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滇东南到滇西北终结篇:双廊杂忆

 湛蓝明月 2019-06-25

从滇东南到滇西北终结篇:双廊杂忆


从滇东南到滇西北终结篇:双廊杂忆

长条形的洱海,长约42公里,东西向最宽处约9公里,从最南边的下关镇向北,洱海边依次是大理古城、崇圣三塔、喜洲镇、蝴蝶泉等著名景点,绕过最北端向东,即到了双廊。

都说“大理风光在苍洱,苍洱风光在双廊”,盛誉之下,双廊早已过度开发,鱼龙混杂。这个古时的小渔村,前后两岛(金梭岛、玉几岛)环抱于南北双曲(莲花曲、萝莳曲),故有双廊之名。三山环伺之下,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耕作不易,幸有临海一面水域宽阔,散居于此的人们辅以打鱼为生。

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形成了双廊美丽的自然风光,幽静却并不清闲的农人劳作隐藏在生存艰辛的阴影背后,严重滞后的道路交通发展带来世俗的神秘感,远道而来的城市人眼里全是这如诗如画的山山水水,双廊的名声日渐膨胀。

彼时的双廊,正在大兴土木。旅游带来的资源来不及消化,镇口唯一一条通往洱海深处的石板路满是尘灰,如织的游人拖着箱子,背着大包,似乎去向朝圣的路。那里面有一些网红客栈,口口相传中已是一房难求。

我也混杂在人流当中,却并不着急。洱海沿线很多白族人家靠水而居,顺应旅游业的发展,都开起了家庭旅馆。小镇主路靠洱海一侧,随便穿过通向洱海边的小巷,都可以找到本地白族家庭民居。

  • 隐居的地方

大约二十年前的双廊,当然是比现在还要闭塞。

大理州从大理古城到才村、喜洲、双廊,早之前就有探路者隐居在此。

景色绝美民风淳朴物价便宜,这样的地理环境人文条件使得城市里打拼的一群人来到这里,或常驻或度假,或独来或群居,逐渐成为一种风景,最终成为一种时尚。

那日,我追逐天边的落日,在才村的废弃抽水站门口偶遇一群年轻人,七八个男男女女四五辆各式摩托,听口音来自天南海北。

其中一个年轻小伙,高高瘦瘦,穿着类似藏人的披肩长袍,骑着仿哈雷摩托,左右两边各有两个音箱,音乐声荒野苍凉,原来是阿塞拜疆音乐家阿里汗的独门乐器——巴拉板。

二十八岁的年纪,来大理两年了,按照他的话:因为喜欢所以留下。之前做过生意失败,跑去英国打黑工端盘子,最后流浪到大理。

白天会睡到自然醒,毕竟经常熬夜。晚上混着一帮朋友去酒吧看场。

偶尔卖卖明信片。卖卖手工皮具。

也算是隐居吧。“我二十八岁,已经实现别人五十八岁的梦想生活,为何不可?”他这样说。

从滇东南到滇西北终结篇:双廊杂忆

双廊呢?

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说: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二十年前双廊就是个隐居世外的小渔村,最早移居此地的人们分布在古城周边并不僻远的村庄,及至慕名前来的游人越来越多,整个双廊连空气都是炽烈的了。有人避向更远的山里,有人彻底放弃转向东南亚一带,继续寻求理想中的世外之地。走进大建村,你会发现建筑规划的扭曲和混乱。旅游市场花以后,资金的力量会带来巨大的冲击,生态的改变是最直观的,各路豪强携裹着当地人失衡的心态,急功近利地想分享这个市场,最后就成了四不像。

今日的大理,房价涨幅已经超过省会昆明,当全中国的人都往大理聚集的时候,就是一种灾难,双廊这个曾经的世外桃源,见证了这样的堕落。

钱多是自由吗?某种意义上,钱多是桎梏,因为它封闭了大多数人的想像力。

当然,双廊乃至大理是全中国的,不炒它也会热。

  • 骑行洱海

坐在二楼的阳台,洱海尽在咫尺。清晨的湖面是淡淡的蓝色,野鸟不时划过天空,轻盈地落在水草上。喝杯清茶、看些闲书,心慢下来了脚步才能慢下来。

从滇东南到滇西北终结篇:双廊杂忆

汲着拖鞋转出小巷就到了学校前面的菜市场。今天和房东说好了,我们自己买菜做饭。晚餐就是在洱海边的微风里,和着夕阳的霞光,吃什么反倒是最不重要的了,这是我想象中的双廊。

第二日租了双人自行车,沿环海东路慢慢骑行。环海路是一条环绕洱海的景观大道,位于双廊一侧的是环海东路,一路都是在洱海的自然风光里。

洱海真是上天赐予大理的宝贵资源。近岸的地方有自然形成的湿地,水草顽强地伸出水面,在一片幽蓝的湖面上划出深绿的领地。

从滇东南到滇西北终结篇:双廊杂忆

白色的水鸟在捕鱼的间歇,轻盈地踏步在水草间,走出曼妙的舞步。

微漾的湖水把不知名的黄色小花堆积在岸边,星星点点煞是醒目。

从滇东南到滇西北终结篇:双廊杂忆

还有撑船的妇人,在如画的风景里采集着水产,这才是千百年来洱海边上居民的真是生活场景。在高原的蓝天烈日下,小小的渔船承载的是几多甘苦!

