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7具棺椁出土,直接“打脸”专家,棺内一颗“最强大脑”横空出世

 高天明月图书馆 2019-06-24

江西省靖安县李洲坳村有一座2500年前东周时期的墓葬,据最初的考察,专家对这座墓葬的价值并不看好,也没有具体的文献记载。在走访过程中,村民们都表示不清楚这座墓葬的根源。所以,专家们迟迟没有展开考古发掘工作。但也有人一直都在思考一个问题,李洲坳大墓全长14.7米,宽11.4米,总面积达168平米,封土高达12米,算得上是一个规模较大的墓葬。因为长沙马王堆汉墓的面积只有30多平方米,春秋时期晋国国君的墓葬面积也只有50平方米左右。那么,李洲坳大墓会是一位国君的墓穴吗?但哪国国君会被埋葬在鞭长莫及的百越之地呢?

其实,当地人中有一个传说:这座大墓世世代代都有守墓人,墓葬中埋葬着整整50具棺椁,所有的棺椁都由金丝楠木做成,知道大墓秘密的守护人只有一个,守墓人只在临终时才会把秘密告诉下一个守墓人,历经沧海桑田,这个做法亘古不变,以至于到现在人们只听说李洲坳有大墓,但是墓主人的身份却无人知晓。专家们最初也听到过这个传闻,但是大家都对这种过分神秘的说法嗤之以鼻。因为,根据考古发掘的经验,先秦时期大多数诸侯国都是挖深坑作墓穴,重点是最大的合葬墓都不会埋葬超过10人。

然而,2006年12月,公安机关接到李洲坳村村民的报警电话,说有盗墓贼挖掘了大墓。公安人员迅速采取行动,抓到了盗墓贼,追回并收缴了一部分随葬品,大多是丝绸织品,还有几块从棺椁上切割下来的彩绘。鉴于墓葬已经被破坏,考古专家们不得不对这座东周大墓进行抢救性发掘。等墓室打开,专家们都感到了啪啪打脸,原来墓穴里整整齐齐地放置着一排排的棺椁,组成一座庞大的金丝楠木棺木方阵,细数之下竟有47具棺椁,与民间传说基本一致。

在东周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古代的百越之地)从未出现过这么一座在同一时间、同一水平面上埋葬47具棺木的现象,李洲坳大墓是绝无仅有的,所以才会出现直接“打脸”专家的结论。墓葬被盗严重,随葬品几乎都流失殆尽。在这座墓穴种一共出土各类文物650余件,有一件直径达30厘米的黄金圆饰,做工非常考究,上面刻有精美的云雷纹,是目前国内发现的同期体量最大、装饰最为繁复的金器。其余的文物主要是竹器、木器、漆器、青铜器和原始青瓷器,瓷器已经初步具有越系青瓷的造型特点。

但是,这座墓葬有几点让专家觉得难以解释的疑惑之处:其一、47具棺木主从之分不是很明显;其二、这个地区的土质是最不利于遗骸保存的红壤,在这种土质中,骨骼的风化速度最快,只有22具较为完整的遗骸因为泡在水里得以保存。能够检测的22具个体遗骸均为女性,年龄15-25岁,多数呈仰面躺卧姿势,少数为侧身屈肢状,一些头骨上还保留有完美的秀发,多数是简易的裸殓,下葬时用布匹或者竹席进行了包裹,部分死者身上还佩戴着精美的小件玉饰。专家们无法解释为何有这么多年轻女子集体入葬,似乎在这样的墓葬里不应该出现这样多的“人殉”。

更让专家感到惊疑不解的还不是以上两点,而是稍大一点好似墓葬主棺的棺木中发现的一个现象。在这个棺椁中,墓主的遗骸都风化了,一点骨骼都没剩下,但却留下了一颗完整的大脑、一个具有完整的两个脑半球、小脑和脑干的人脑,虽然已经萎缩为成年男子一个拳头大小,但却没有出现一点风化、腐败或者损伤。尽管有专家解释,缺氧状态下,人脑迅速风干萎缩,在密封的环境中没有受到有氧菌的侵蚀,因此这颗2500年前的“最强大脑”被保存下来。然而,墓主骨骼的风化却有力地反驳了这个说法。

随岁月的流失,能使真相大白的证据都湮没在时光的长河中了,也许我们一辈子也等不来答案,然而,我们还是期待着考古学的进一步发展,能让这颗“最强大脑”之谜大白于天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