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借高考题浅谈家庭教育:“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

 三成家庭教育 2019-06-24

2019年江苏卷高考语文作文题为: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

这几句话引发了我对家庭教育的一些粗浅思考。

承认“物各有性”是家庭教育之本

很多人评价说美国家庭教育注重“个性”,而中国的家庭教育似乎有许多条条框框,甚至说东亚文化普遍如此。我想先借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对中国家庭教育中的“条条框框”聊作诠释。

费孝通先生说,中国长期以来处于农耕文化,由于对水利的需求及对安全的需要,所以“聚村而居”,而且少有流动。这也就意味着,村里的生活圈和周遭的人事相对固定,是一个熟悉的没有陌生人的社会,村里的各户人家看着彼此的子女长大成人。

如今,我们之中许多人搬到了城市,邻里之间甚至都不认识,但依然有一些从“乡土中国”沿袭下来的习惯。比如有些家长逼婚的口吻就很像“村里像你这么大的姑娘都生了两三个娃了,你怎么还不结婚。我觉得隔壁村老王的儿子不错,你要求不要太高,差不多得了”。

我觉得中国女性尤其要感谢城市化,如果我们还处于“乡土中国”,女性永远解放不了,因为她们所看到的世界只有方圆几里,来来回回就那么几户人,所以也不免以为人就只有那么几种活法。

我们之所以现在勇于探讨“物各有性”,是因为当中国越来越开化,一个人的人生选择也更多样。我们江西老家在我父母那个年代有一句话叫“要么读书,要么养猪”。到我这一代堂亲表亲里,有正在努力想当歌星的,有从小立志做服装设计师的,有穿着汉服全世界旅行的,也有像我这样当初非要搞些不靠谱的“创业”的……这都要感谢我们父辈,要么读书读得好、要么养猪养得好,因此,给我们这一代创造了“个性化”教育的基础。

承认“物各有性”是家庭教育之本,而拥有选择权是“因材施教”之本。我愿意“咸”就“咸”,我愿意“淡”就“淡”,是水就煮茶,是盐就调味。个性,本没有好坏对错。只不过,选择做“有个性”的人,往往需要有成本与代价。

教会孩子如何“融合”更需要智慧

当我们慢慢懂得尊重孩子的“个性”时,问题又来了。“不合群”的代价,孩子能负担得起吗?即便在很多人以为“尊重个性”的美国,做一个“不合群”的孩子,其代价也可能是成为校园霸凌事件的受害者。

我曾经看过一部电影,现在连名字都不记得了。大体是讲一个男孩一直以为自己来自火星。里面有一句台词很震撼,令我记忆犹新。电影中,父亲对孩子说:“我知道你来自火星,但是既然我们生活在地球,我跟你一起学习做一个地球人,好吗?”

君子“和而不同”,在当代依然适用吗?既然当今社会如此多元,我们只管“不同”就好了,为什么还要“和”呢?因为少有人走的路很孤独,也并非所有人都能承受。作为父母,我希望能够与你一起学习“和”,一起“做地球人”。倘若你非要做个孤独的火星人,我也支持你,但孩子,你要清楚,这条路并不好走。

教育也应“五味调和,共存相生”

我父亲老汤一直致力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我认为他迄今为止最成功的尝试是与西方教育方式的结合。比如,他用《孙子兵法》的“道天地将法”类比波特五力模型,将企业从宏观、行业、竞争格局、团队、组织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战略布局。又比如他分析《孙子兵法》时先分析其架构及逻辑关系,这也是西方教育方法的引入。

中国的传统经典大多都比较说教。我承认里面有许多智慧,我也从中获益匪浅,但如果能借助西方启发式、案例教学等方法或许更容易被接受。

反面例子是:我最不喜欢父亲说:“这个我们中国早就有了”。这是一种自大、不开化的盲目民族主义心态。他曾开玩笑说“华佗刮骨疗伤”说明中国很早就有外科手术。Oh My God!实在太扯了!小说里的桥段可以证明中国曾经有外科手术?我们在传播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应该承认西方文明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就像我们弘扬中医的时候也应该承认中医的局限性。

不过,要表扬一下,父亲很快接受了我的建议,现在已经很少这样说了。这也是西方家庭教育对我们家庭的影响。按照古代父权家族的传统教育方式,我如此批判老汤,是要被打断腿的。贾宝玉其实有许多想法放到当代就很“先进”了。暂不说他与琪官是不是有断袖分桃之嫌,就算是有,如今也可以去同性恋合法的地区结婚。但在古代,子女的行为一旦违背父亲的“是非观”就要“家法伺候”。

在林语堂先生的《京华烟云》中,姚家是比较典型的中西方融合的教育方式:女儿姚莫愁十五岁的时候就可以与长辈“辩论”,畅所欲言,但儿子姚体仁也会因为犯错而被父母狠狠地教训。姚家的孩子可以留学可以接受西方先进思想,但涉及民族气节的大是大非,他们丝毫不退缩,充分体现了中华儿女的“韧”劲儿。

尊重特性,博取众长。“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为人如此,教育犹是,文化融合亦然。

本文作者:舶兰小汤

首发于:舶兰书院

舶:厚德载物

兰:和而不同

主笔:60后老汤(汤超义)&90后 小汤

一对热爱读书热爱生活的父女

感谢大家的支持!京东、天猫上有售哦。

(本文照片来自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