从滇东南到滇西北终结篇:双廊杂忆

与湿地相邻的,就是一片片荷塘或农田,还有数不清的草甸,盛开着各色野花。采粉的蝴蝶也有着靓丽的的翅膀,大自然真是不吝把美丽的色彩都涂抹在这片土地上。

从滇东南到滇西北终结篇:双廊杂忆

沿途遇上不少同行游客,或骑行或徒步或驾车,都是为了留住这些美丽的景色。

回到客栈已经黄昏时分,浓烈的霞光投射出形状各异的云层阴影,渐渐就分不清天与地的间隔,只是那残阳如血的一幕深深刻在脑海里。

从滇东南到滇西北终结篇:双廊杂忆

  • 青庐

洱海玉几岛上,有名的是杨丽萍的太阳宫、月亮宫和赵青的青庐,但都是谢绝游客参观的。

沿主路一直走到洱海的尽头,大建村里密密麻麻修建了无数的客栈,高高低低地夹杂在本地白族民居里,符合现代人精致需求的网红客栈和稍显古旧破落的民居隔着狭窄的通道,还有很多正在施工的半成品旅舍,无一例外有大大的阳台对着洱海。单一来看,有美丽的景致,但是缺乏统一的规划建设,整个大建村杂乱无章,住在这里其实有诸多不便。

正好有朋友住在青庐,我们得以以探访朋友的身份进入其间。换鞋后可以参观公共区域,客房间仍然是不能去的。

宁静、整洁,还有一种严肃的气场,这是青庐给人的最直接感受。开放式的空间并非一览无余,人为设计的屏风转角、楼梯踏步、架高的环形座椅、下陷的沉底茶台等等,打破了平面的空间。木制的装饰随处可见,辅以白族风情蜡染,鲜花和果盘点缀着艳丽的色彩。

从滇东南到滇西北终结篇:双廊杂忆

玻璃屋面倾泻的阳光,把室内空间变成一幅写意画,高大的钢制构件阴影和阳光投射区域有着鲜明的动静分割。纹理粗糙的木质条凳和书桌格外醒目,回转的角落里,光洁的皮质沙发却又是另一种格调。

从滇东南到滇西北终结篇:双廊杂忆

随处可见南怀瑾先生的线装书,体现着青庐主人对文化的态度。据说,青庐之名即是南怀瑾先生所赋。

无论是临着洱海的窗边木桌,还是中庭壁龛前的躺椅,抑或角落阴影里的高背沙发,都有一种书香的意境。灵修、打坐、读书、品茶、漫谈、冥想......在这样的空间里,真是必须得让一切都慢下来,尝试不同的生活方式。

从滇东南到滇西北终结篇:双廊杂忆

公共空间尚且如此,可以想象客房部分,也一定是将慢生活的氛围渲染到极致吧!

这座依山势而建的青庐,据说其背后就是古大理国段氏王爷出家的寺院所在。整座建筑打造的天人合一的理念,倒也和名字一样,时尚中透着高雅和怀旧的情绪。

从滇东南到滇西北终结篇:双廊杂忆

  • 再见,彩云之南

一路从滇东南到滇西北,领略了云南无数美景。普者黒的荷花,丽江的古城,文海的草甸,纳西的民居,以及大理的风、花、雪、月,匆匆步履之后,有太多美好的回忆。

当然,云南的魅力,又岂是这些地方就能完全概括呢,给自己一个再来的理由吧!

从滇东南到滇西北终结篇:双廊杂忆

在火车的摇晃中醒来,却难以再入眠。当它载着我驶向愈来愈近旳都市,旅途放松的心态在一点一点丢失,心中的焦虑却在一点一点加深。

多少次的归途,无论飞机还是火车,总是有一丝莫名的失落和沮丧。回想一路上舟车劳顿,粗茶淡饭陋室简床,因为精神上的满足,几乎没觉得多累,所以才有人说,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

今早太阳依旧会升起,映照着城市满目花花绿绿。

远行归来,却把心放逐得更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