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趁年轻多去旅行,对于一个人到底有多重要

 fentouge 2019-06-24

庄子说过:“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

从上大学后就开始自己攒钱去旅行,走过八九十个城市后,我不能说旅行马上给了我什么回报。

但我相信旅行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旅行有什么好,时间终究会给出答案。

1

高三的时候我看了一部电影叫《练习曲》,讲述一个有听觉障碍的男生在大学毕业前一周独自骑行环台湾岛的故事。

片中花莲的海和他在那片海边邂逅的立陶宛美女深深触动了我,更触动我的是那句“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

这句台词后来成为五月天的一首歌,高考备战的时候我一直在听。进入大学第一年我开始做兼职,第一个暑假我拿着自己赚了一个学期的钱和爸妈给的补助开始长途旅行。


转眼几年的时间已然过去,我也不再是当年那个懵懂的女孩子。

如今2019年的高考成绩陆续出来,这个夏天也进入到最热的部分,奋战三年的同学们终于迎来一个没有暑假作业的暑假,上班族也过上了天天吹空调的生活。

夏天是很适合旅行的季节,空气中弥漫的燥热气息总让人蠢蠢欲动。

2

国内很多人对旅行的认知还停留在“打卡景点”,“逃避眼前”的表层上。

短途旅行就是跟着网红去看人山人海,拍一堆“给别人看”的照片,长途旅行就像加长版的“短途旅游”。

在放肆挥霍了一两个星期之后感觉空虚无比,于是丧丧地回到原来的城市,却发现问题还在那里,还滋生了更多问题,旅行根本不能改变什么。

是啊,旅行并不能改变什么。

你妄图离开眼前去远方寻找出口,但是,你怎么能希冀一个陌生的地方能帮你把你从出生到现在都没弄懂的问题解释清楚?

前不久看到很多“辍学旅行”“辞职旅行”的消息,我觉得挺好的,人应该趁着年轻跳出舒适区多去尝试。(“舒适区”不是让你感觉“舒适”的环境,而是一个让你有足够安全感的熟悉的地方。)

人的一生都在漂泊,年轻的时候不去折腾那以后你也会总想着怎么不去远方看看。旅行并不能改变什么,它只是给你打开了一扇门,更多时候是自己独自一人发现新的东西,新的自己。

当你厌倦眼前的时候,那就去远方看看,不是去寻找一个更好的地方,因为根本没有什么更好的地方。

哪里都是柴米油盐,换个地方生活久了你会发现每天你在做的事情跟你在之前的地方做的事情并没有什么差别。

其实不管在哪里,最重要的是先找到自己,找到跟你玩得来的朋友,有自己的事情做,也有人一起分享快乐。

人依然应该趁着年轻多去看看和尝试,如果不读书不旅行,那你就会越来越向你身边的群体同质化,就会跟你身边的朋友越来越像,甚至越来越像你朋友养的猫咪和狗狗,你就会越来越普通。

但是当你做出“漂泊”这一决定的时候,你应该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去迎接回来时可能面临的问题。要知道,你甩开的这个烂摊子在你回来的时候还是会摆在你面前,甚至当你玩够了的时候它就自动浮现了。

迷茫的你去到哪里都很迷茫。那就勇敢的捡起它,面对它,继续付出努力让这一切变好。

3

到底什么时候最适合旅行呢?

我们根深蒂固的“踏踏实实”和“超过同龄人”的观念,让我们从小到大就没怎么停下来过,我们很少会去“体验”和“享受”。

在欧美国家,很多年轻人会在高中毕业或大学毕业的时候空出很长一段时间,去遥远的国家打工旅行,在旅行中一边融入当地生活,一边工作和学习新技能。

在曼谷,我见过独自背包去泰国学泰拳的19岁德国女孩,结束东南亚两个月的旅行后回国上大学;

在秦皇岛,我遇过不念大学,选择花一年时间穷游中国的17岁女孩,如今20岁的她在北京学俄语;

在拜县,我见过自己写歌的19岁英国男孩,在热带的夜晚里抱着吉他唱歌给我们听;

在大理,我遇到过不喜欢城市生活的新疆女孩,后来她跑到澳洲打工旅行,找到适合自己生活节奏的生活,已经在准备办理可以停留更久的澳洲学习签;

在西贡,我遇到过来自英国的黑人男孩,一边在越南做英语老师的工作,一边攒钱攒假期去周边的国家玩;

还有好多好多。

而在我断断续续旅行的四五年时光里,我会在所在的城市里将眼前的事情做好,而当我决定去一个地方的时候那我必定是想去享受它,想去体验那里的生活。

我的第一趟长途旅行持续了45天,一个人走遍了云南10多个地方,那年我刚满20岁。最后在洱海东边一个小镇的咖啡馆留下做义工,在那里我学会了做奶茶、咖啡和鸡尾酒。

后来,我一有节假日或寒暑假就跑出去长途旅行,那时候最喜欢和最想做的事情就是旅行和摄影。1月2月4月和7月8月9月成了我的间隔月。毕业之后我的工作也基本都是围绕着摄影和旅行。

