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国藩的启蒙导师

 佳仁 2019-06-24

人生导师,并不单指狭义上的授课老师,广义上还包括能够在做人做事方面对自己有所指引的人,他可以是你的老师、朋友、亲人。曾国藩一生就有许多这样的导师,但在他心目中分量最重的要属唐鉴了。

唐鉴,字镜海,湖南善化(今长沙)人。

他一生致力于理学的研究,有“理学大师”的美誉。同时,他也注重经世致用,咸丰皇帝执政之初,两个月之内,十五次召见他,向他讨教治国治学之道,足见其学问之大、学识之广。

关于唐鉴本人,史料记载并不多。然而从曾国藩的人生经历来看,唐鉴对他的影响很大,堪称其人生导师。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这首诗,正是曾国藩写给唐鉴的。在长江边居住了六年的唐鉴,此时重返京师,恰如当年司马光从洛阳满载崇高的声誉回到开封一样。

曾国藩三十岁那年,在晚清名臣、理学家倭仁的引荐下认识了唐鉴,当时的唐鉴已年过花甲,无论是为官还是治学都算得上功成名就了,唐鉴十分欣赏年轻的曾国藩身上那种质朴、沉稳、上进的气质,两人相谈甚欢,并从此结下了深厚的师生之情。

有一次,曾国藩去拜访唐鉴,向他请教修身、读书的方法。

唐鉴认为,修身应以《朱子全书》(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的文集)为指引,并注重身体力行,每天做日课,关键在于“不欺”。

关于读书,唐鉴认为,读书不宜太滥,专攻一经,一通百通,同时要注重研究经济之学。这里所指的“经济之学”和今天所说的经济不同,有经邦济世的意思,指实实在在的于国计民生有用的学问

唐鉴的这些观点,对曾国藩的启发极大,用他自己的话,即有“昭然发蒙”的功效,从此在修身读书方面有了明确的方向。后来,曾国藩一直坚持写日记、临帖,都是受到这次谈话的启发。

咸丰三年,曾国藩出山组建湘军,从此不能时常在唐鉴身边聆听教诲,但恩师的话被他牢记于心,并身体力行地运用在工作和生活中。

◆    曾氏之人师唐鉴   

曾国藩一生有许多老师,但这些老师都为经师,即教他识字读书做试帖诗八股文的老师,他的人师即教他如何修身养性如何做人的人,却为数极少。在他的心目中,最具分量的人师,就是唐鉴先生。

唐鉴三十二岁中进士点翰林,道光二十年,六十三岁的唐鉴以江宁布政使的身份回京出任太常卿。这时三十岁的曾国藩刚到北京,做一个从七品的翰林苑检讨。当时,唐鉴是京师有志青年的精神偶像。

早年曾国藩的修身日记中,很多次地怀着恭敬之心提到唐鉴。他的诗文中,收有自己为唐鉴写的诗十一首,写的文章四篇,数量之多,少有人可以与之相比,足见曾氏对这位人生导师的情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