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同读马云和丰子恺的意趣

 老鄧子 2019-06-24

生活的艺术就是艺术地生活

文|朱小棣

(文化特约作者)

读书是一种缘分,同时读两本书就更是一种奇特的缘分。那日我从波士顿公立图书馆同时抱回了两本风马牛不相及的书,《马云:未来已来》《你是这世界的慈悲:丰子恺说刹那与永恒》,刚巧就是这样的一份奇缘。若是让我单独分别来读这两本书,很可能一本都读不下去,或是草草翻完了事,悟不出许多的新鲜道理。可是由于同时手头刚好有这两本书,逐一交替地翻阅,便幡然有了全新的领略。

看马云的书,原本是带着对于未来的焦虑和想要学习如何应对的期待而开始的。读丰子恺的书,本来倒是想喘口气,偷闲一把,回味一下历史的酸甜苦辣,玫瑰芬芳。结果和预期的完全相反,前者并未能打消我的焦虑,反而是后者让我对未来余生有所释然。

马云的书共分四章,分别是“21世纪的全球化”“阿里的下一个10年”“马云的互联网世界观”“年轻人就是未来”。各章节中也有许多高调的小标题,什么“未来三十年”“当东方遇见西方”“一家伟大的公司,必须解决社会问题”“帮美国中小企业实现‘中国梦’”“机会就在众人抱怨的地方”“企业家要思考十年后的事”“三十年后不忘初心,就是成功”“‘她时代’的经济更有味道”,可是读起来既没有使我心情愈加激动,也未能安抚我一颗焦虑忐忑之心。倒是对于最近刚刚发生的有关马云的网红议论(996与黄段子)有过一丝剧透的感觉,例如这样两个小标题:“明天开始,生活是我的工作”、“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修屋顶,年轻力壮时生孩子”。

丰子恺的书,显然系今人所编,所以才会有这种貌似佛系心灵鸡汤的书名。书分五辑,先后取名为:“人生中,初心是彼岸”“闹市里,温爱是慈悲”“心灵处,童心是本心”“80年人生,真味是苦中甜”“尘世里,觉知人地天”。相对于各自收录的文章内容,每辑的名称虽然显得很文艺,却有些牵强附会。仅以开篇的两篇文章为例,就足以说明是怎样地文不对题,或者说是题不配文。第一篇《嫁给小提琴的少女》,讲的是一个女孩子原本以为可以有柏拉图式的恋爱,结果男孩子不肯,令之失望,转而学习小提琴得以解脱。第二篇《伯豪之死》记叙一位超凡脱俗、独立思考、我行我素的中学同学,成年后却郁郁不得志,害传染病夭亡。前后两个人物皆没有能够凭借初心抵达人生的彼岸。难道说,初心就是永远也达不到的彼岸?果真如此,倒也算是警世恒言,可是与当今流行的话语和规范理念却又刚好截然相反。所以结论只能是,这样编造出来的第一辑的名称,文不对题,附会牵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