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孩子和常人一样,有正常的视力、听力,但却总是对身边的人视而不见,对周边的声音充耳不闻,独自沉浸在别人进不去的一个人的世界。这样的他们常常无法独自生活,无法与他人交流,这是自闭症孩子父母最苦恼不已的问题。 自闭症孩子对身边的声音充耳不闻,其实是因为孩子的听者反应缺乏/薄弱,导致自闭症孩子即使听到了指令也会不知道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家长们在陪孩子做康复训练的时候要注意从简单的指令开始训练,逐渐培养孩子的听者反应技能。 以下内容摘自维儿康官微 听者反应是言语行为中最重要的技能之一,是对他人语言进行接收及回应的能力,反映在日常生活中则为对指令的回应。 孩子为什么不听指令? 通常自闭症儿童无法作出听者反应的原因有三种: 第一种是因为“听不到”,也就是孩子无法将说话者的声音从环境声音中区别出来,造成孩子无法听到指令,也就没有听者反应了。在此情况下,需要通过将家长/老师的声音与强化物进行配对,增加儿童对家长声音的敏感性。 第二种是因为“听不懂”,也就是孩子无法明白家长发出的指令的意思。例如家长说“把纸巾拿过来”,但孩子无法从一堆物品中识别出哪一个是“纸巾”,或者无法明白“拿过来”是什么意思。在此情况下,家长就需要对儿童做区辨练习,帮助孩子区分不同的物品和动作。 第三种是因为“做不到”,也就是说孩子已经接收到指令了,也明白指令的要求,但缺乏执行能力。如果是这种情况,应对儿童进行行为训练,增加儿童对指令的执行。 孩子的训练可以这样做 针对自闭症儿童听者反应的训练,可以先从简单的项目开始,通过逐步增加难度来提升孩子的听者反应技能。 初期训练阶段 可以选择一些孩子已经掌握并能够成功执行的指令作为最开始的训练项目,例如站起来, 走过来等,在发出指令后,给予孩子5秒的反应时间。如果孩子成功完成指令,则应按照两指法教育中的拇指原则,及时给孩子适当的表扬,并让孩子知道为什么受到表扬或奖励,例如说“你真棒,你听到老师的指令就走过来了”等 。 如果孩子没有按时完成指令,可以尝试提供一些提示,帮助完成。如果提示后仍然无法完成,说明该指令对孩子而言有难度,不宜在初期阶段进行。 老师或家长可以每天向孩子发出15-20个指令,并建立一个表格,记录孩子每天完成指令的情况。 增加训练难度 当孩子完成时,给予表扬和奖励;如果孩子无法完成指令,则给予提示,帮助完成。当孩子连续一周都能够完成80%以上的指令时,就可以逐渐加入一些新的指令,控制数量不要过多,随机出现,就不会给孩子造成难度太大的困扰。 新的指令通常是孩子之前无法完成的,也可能是孩子抗拒完成的,逐渐地增加难度可以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提高孩子的听者反应。 减少奖励依赖 当孩子能基本完成日常生活中的指令时,家长和老师就需要借助不固定比率强化的方式减少孩子对表扬或奖励的依赖。 在之前的训练中,每当孩子成功完成指令时,都会得到奖励强化,这是一种连续的强化。但是,长时间依赖奖励不利于孩子的康复,因此,需要逐步减少表扬和奖励的频率,如当孩子平均完成3个指令后家长再对儿童提出表扬,在孩子适应一段时间后继续降低,逐步减少儿童对实物奖励的依赖,最后使孩子可较好地完成听者反应。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孩子能较好地完成听者反应,家长和老师还是要不定期地对孩子的表现进行表扬,以达到效果的维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