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恨那个,伤透了自己心的人吗

 蜀中龍門 2019-06-25

作者:艾闻(情感自媒体人)

有这么一句话你应该看过:“恨,只能证明自己无能。”

如果你年少无知太单纯,少不更事太天真的话,一定觉得这句话非常有哲理——你看,我居然生恨,说明我修养不够,还得继续修行啊。

没有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永远都是可以轻松面对——这就是人性。郭德纲曾经讲过,“那些不了解事情原委,动不动就劝你大度的人,你最好离他远点,不然打雷的时候会连带劈到你!”

恨,不是一种罪,恨,本来就是人最基本、最朴素的感情。

如果一个人深深伤害了你,你连恨都不恨,那才是真的可怕,要么你太麻木,要么你太懦弱,所以,才会对伤害逆来顺受,无动于衷。

老祖宗教育我们,做人要大度,这完全没有错,但我们也不要曲解老祖宗的本意,就像老祖宗还教育我们“忍无可忍,无须再忍”,教育我们“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正常的人,谁会无缘无故就心生恨意,如果确定自己不是精神有问题,那么,当我们有恨的时候,一定是遭遇了伤害导致的因果反应。如果有人伤害了自己,你都还没有一丝一毫的恨意,那反而要看看自己,是不是还算正常人。

所以,有恨,再正常不过,不是病,更不是无能。

心生恨意的时候,能第一时间化解的只有两种人,一种是菩萨,一种是无能的人,菩萨心怀慈悲,跳出红尘,早就无爱无恨,世界在他眼里都是一片空灵,我们是无法达到这样的修为和境界的。无能的人也不会有恨,因为ta没有“恨”的能力,甚至ta都不知道该去“恨”。

“恨”,本身就是一种观念,一种价值。

只有那些令你心生厌恶的东西,才会引发你的“恨”。比如看到小动物被虐待,有的人就会有“恨”,促使我们生恨的,很多时候恰恰是我们的良知,导致我们生恨的,不仅仅只是源于伤害,还有我们对诸多人和事的不齿。

喜欢的东西就会爱,讨厌的东西就会恨——这样的恨,一点错都没有。如果人这辈子都没有恨过什么,这一定不是因为你修为到家,也不是因为你人生顺遂,可能只是因为你并没有是非对错的价值标准。

“恨”,也是一种力量,一种觉醒。

看看历史上那些经典的故事,多少人的功成名就都是“恨”的作用结果。勾践有了亡国之恨,才能卧薪尝胆而复国;韩信有了胯下之辱,才有后来的官拜大将军;伍子胥因为不共戴天之仇,才会发奋,最后成为吴国将军,灭了楚国,杀害父亲和兄长的楚平王已死,伍子胥仍然恨意难消,掘坟鞭尸,报仇雪恨。

有恨其实并不是绝对的坏事,关键看我们怎么处理它。如果一天到晚被恨意包围,自己又无所作为,当然“恨”就会成为杀死自己的东西;但是,如果我们能够用好“恨”,借用“恨”的力量去激励自己,“恨”能够产生的能量是超乎我们想像的。

对于别人给我们造成的伤害,我们至少要学会通过“恨”来成长自己、提升自己,就算不去快意恩仇,至少也要让自己变得强悍,让别人不能、不敢再伤害我们毫分。

在感情中,最常见的恨就是遭遇背叛——没必要一天到晚给自己灌鸡汤去说服自己放下恨,把恨转化为改变自己的动力,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更好,为自己争气,用自己的努力来证明自己,这才是对“恨”最起码的尊重。

这辈子,愿做一个有爱,也有恨的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