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家廊】心態好快 樂多

 wenghuaxian 2019-06-24

戴永夏

星期天到養老院探望兩位老友:一位是與我同單位的編輯老王,另一位是某基層單位的領導老孫。他倆都八十多歲,身板硬朗,神志清醒,在院裡「同命運共呼吸」,待遇、條件完全相同。老王一見面,就誇這裡吃得好,朋友多,醫療服務周到,生活很開心。老孫卻皺着眉頭,抱怨這裡飯菜不可口,服務不到位,行動不自由,生活不如意。我聽後很納悶:為什麼同樣的處境,同樣的生活條件,二人的感受卻如此不同?我將我的疑問提出來向老王請教,老王笑而不答。他略加思索,便給我講了下面的故事。

從前有個老人,養了兩個兒子。有一天他問兒子:「昨夜睡得怎麼樣?」老大說:「睡得很好,而且我還做了一個夢,夢見進了天堂。天堂很美好,就跟咱家一樣。」老二卻說:「昨夜我也做了一個夢,夢見下了地獄,地獄就跟咱家一樣糟糕。」老人聽了又吃驚又不解,便向一位智者請教。智者說:「佛家有『一水四見』之說,即同樣一池清水,在常人看來是水,在魚蝦看來是房子,在餓鬼看來是膿血,在天神看來是水晶宮。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見者心識不同,所持觀點也各異。你的兩個兒子雖同居一屋,同食共眠,但由於心態不同,對家的感受也不一樣。老大心態好,心中充滿陽光和愛,因而感到家很美好;而老二心態差,胸中裝的是怨恨不滿,所以就感到這家很黑暗。」由此看來,生活好不好,心態很重要。保持好的心態,才能贏得快樂的生活。

聽了老王的故事,我茅塞頓開,不但解開了養老院的心結,也進一步認識到心態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可是,如何才能有好的心態?老王沒有說。在他的啟發下,我又進行了一番學習探索,從前人的生活實踐中,找到一些答案。

首先,要想心態好,慾望不能過高。正當的慾望能使人心情愉快,生活美好。但慾望無止境。慾望過高,難以滿足,心態就容易失衡,反而會增加苦惱。著名作家尤今在《共在人間》一文中形象地寫道:「許多人,活着但不快樂,只因不滿足於他所擁有的,只一心憧憬他所未知的。『共在人間說天上,不知天上憶人間。』往往坐這山、望那山,吃這碗、盼那碗,任由慾望的樹在他心田裡無止境地長着。長了一寸,他要一尺;長了一尺,他要一丈。眼看那『樹』已經高入雲霄了,他還是滿心焦灼地嫌那樹發育不良。天天在慾望的無底深潭裡浮沉,彈指間,短短數十個寒暑已成過眼雲煙,回首前塵,竟不知『快樂』一詞如何詮釋。」現實生活中,也不乏這樣的人,有車有房,衣食無憂,卻整天哀嘆「生活太無聊」。儘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慾望過高,不切實際,則是很多人的通病。

其次,要會比。很多時候好心態是比出來的。會比才能心安,會比才能快樂。但這「比」不是盲目攀比,而是在生活上多向下比,向境況不如自己的人比。你苦,有人比你還苦;你難,有人比你更難。這樣一比,你就能對生活感到滿足,對現狀少些抱怨。正如清代學者倪元坦在一首詩中寫道:「別人騎馬我騎驢,自覺無顏歎不如;君試回頭一察看,道旁還有赤腳夫。」這首小詩雖缺乏詩意,卻富含哲理:「我」騎着毛驢趕路,別人騎着快馬很快超過了「我」。如果只跟騎馬的人比,便覺心態黯然,愧不如人。但回頭一看,再跟那些赤着雙腳、挑着重擔、遠遠跟在後面的挑夫相比,「我」則幸福快樂多了。這樣一比,心態豁然開朗,幸福感油然而生,心中的灰暗也一掃而光。短短四句小詩,就把「上比」與「下比」所產生的不同心態、不同效果,生動地表現出來。

再次,要懂得知足,知足才能常樂。古聖老子說過:「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好的心態,常常從知足中得來。因為知足,才能卸下慾望的枷鎖,感悟幸福快樂的真諦;懂得知足,才能心態安然,快樂幸福。知足作為一種人生智慧,它跟貧富無關,與地位高低貴賤無關。那身處清貧或逆境中的知足,更能體現出美好的心態,也更為難能可貴。古人常把「布衣桑飯,可樂終身」當作知足常樂的典範,這方面也湧現出不少感人的範例,如明朝金溪人胡九韶就堪稱楷模。他家境清貧,一面教書,一面耕作,所獲僅可供衣食溫飽。但他很知足,每天黃昏時,都要到門口焚香跪拜,感謝上天賜給的「清福」。妻子不解,問他說:「我們一日三餐都是淡粥疏食,這算什麼『清福』?」他卻說:「首先慶幸我們生在太平盛世,沒有戰爭兵禍;又慶幸我們全家人有飯吃,有衣穿,不至於挨餓受凍;第三慶幸我們家床上沒有病人,監牢中沒有親人,這不是『清福』是什麼?」正因胡九韶生活知足心態好,所以清貧的日子也過得有滋有味,自得其樂。

以上所述,只是就日常生活而言。如果從廣義上看,從心態決定成敗、決定命運、「你的心態就是你的主人」(某哲學家語)等更高層面上認識,改善心態還有更多渠道。如想得開--碰到挫折、受了委屈和遇到種種不順心的事都要想得開。想得開才能擺脫煩惱,柳暗花明,心無羈絆;放得下--放下煩惱,放下憂傷,放下不可挽回的損失,放下怯懦、自卑、悲觀等不良情緒......使快樂有更大的提升空間;看得遠--不但看眼前,還要看長遠;不但看到樹木,更要看到森林......而這一切,都不會憑空而來,而是從生活實踐和讀書學習中得來。因此,要擁有更為寬闊和持久的健康心態,就應「學習、學習、再學習」,「活到老,學到老」,把學習當作生活的常態和重要的事業,像吃飯睡覺一樣終生為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