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刘冰看不出丁是高人?作为普通人刘冰犯了两个致命错误!

 伟天英 2019-06-24

为什么刘冰看不出丁是高人?作为普通人刘冰犯了两个致命错误!

原创/李撒欢

说明:丁元英是作家豆豆的小说《遥远的救世主》中的主人公,后来被改编成电视剧《天道》。


为什么刘冰看不出丁是高人?作为普通人刘冰犯了两个致命错误!

丁元英卖唱片场景

刘冰的困惑,为什么一个落破到变卖唱片的人怎么一下子就忽然变成了高人?

刘冰清楚地记得他与丁元英第一次接触的情景。那是半年前的一个晚上,一个陌生的男人提着一兜子唱片走进了他的小店,陌生人向他说明了变卖唱片的来意,接着他一张一张看了唱片,居然张张都是可圈可点的原装进口唱片,与新唱片几乎没有差别,惟一的差别就是唱片上的印章。他几乎没怎么费力就把价格压到了50元一张,当场就成交了。从那以后陌生人就不定期地给他上门送货,每次都是现金交易,双方各得其所倒也默契。

从个人角度来看,刘冰代表着大众普通人。他出生在普通的工人家庭,父母有固定的退休金和医疗保险,他自己一直做点不固定的营生,没什么家庭负担,拮据的时候还时常能得到点父母的贴补。对他自己而言,生活说不上好,也说不上不好。梦想是挣大钱,是过上流社会的生活。

人生蝇营狗苟那点事,在刘冰身上体现的特别明显。

刘冰的生活就像是生活在水里的鱼,不断被生活打磨的没了心气,只剩下挣大钱,过上流生活的梦想。但是这种梦想如何实现,尝试了很多,但是都不成样子,处于一种内心漂泊的状态。

在小说里,刘冰其实是比叶晓明、冯世杰更早接触丁这个人。不过只处于一种交易关系中,简单来说就是见过面的陌生人。

等到叶晓明、冯世杰想拉来高人丁做事的时候,刘冰就陷入了深深的困惑:怎么自己觉得就一个落魄的人,别人就觉得是个高人?是自己眼拙?但是叶、冯的状态又让他不得不相信。

刘冰的困惑来自于两个问题:

01信息量不够就下判断

难道真的是刘冰真的眼拙吗?

这里就涉及到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怎么判断一个人是不是高人?

从刘冰的生活背景、教育背景,甚至是工作的经历背景来看,其从来没真的接触过高层次的人,对他来说,所谓判断高人就只有一种生物本能。就是有没有钱。

更简单粗暴的逻辑,就是有钱就是爷。

但是没人会把自己的财产贴在脸上。那怎么来判断一个背后的财富呢?

更简单就是盯着财富符号。

比如,那辆100万的宝马。当时刘冰开上这辆宝马的时候,就觉得自己心理上像个有钱人了,爱惜的不得了,洋气的不得了。虽然跟他没啥关系。

他积累起来的识高人经验也止于此。

从他的角度来看,丁当时跟他见面,没有豪表,没有豪车,穿着不是名牌,目的还是来卖唱片换钱。他觉得丁的生活状态,还不如他呢。所以,在刘冰的心理,一直是对于丁是有心理优势的。后来才会说出帮丁卖唱片是交情这种蠢话。

而叶晓明是怎么接触到的丁元英?

为什么刘冰看不出丁是高人?作为普通人刘冰犯了两个致命错误!

当时三个人的场景

跟着芮小丹去了丁的出租房,看到了那套顶级音响(价值超过40万),看到了工夫茶具(专业的),看到了IBM牌子笔记本电脑两台,抽的烟牌子是三个五

所以,他认为丁是高人,也知道丁真实的经济实力。

从这个角度来说,叶晓明专业能力帮了他很大的忙,毕竟对于一般人来说,音响价格是没概念的。就跟芮小丹一样,觉得买套音响花4万就是奢侈品了。

刘冰根据自己接触到的有限信息,看不出丁是高人,也就能理解了。毕竟,丁脸上也没写着我是高人。

人潜意识里,第一次见面,会根据你的外表打扮来贴标签,下结论。因为信息量有限,只能依据这些表面的信息进行汇总下判断。

不过,这个倒没什么值得好指责的。这个是人本能的一部分。

刘冰睁大了双眼,也没发现丁身上表现出是一个有钱人的信息。

02 更重要的是,根本不动脑子

这直接造就了刘冰芦苇一般决策特点,随风飘荡。

第一个,刘冰真没有专业能力吗?

