人不快。相反,有的人话很少,但只要一开口,往往都是字字珠玑。 美国代表访华时,一位不怀好意的官员当着周总理的面说:“中国人都喜欢低着头走路,而我们美国人却总是抬着头走路。” 周总理不慌不忙,应道:“这并不奇怪。因为我们中国人喜欢走上坡路,而你们美国人喜欢走下坡路。” 这就是会说话。 相反的,在严肃的场合,比如开会、讨论、学习时,你故意憋出一个笑话;朋友正因发工资而开心,你却说还有工作要忙,开心有啥用。 这就是不会说话。 那么,你会问了,我怎么才能好好说话?别急,看完整篇文章,你就有了答案。 尽量让别人说把说话的机会让给别人,尽量让别人说,这是你要学的第一步。 学会说话,先要学会不说话。 单位的刘主任和李主任都喜欢开会。但他们的开会气氛完全不同。大家去开刘主任的会时,都是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磨磨蹭蹭不想去;而去开李主任的会时,一个个都高高兴兴地拿着纸笔,回来也是欢欢喜喜的。 为什么会这样呢? 刘主任平时做事尽职尽责,开会也是。他每次都准备很充分,他也乐于讲话,每次开会,一讲都是几小时,公事私事,大事小事,每个方面都照顾到。有时候,唯恐没讲清楚,反复讲好几遍。 大家自然听得不胜其烦,而且就算自己有什么想法也讲不出来。 李主任就完全不是这样。同样的内容,李主任是挑重点讲,其他地方带上一嘴,详略得当,又把要点都讲到了。很快讲完后,他会这样说:“大家也都辛苦了。咱们就放随意点儿,讲讲自己的看法,工作上面的好事坏事,诉诉苦也行。” 后来大家自然养成了在他的会上发言的习惯。每次遇到工作上的问题,会上交流交流,大家一起帮着解决,还能减轻点儿自己的负担。 自然,大家都喜欢开李主任的会。 刘主任就是因为话太多了,而不被喜欢;而李主任,把话交给别人,而颇受欢迎。 话多话少,并不是沟通的关键要点。就拿我自己来说,有时候说了一大堆话,却并没有什么用。反而,有时候一两句话,却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们少说话,是让别人更多地表达自己,给他们更多的说话机会。如果你花了很大的力气去展现自己,在他们的面前表现自己的有趣,却发现别人越来越远离自己。 你就该意识到,你应该停下来,多让别人说话,把宝贵的讲话机会让给别人。慢慢你就会发现,你会越来越受欢迎,越来越有趣。 把握说话的时机把握说话的时机,是讲话中最重要的一点。同样的话,不同时间、不同场合下说出来,效果可能大相径庭。 长假快到了,芳芳和阿K都想请假好出去度假,放松放松。但是,他们去年申请的年休计划都不是当月,请假自然有点难度。 最后阿K成功请到休假,芳芳被主任拒绝,为什么会这样呢? 芳芳性子急,刚到公司一大早就跑去主任办公室。芳芳推开门,打断正低头看表格的主任,说到:“主任,我想请个年假,陪陪家人。”主任愤怒地说:“最近工作上的事很多,你请假,你自己觉得合适吗?而且你的年假报的也不是这个时候,作为职场老人,怎么能这样做呢?”芳芳就被这样拒绝了。 阿K听完芳芳的讲述后,决定等等再提。恰好下午的时候,更上一级的领导来审查工作,表扬了主任教导有方,最近大家虽然很忙,但工作的成效却很不错。此时主任自然飘飘然。阿K知道机会来了。 于是,他推开主任办公室的门,看见主任正听着歌,哼着小曲,阿K说到:“主任,我想请个假,出去放松放松,回来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上的任务。”主任说:“最近工作是很忙,我都看在眼里。请假嘛,许了,好好放松放松,最近是有点累。” 你看,时机是多么重要。 芳芳在早上,也就是一天工作刚开始压力也最大的时候,向正在工作的主任提出请假的要求,自认被拒绝了。而阿K,选择在主任被夸之后,主任开心也更有人情味的时候请假,当然就很容易被接收。 所以,在什么场合,该说什么话,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把握说话的时机。 拒绝暴力沟通同事阿杨,和别人聚会的时候总喜欢说些脏话,还对朋友评头论足。比如说“你是不是傻,这种蠢事都做的出来”之类的话。 可能阿杨自己并没有什么感觉,但朋友们听完内心十分抵触,在不撕掉脸面的情况下,慢慢就远离了阿杨。 这就是语言暴力。我们身边的许多人际关系问题,几乎都是因为语言暴力造成了,而这种暴力隐藏在语言里,在暗处破坏你们的人际关系。 那么,如何拒绝语言暴力呢? 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 比如,你看见别人把剩饭倒入垃圾桶,却看不到他胃不好不能吃凉饭的原因;你看见部门老大批评你的样子,却看不到部门老大求上司再给你一次机会的画面。所以,看到一个现象,多想想,它可信吗?是真的吗? 在没有了解经过的情况下,不要轻易下结论。 “你这样子以后肯定没出息!” “你这样子可不行,拿出行动,为你的未来而努力。” 这两句话那句更容易接受?对,就是第二句。第一句把预测当结论,让人难以接受。第二句就不会,委婉一点,同时也更容易是我们接纳。所以,在不确定的情况,不要把你的预测当成结论讲出来,婉转一点儿会更好。 我们评论事物时,往往加入了自己的情感,使得评论会慢慢偏移事实。 当看到别人穿着新衣,“好丑”“好难看”这些你主观的判断,会引来别人的不快。我们可以换种表达,比如“我不太喜欢这件衣服”,是不是就会好很多? 学会倾听只有听懂了别人说话,我们才知道要说什么。因此,学会倾听,是“好好说话”的最后一步。 学会倾听,说起来很容易,但做起来就没那么简单。你要随时从这两个方面考虑问题。 很多夫妻间的矛盾都是从说话引起的。某一方觉得对方没有真的在听自己讲话,然后就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 所以,当你在听别人讲话时,就应该注意这个问题。首先要真心地认真听,让对方感受到你的诚意。其次,不要抱有偏见和成见。 倾听时,要做出适当的表情和肢体回应,并配着“讲得不错,接着说”这类的话,鼓励对方接着说。说白了,就是做出反馈,让人家知道你在认真听他讲话,人家才会有接着讲下去的欲望。 也不要问太多犀利的问题。别人说完后,别一股脑问人家一连串的问题,这谁受得住?自然别人也就没有接着讲的欲望了。 怎么好好说话?1.尽量让别人说 2.把握说话的时机 3.拒绝暴力沟通 4.学会倾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