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人出家归隐修仙,人间忠孝谁来做?

 鹿文康金 2019-06-25

孟子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虽然不是儒家的核心思想,但直到现在,还有很多偏激的人,以此为由,批评反对孝道的宗教。其实孟子这句话,并不是说生儿子才算尽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民间流传更久的想法是“光宗耀祖”。一旦选择作为出家人,以上几点就很难做到。那么道教与行使孝道之间是否矛盾?

百善孝为先,不孝莫入道,每个人都应该履行自己的人生职责,父母生你养你,父母恩你报了多少?父母不同意肯定有原因的,相信一句话,你父母不是为了害你而不同意,是因为爱你而不同意。

有句话叫做宁劝十人还俗,不劝一人出家,有些极端,也有道理的,如果真想从事这条道路,不妨在生活中磨练自己,在红尘中锻炼自己,等自己心性成熟了,自然水到渠成。

道教讲修道成仙,而仙道先从人道起,人道又以父母之道为先。

成仙多为孝子,不孝不足以成仙,而姓为血脉相承相认的符号,也是存有孝心的标识表记标帜。因此,道士出家一般都不改姓。

在说起道士在如何处理和家人的关系时,大多人都是很为难很无奈,自己喜爱老子道德经,信仰道,学习传统文化。但是身边人很少会有人理解。家人,邻居,朋友,不一样的眼光和犀利的话语瞬间把你打入地狱。未知的东西总是让人害怕的排斥的。

父母大多是希望孩子平平安安,能过着让他们觉得放心的安稳的生活。工作,结婚,生子,老去,代代不断重复这样。好像所有人都这样的活着。没什么不好,也没什么不坏。梦想啊爱好啊都跟书本上的苍白字眼一样,高高在上,远离现实。一旦说出口来就是面对着哄堂大笑。

可梦想并不会被磨灭,就像春天里的小草从地面上破土升起,慢慢生根发芽,朝着热爱的太阳和这片土地虔诚膜拜。生而又生,谁也无法践踏。

世界上就有那么一群人,或者从古至今代代传承的就有那么一些人,无关国籍,地域,性别,年龄,学历。突然有一天接触了道。信仰道的心萌生了。弱小而又坚定。不断茁壮生长。于是对身边的人说,我要去寻道。这时候,有人支持,有人强烈否定。

年轻人喜欢修道,长辈们的强烈排斥。家庭与梦想之间,这似乎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是要孝道做一个孝顺孩子呢,还是去勇敢的追寻道?

在这一难关之下很多人内心纠结不已,这一步是踏出还是不出呢?但是因缘际遇,命运就是命运,改变再多也无法改变夙世因缘。最终还是要走上不同的路。

有些人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内心已经开始有了道的概念,道生天地,长养万物。道法自然。并且坚定的认为自己就是信仰道。就像一个新世界大门向她打开了,这个门后面的世界浩瀚博大。

修道和家庭并不相互对立。出家修行不是跟父母朋友断绝关系。

修道以后青灯古卷念经枯坐老死。那都是小说里的夸张化。反而正因为是修行人,更要懂的孝道亲情的可贵。要关心孝养父母长辈,现在是信息时代了,要经常给父母打电话,一段时间的下山去看看父母亲。现在交通也发达,天涯海角的地方也就几天一个来回。如果可以的话,也让父母朋友过来看看你。知道你在这里过的挺好的他们也就放心了。这样你修道也安心。

道教是宽阔宏大,并不是食古不化,本来现在道士就够少的了,还坚持太多过去的条框,岂不是要断了传承么?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机缘。有些道士寡欲食素打坐练气坚守戒律清修,他们是让人敬佩的。而有的道士下山弘道众生活在世俗红尘里修行,同样值得让人佩服。

大道三千小道多如牛毛,每个人都不尽相同。道教这个门是开着的,机缘到了出家,机缘到了还俗。有些人苦修在深山参悟天地,有些人结婚在世俗发愿赚钱供养道观。众生同而不同,这就是道。

