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经·蒹葭》是秦国的民歌,写一个痴情人的心理和感受,十分真实、曲折、动人。 “蒹葭”是荻苇、芦苇的合称,皆水边所生。“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描写了一幅秋苇苍苍、白露茫茫、寒霜浓重的清凉景色,暗衬出主人公身当此时此景的心情。“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朱熹《诗集传》:“伊人,犹彼人也。”此处指主人公朝思暮想的意中人。眼前本来是秋景寂寂,秋水漫漫,什么也没有,可由于牵肠挂肚的思念,他似乎望见意中人就在水的那一边,于是去追寻她,以期欢聚。“溯洄从之,道阻且长”,主人公沿着河岸向上游走,去寻求意中人的踪迹,但道路上障碍很多,很难走,且又迂曲遥远。“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那就从水路游着去寻找她,但不论主人公怎么游,总到不了她的身边,她仿佛就永远在水中央。 此诗写成现代语:“ 河中芦苇莽苍苍,晶莹露珠凝成霜。有位丽人真可爱,站在河水那一方。逆流而上去追寻,道路崎岖又漫长。顺流而下再追寻,仿佛就在水中央......” 对这首诗,历来众说纷纭——讽刺说:汉代《毛诗序》指“刺秦襄公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伊人”是“知周礼之贤人,乃在大水之一边,假喻以言远。”求贤说:清代学者姚际恒认为“伊人”是春秋时代的一位隐居水边的贤人;该诗表达了君主求贤招隐之意。人生哲理说:涵盖了世间各种可望不可即的人生境遇,情人难得,知音难觅的怅惘;仕途坎坷,功业未遂的忧思......诗歌含蓄朦胧地营造出的意境美!令人百读不厌。 先父在世、阅《诗经韵读》时,在“蒹葭”上有眉注:“刺襄公不能用周礼,周遗老隐、不肯出仕...古贤德之人隐居;慕者追寻之...”这是继承了“讽刺说”和“求贤说”。我则从中体悟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意蕴——屈原应该是得了《诗经·蒹葭》的真传。上世纪的1988年,由秦汉、刘雪华等演的电视剧《在水一方》风靡大陆!其中,由李碧华演唱的插曲:“...有位佳人,在水一方...”给了我美的感受——这已是现代人对“蒹葭”诗意的演绎了。 辛卯年春节,捷儿执意要我为他书写“蒹葭”,说是要贴在他“彭城租屋”的墙上;并让我听了他手机里录入的、由一位女士吟咏的“蒹葭”——那确是能引起“八0后”对爱情联想的“如梦”般的柔美之音!当我指导他阅读其先祖父对“蒹葭”的注释时,他可爱地说:“反正我对这首诗的理解就是写爱情。” 嗨!对正处在好年华——充满幻想、富有诗意——“浪漫”时代的年轻人,谁能说他的理解“有什么不对吗?”沈从文给张兆和的信中曾这样写道:“我就这样一面看水,一面想你,我快乐,就想应当同你快乐;我闷,就想要你在我必可以不闷......”遥想沈从文坐在水边,摇晃的水光潋滟倒映在小木船上,沅江上的那团水墨浓得化不开......大师年轻时尚且如此;更何况现今的“八0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