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有:3171字 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 几周不见,大家可还好? 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我决定放弃原先频繁更新的模式,转向深度思考的模式。以后的发文频率可能会减低不少,但是文章的深度会更加深入,篇幅会更加长,保证大家能在看完文章之后真正地有所收获。 这段时间我在干什么呢?我在刻意练习一项技能: 写作。 写作从来都没有离开过我们的生活。好不容易告别了学生时代的作文,又会遇到了工作中的总结汇报。 除了达到应试和完成工作的要求外,我们为什么还要提升写作能力,它到底能对我们起到哪些帮助作用呢? 1. 表达想法 写作的第一个作用是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俗话说,写的好,就一定说的好。无论是工作时写汇报、写工作材料,还是平时发朋友圈、发微信,能否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好,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周围人对自己的评价。 2. 帮助思考 平时大家应该都觉得自己的思路很清晰,但真等到上台演讲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想法怎么这么混乱,东一块西一块的,根本就不成体系!有人说这是因为紧张,但如果让你上台做小学数学题,你会紧张吗?不会的。 归根结底,还是自己的思维不够清晰和缜密,而写作就是帮助你把想法具象化的利器。等到开始提笔的时候,才会发现原来自己的思绪是如此的混乱,有些想法纠缠在一起了,模糊不清;有些想法单纯只是单薄的观点,根本就没有支撑的论据;更有些想法基本没有实用的价值。写作就像是一面镜子,把你脑海里的东西全部映射出来,让你能知道自己真正在想什么,梳理我们的思维。 3. 自我实现 前面提到的两点,可能还有小伙伴觉得不以为然:我既不想表达自己的想法,又不想思考,写作与我何干呢?不想思考,那赚钱想不想呢?大概没有人不想吧。 我们曾在《你的一小时值多少钱》提到过,想要让自己脱离单纯打工卖时间的不赚钱的阶段,就必须把自己的时间复制成很多份卖出去。写作,恰恰是批量复制时间的利器。 如果我开个讲座,最多也就是对着几百人讲课。但有了写作之后,我可以与几万人分享我的投资理念,他们可以在今天、明天、甚至是很久很久之后回来看我的同一篇文章,而我所要付出的只是写这篇文章所付出的时间而已。这是不是批量复制时间的好方法?当然是。 无论是基于哪个方面的考虑,我都强烈建议大家学习写作。 那如何学习写作呢? 大家是不是认为写作很难? 只有长期喜欢阅读的人才能写好? 只有文采好、天赋好的人才能写好? 是不是已经努力写了一段时间了,还是发现写不好,每次都无从下手? 其实,我们大可不必对写作充满畏惧。 在各个领域成为高手的人,都是因为掌握了基本原则和套路, 写作也不例外。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本小小的写作书,篇幅不长,短小精悍,不用2小时就能翻阅完。无论是学生党还是在职人士,都可以通过学习这本书,让日常写作变成一件容易上手的事情。 《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 作者布兰登·罗伊尔 在这本小红书里,作者阐述了写作的三大支柱“结构、风格、可读性”,总结了20条写作原则。这些原则几乎普遍适用于所有类型的写作,每一条都能即学即用,对写作新人来说非常友好。 我筛选了其中几条,与大家分享。 一、结构 结构是一篇文章的骨架,就像房子框架搭的好,才不会倒。 文章结构越清晰明了,读者的理解和把握越是精准。 如何合理布局文章结构呢? 开门见山 始终把核心观点放在开头, 让读者在阅读的时候一目了然,自己写作也不会乱。试试看看这两段话: “今天真倒霉!出门忘带手机,上了公交车又没位置坐,到了单位又被领导训了一顿....等回到家看手机发现屏幕被摔坏了,真的是心情超差! ” “今天出门忘带手机,上了公交车又没位置坐,到了单位又被领导训了一顿....等回到家看手机发现屏幕被摔坏了,真的是心情超差。今天真倒霉!” “今天真倒霉”是本段的主旨,只是调换了个顺序,两段话的可读性就相差甚远。第一段话从今天真倒霉开始,后面是怎么怎么倒霉。第二段话先写怎么怎么倒霉,再总结。