出家不代表要放弃家人,相反 其实道教素有重视孝道的传统。

早期经典《太平经》中明确提出孝的重要性:“天下之事,孝为上第一”,并且认为孝与寿并为天下最急迫的事情。“天地与圣明所务,当推行而大得者,寿孝为急。”众所周知,追求长生久视是道教最鲜明的特色和最重要的事情,将孝寿并言,可见道教对孝的重视程度。

经常有人问,道教出家之后,还会孝养父母吗?之所以会有此问题,是因为对道教的教理教义并不明确,错把离开红尘去修道当成是断绝人间一切情缘。其实,修道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修孝道。

中国有一句著名的格言“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一个有爱心的人,应该把别人的老人,当做自己的老人尊敬侍奉;把他人的小孩,作为自己的小孩关照爱护。基于这种最基本的社会人伦关系,任何一种立足于中国本土的宗教,都需要去强调对父母的孝行。因此,出家人需不需要守孝道,这本不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

道教经典《太上感应篇集注》中说:“父母为五伦之首,孝亲乃人道之先”。“立善多端,莫先忠孝,即成仙证佛,亦何尝不根基于此。”意思说,孝敬父母是做人的第一道德质量。天下善事多多,第一最为重要的善事就是忠孝,这也是成仙证佛得道的根本。无论全真派还是正一派道人,或者是皈依弟子及信众,都应该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和睦兄妹。毕竟,只有家和才能万事皆兴。

道教《行孝歌》开篇就说“自古神仙把道传,孝道成为百行源”。父母的生育之恩、养育之恩、教诲之恩,重如山,深似海,大如天,做子女的无论怎样反馈报答,都难报于万一。道教《二十四孝图》推崇的孝子贤孙,都是行孝尽孝的楷模。“在家敬父母,何必远烧香”就是这个道理。对于父母老人,生养死葬、医治病患、交流感情、常回家看看、嘘寒问暖等,都是敬老孝老的好方式。世上没有不孝顺父母的道人,天上没有不敬老爱老的神仙。

一个充满孝道的出家修道之人,才能够有善心,行善事。

天师道要典《想尔注》中说:“百行当修,万善当着。”《抱朴子内篇》中说:“人欲地仙,当立三百善;欲天仙,当立一千二百善。”道教提倡善行,修道者对父母的孝当是人间大善。孝养双亲,是成人的根本。倘若一个孝养父母的常人都做不到,又何以去成为心有大道的超越智者呢?

凡是道教教徒皆有三皈依,分别是指皈依道宝、经宝和师宝。皈依三宝的终极追求,就是一心向道,趋福避祸,灾难不及,得免生死,清净无为,证无上大道。出家修道之人,成仙成道,成圣成贤,无不从三皈依起首。此三皈依中,皈依师宝,也即是皈依自己的师父。父母给你的是肉身,而师父给你的是法身、慧身。师要有道有德,也是修炼的指路人。皈依之后,用孝道之心,尊重自己的师长。听从他的教诲,学习他的知识,不得轻慢自己的师长。在师父的引领下,逐步渐悟大道。

道教是一个慈爱众生的宗教,其提倡的孝道并非仅仅限于自身的父母和师父,而是把其他有道之人都可以看作师长尊敬,对自己身边的亲戚朋友则要以身示范,引导他人通道、奉道、行道。这便是一名道人普渡众生的表现。离开孝道,道教和任何宗教都不可能持之以恒地传承下去。

众人皆知,道教修炼的终极目的是得道成仙。道教先贤、清代刘一明大师谆谆告诫修道之人说:“欲学仙道之长生,必先修人道之孝行,人道未了,仙道难全”,“况夫孝者,德之基也,天之心也,地之程也,人之本也”,不孝者不能成人,又焉能成仙?

俗话说:“一人出家,九族受益”。弘法利生,出家者是舍小家而入大家,不仅教化一世父母,而且引导身边的人和父母修行,也能让身边的人和父母得到身心上的满意和净化。

很多人误认为道家弟子出家后,就不能结婚生育,很多人以此为借口,批评道教不讲孝道,不讲敦伦尽分。其实是因为,他们只是在狭隘的家族观念以及宗法思想之下,才认为出家是大不孝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