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陆续有一些朋友问我怎么填高考志愿,特别是法学专业和法律院校方面的问题。于是重翻多年前我在微博上关于这方面的一堆灌水。如果说这些年我有什么意见上的变化,我感觉主要是:最好还是要学理工科。因为法律本质上是地方性知识,在很大程度上根植于某国某地的语言、政治、文化等等。法律和法律行当常常(如果并不总是)要与权力为伍,要为资本说话。相对而言,科学更加没有国界。尤其对于那些希望通过知识获得安身立命乃至自由迁徙能力的普通学生来说,我觉得理工科专业可能更靠谱一些。 当然,既然现在你问到怎么填报志愿,那我觉得多半已经迈进了文科这扇门。那也没什么不好。记得有一次在波士顿和冯象教授聊天,他说文科是培养统治阶级的(大意)。所以你看现在高级领导干部,文科出身已经越来越多了,法学博士也出现了。如果你没指望高爬庙堂,仅仅想着安身立命,那我觉得法律专业也是不坏的。再不济,如果你法律学着学着觉得没大意思,还可以逃出来当诗人。比方从北大法律系毕业分配到我们法大的海子。 下边是好几年前的微博灌水,大体上可能还是可以参考一下。 法学列入不易就业的红榜,粗略来说可能有这些原因:一是并非法治国家,很多行业领域未能乃至阻碍法律化;二是有800多所院校开设法学专业,另有夜大函授自考党校多层次办学;三是司法考试准入资格依然向非法律专业开放,四是中国世界经济大的形势,等等。但我想总体数字不应代替和决定个体选择和命运。 红黄绿三榜固然有参考作用,但请填写高考志愿的同学注意,这绝不意味着红榜专业差于绿榜,也不意味着个体投身绿榜会获得更好前程。比预测四年之后市场需求更加靠谱的是,尽可能认识自己的兴趣和禀赋。同时,由于人生的路愈走愈窄,本科选基础学科如数学反而留有更多可能性。这对能进好学校的尤显重要。 前阵子法学专业被划到不易就业的红榜里边,说明总体上现在供大于求。但我还是觉得法学仍然是文科里不坏的专业。法学兼具理论和实践两面特性,与文史哲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关联,同时又有相当技术性。也就是说,学习法律可以为将来保留充分的可能性,将来既可钻研学术,同时也能从事实务以安身立命。 法学就业前景,公检法等机关和律师是基本职业,各类公司也有较多需要。中国社会至少形式上在迈向规则化,在商业领域尤其明显,先从和国际接轨的那些领域、公司和地区开始,然后发展到其他。因此从长远来看,对法律人才的需求仍逐渐增长,尤其是高端法律人才,就像何美欢教授在那篇商法救国演讲中说的那样。 从学习角度,法律其实是门槛较低的专业,这也是自学考试人数较多原因之一。理论上说,任何本科专业在硕士阶段都可改学法律。不过在中国,本科外语经济方面改更有优势一些,理工科改行也不错,将来还可主要从事知识产权业务。当然,现在很多地方招硕士,还是要本科学法律的。这其实也说明我们的研究生教育比较差。 客观的说,法律专业还是比较讲求学校出身的,尽管有时候这当然是偏见。好比美国法学院的T14就业就要好很多。中国法学专业传统上有所谓五院四系(西北西南中南华东法大,北大人大吉大武大),不过由于地域发展不均衡,高端业务越来越多集中于北京上海两个城市,所以这俩地方的学校现在就更具优势一些。 近年来很多传统理工院校在开办法学院,并且有声有色,这也说明其实学校只要基础好,肯下力气,包括花钱,办好法学院远比办好文史哲这样的学院容易,比方清华、北航、上海交大等等,现在都处于国内一流法学院之列。当然,他们都身处北上俩城市,本身又都是好学校。 如果考生决定选择法学专业,具体哪个学校更好,我觉得就见仁见智,而且这容易引发校际之间口水战,我也就不好公开多说呵。其实学校固然重要,但一个人发展如何,尤其对没有背景的同学来说,归根结底还是取决于自己的努力。在一个大家都在打游戏聊微信的时候,你能多看看专业书多背背外语是一定有回报的。 法学专业进公检法等机关,我个人感觉越是大城市越公平一些,越是小城市越依赖关系。进外所、外企法律部、好的国内所(大银行大国企等垄断行业此处不论),从收入上是有较好前景的,但通常招人大多是名校硕士起点了,外所外企也多需要至少LLM文凭。法律水平之外,英语能力尤其关键。 高考填志愿,兴趣和禀赋是最要紧的。然后大致上我觉得在自己都有兴趣的情况下,好学校重于好专业,因为所谓的不易就业专业完全可以在硕士阶段改换专业,此时好学校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普通学校或者打算本科毕业就工作或者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同学,我觉得不妨选实用一些的学科,例如计算机、会计等等。 另外一个建议就是,本科还是尽量要选扎实的学科,比方我个人觉得法律就要好于行政管理,经济系就要好于市场营销或者国际贸易等,(后边专业的童鞋莫骂我呵,这不表明具体个人如何,而且也可能是偏见)。很多名字很好听的专业其实未必靠谱,而选择好学校数理化文史哲等专业在多年后回望可能更不易后悔。 我上边所说的一般“好学校重于好专业”,这个“好学校”我觉得通常需要211以上,甚至是比较好的211。名牌学校和一般学校的差别是比较明显的,国内虽然没有国外程度严重,但依然有这样的趋势。不少单位招聘起点就要求本科211,甚至985学校。当然,说这个话多少有些政治不正确,但实情如此。 五个政法院校的现实状况,最可见地域的重要影响。西政本来非常之强,早期毕业生对中国法治影响也最大,可惜身处西南一隅,现在连211都没进。西北更惨,偌大的老牌院校,居然无一博士点。中南和财经合并后划入教育部直属,可惜多少也有些边缘。而华政和法大的发展则和两个大城市的地位密不可分。 大多数院校都有法律专业,填报志愿可能就不要简单看武书连的所谓排名。因为中国大学评价机制的行政化问题,使得不少大学的实际水平和官方指标不尽相符。例如南京师范大学有法学一级学科,但更为老牌的师范院校北师大却没有,法学教育的老牌院校西北政法甚至没有一个博士点,这些情况或者需要认真考察。 最后,欢迎报考法大。至少你可以节省一笔车钱,我们这里从宿舍到教室不需要啥自行车。 |
|
来自: 知易行难nev5ph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