其实他也是有的。作为一个入门级的音乐发烧友,起码该领域的知识或多或少知道一点。他本身就是卖唱片的,对于唱片的鉴赏能力起码是有的。

丁卖给他的唱片,那是普通的唱片吗?刘冰一眼就能看出这是国外的原版唱片,还盖了丁收藏的印章。叶晓明都知道那是心爱之物。

如果是一张也就罢了,丁一口气卖给了他300多张唱片。

他就不琢磨一下这些好唱片是怎么来的?是怎么回事?卖了这么多次唱片,也没搭个讪交流一下。他眼里就只有那点生意差价。

第二个是,明知道叶晓明对丁评价很高,但是也不问。

对方的认知判断与自己的认知判断出现巨大差异的时候,起码打听问问对方的判断逻辑。

刘冰在这方面是一点心思都没有。只是看到叶晓明和冯世杰要搭伙做事,然后就觉得有戏,要加入进来。

一直到等见到了宝马,才觉得丁是个高人。

这种符号化的表象判断逻辑,刘冰从开头一直延续到结尾。在每个关键点,都是跟着表面的信息逻辑进行决策推进。

而叶晓明和冯世杰其实都犯了同样的错误。他们对于丁的背景了解和经历都了解的非常之少。只是觉得丁有钱,有才。挺崇拜的。但是更深层的信任完全没建立起来。

很多人评价肖亚文是大赢家。实际上丁的背景都是通过肖亚文之口透露出来的。里面还有谁能比肖亚文更了解丁的?在这种信息层级上,产生的对于丁的信任判断,又岂能是刘冰、叶晓明、冯世杰所能比拟的。

刘冰、叶晓明、冯世杰这三个人都共同犯了一个错误,就是他们对于丁所谓高人的判断,都是基于表面上的符号来的。是音响、是车子、是看到来的资源。但这个高人水平到底有多高,他们心里根本就没底,只是抱着走一步看一步,随时见状不好跑路的心态。

剧情里有个非常重要的设计,就是三个人要退股的事情,竟然没有跟丁提前打一声招呼。

刘冰到最后依然想不明白,实际上他要是能想明白就真见了鬼了,因为他就从来没真的想过。都是根据表面上的符号进行决策判断。

总结:

刘冰其实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丁是不是高人?

但是他只是提了,但是没真的思考这个问题。

其只能跟着自己身边熟悉的高人,叶晓明和冯世杰的行动来做决策判断。丁这个人水平到底怎么样,他一直没有仔细考虑过。

甚至叶晓明和冯世杰也是依赖于那些外在的物质符号去判断丁的水平。认为远远比自己有钱,就一定是高人。但他们内心里又不完全认可这件事,或者说信任是有所保留的。

在决策里面,有两个很重要的点是他们没有意识到的。

一个是信息量远远不够,只通过这些外在的符号判断,这种是很容易被骗的。很多经典的骗局玩的就是这套逻辑。比如,当年有很多人为了贷款会故意租一辆豪车去银行,穿一身名牌,结果就能贷到很多钱。

第二个是,思考程度不够。在信息量远远不够的情况下,这时候的判断就很容易变成芦苇,随风飘荡。很容易因为新的信息而作出轻率的决策。最简单的一点,就是不懂就要问,不要装懂。对方说不说是一回事,但是问不问就是另一回事。

刘冰一直想抓住个高人,不管是叶晓明、冯世杰,还是丁元英,还是最后的那张白纸,就像是水里的鱼一样,见到饵就自然张嘴要咬。他想不明白,也不去真的想。

不动脑,只会拼命抓,到头来还是一场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