我想说的是,我们不一定要出去旅行,但我们要弄清楚现阶段自己最想做的是什么,那去做就完事了。

如果你没钱,那就去攒钱,只要攒够一个开始的钱,你就可以出发了,比如一张机票和第一个星期的食宿,船到桥头自然直,只要你想做,你总可以继续下去。

趁年轻多折腾几次,你的青春才算没有白过。

4

旅行只是换一个新鲜的地方体验和生活,不一定非要按照攻略去打卡或者花高价格入住豪华酒店和吃超级大餐,体验遥不可及的生活。

按照自己的消费习惯,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进行消费,想吃去吃,想喝去喝,不用花太多钱,但也玩得很舒适。

旅行的时候最好有件持续性的事情可以做,而不是每天都被吃喝玩乐填满。从出发那一刻,你就应该有一个方向。漫无目的的旅行听起来很美但很快就会让你觉得“这个地方很无聊”。

一般来说,放纵自己纯玩一两周后人会开始陷入疲倦期。疲倦期的表现为对眼前美景提不起劲,只想回家休息。如果在那种境况下,你愿意给自己一点点时间,可以激励自己去找一些事情做,试着在这个地方探索一些好玩的东西,学习一些比较local的技能。

也许就在不知不觉融入当地生活的过程中,还能挖掘出一些自己的潜能。我就是一直背相机旅行到把摄影变成技能的。

旅行也要自律,在保持好奇心的同时也要保持学习的心态。

我遇到过夜晚10点钟还坐在公共区域剪辑旅行视频的韩国男孩,每天坚持写日记的德国女孩,入睡前看两小时书的上海叔叔,找各国年轻人拍创作的年轻摄影师......

在漫长的旅行中,他们白天出门探索世界,夜晚空出一两个小时的时间整理自己的东西,在旅行的同时也在提升自己。

如果你也可以坚持每天做一点点事,那么在旅行过程中你感觉到空虚的几率将会大大降低,相反,你会觉得每天都过得轻松又很丰富,这段旅行过后,你会收获很多很多。

趁年轻去多尝试一些感兴趣的事,只有尝试过你才能知道它的形状,光想想的话你永远都得不到深刻的体会。

毕竟有些事情现在不做,以后就不会再做了。就算以后你再去做了,也不是当初那个心态了。

就像,20岁的你看风景想到的东西,跟80岁的你看同样风景想到的东西会一样吗?

5

世界上不是只有一种生存模板,成功也不是只有一种。

趁年轻,没有太多压力,多读书,多出去看看,多做叛逆的事(只要不犯法不违反道德),你才不会越来越无聊,才不会轻易滑向平庸。

等到同龄人开始想通过“旅行”来逃避工作的时候你已经看淡了这一切,叛逆的事你都做过了,你发现前几年你尝试的东西越多,后几年你就会更趋向于稳定,因为人是需要时间沉淀的。

旅行四年多的时间里,在八十多个城市辗转漂泊,慢慢的我想停下来了。

现在待在一个有着丰富食物的南方城市,有一份固定工作,有一个按自己想法装饰的房子,周末有朋友一起喝酒,闲暇时间整理作品,做一些自己的事情,就觉得蛮好的。

现在的我不会像以前那样说走就走,我大概能想象到走到那个地方之后自己会怎么样,我清楚地知道这一年我需要时间沉淀和输出,只有专注眼下,充分实现自己的想法,才更能取悦现在的自己。

当然,对于“辞职旅行”的人来说,在经历短暂叛逆之后他们会慢慢明白不管做什么,“喜欢的”和工作终究要分开这件事。

当你想把一件事情做好,就不是依靠“爱好”那么简单,克服自己克服舒适,才能把事情做好,包括你喜欢的和不喜欢的事。

但还是很希望你能在想叛逆的时候勇敢去叛逆(只要不触犯法律和道德底线),而在想安稳的时候好好沉淀下来。

人总是会变的,趁自己还有精力躁动的时候,勇敢的走出去吧。

6

不管怎样,请一直保持对这个世界的热爱,勇于品尝新鲜的东西,要知道人生是一个圈,你只要朝着一个方向,兜兜转转总会走到的。

但是,如果你每天的生活只有上班吃饭煲剧,没有再接触其他提升自己的媒介,而你也不喜欢现在的工作,那就算辞职去其他地方旅行,在很大概率上你还是跟原来一样,依然会觉得自己是一条咸鱼。

只有学会自制,多读书,多尝试新东西,培养爱好或技能,你才不会变成一条无聊的咸鱼,你才不会轻易相信网络上的某种言论,你才不会问“该不该趁着年轻出去旅行”。

而你终究会知道自己该往哪个方向努力。

注:以上图片来自以下电影 ↓

《练习曲》(2006)

《眼镜》(2007)

《海鸥食堂》(2006)

《百万元与苦虫女》(2008)

最后:骑驴读者有非常多的资深旅行家,欢迎在留言区分享你的旅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