如果没耐心的,可能没看到最后的主旨就放弃了。就算有耐心的,边看还得边猜:作者究竟想说啥? 分段阐述 分段阐述自己的主要观点,可分为2-4部分,最好是3部分。 我喜欢的颜色是红色、绿色、黄色。 我喜欢红色,因为... 我喜欢黄色,因为... 我喜欢绿色,因为... 文章结构 范畴结构 我们来谈谈生活中的颜色,红色..黄色..绿色... 评价结构 我们来谈谈老王这个人,聪明但是胆小。聪明...胆小... 时间结构 我用三天完成了这个任务,前天...昨天...今天... 比较结构 我们公司和对手之间,在资金、规模和人员上都有差别。资金上,我们....他们...;规模上,我们....他们...;人员上,我们....他们...。 线性结构 我们从省市县三个层面来看看污染的情况,省的层面....市的层面...县的层面... 因果结构 最近一直在下雨,为什么会下雨呢?原因有... 二、风格 风格是一个很抽象的词,什么是写作风格呢? 它指的是遣词造句的手法。如何让文章带上自己的风格,让别人一读就知道是你写的呢? 使用恰当的例证,支撑你的内容 写文章的时候,仅仅描述是什么,却不解释为什么,内容干巴巴的。比如“我有领导能力”, 怎么证明有领导能力,有事例支撑吗?这就要详细描述了。 “我很有领导能力。我是公司XXX项目的负责人,带领团队成员克服重重难题, 最后项目取得圆满成功, 获得上层领导的肯定。” 个性化你的支撑内容 在支撑内容中加入自己的感受,不仅能够使文章内容更生动,引发读者极大的兴趣,而且还能使自己的文章更可信、更难忘。 我们继续沿用上面提到的例子。 “在这个项目中,我最深的体会是技术性的问题只占很小一部分比重,对项目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团队内部和外部的沟通与协作问题……” 砍断长句 这个原则并不是说不能用长句,而是在大多数情况下,短句表达的更清晰。 尤其身处新媒体时代, 我们的阅读习惯更倾向于“明快有力,节奏鲜明”的短句。 可以对比下面两段话,感受一下。 “教练在赛后分析会上对我在比赛中的表现进行的深入剖析,使我对自己在这次比赛中由于骄傲自大、轻视对手导致的严重失误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修改后: “在赛后分析会上,教练对我的表现进行了深入剖析,使我进一步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因为我的骄傲自大、轻视对手,导致了严重的失误。” 哪个更加清楚呢?很显然是第二个。 使用排比 排比句读起来朗朗上口,合理运用它,可以极大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最近看到一篇《你不是讨厌工作,你是讨厌你自己》的文章里,使用了下面的排比句,层层剖析读者的内心。 “你是讨厌这份工作,还是讨厌那个总是挨批、总是垫底、总是犯错的自己?” 三、可读性 俗话说,好文章都是修改出来的。修改无疑是写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大部分文章都要经过反复修改润色才能算是完成,很多作家都是修改多次才能出稿。 再好的方法如果只是看看,不加以运用,那永远也不能为自己所用。我们可以把这些写作原则列成一张清单,在写作过程中认真遵循,勤加练习。 也许有人会感叹:“我们不是专职的写作者,没有大段的时间拿来练习,没法做到每天写几千字,该怎么做呢?” 其实在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写作的场景有很多,不需要大段的时间,在电脑前正襟危坐,我们一样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写作练习: 微信聊天 写作能力其实就是沟通能力。你可能会想“聊天,谁不会啊?” ,就是这么简单的事儿还有很多人聊不好。你在微信上请人帮忙,与新朋友交流,给别人解释一件事,都可以试着认真组织语言,力求短短几句话就能表达清楚,达到表达目的。 发朋友圈 认真写一条朋友圈,尽可能让更多人喜欢,大家的点赞和评论就是对你写作的反馈。 公众号留言 看完自己喜爱的公号文章后,认真写一段留言。如果心里想着看完文章要留言,那么读的时候也会更认真,对文章内容的吸收率也更高。 写总结、邮件、发言稿等 一切需要写点东西的时候,都是很好的练习机会。每一次都认真对待,每一篇都有所积累,在刻意练习上,我们走过的每一步都算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