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更:读书改变了我的命运

 茂林之家 2019-06-25

编者按: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新中国成立以来,少年儿童的生存权、受保护权和发展权等各方面权益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升。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少年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又面临着很多新问题,比如农村留守儿童关爱缺失问题、贫困山区少年厌学及如何改变命运问题、未成年人法律维权问题等等。为了给农村儿童营造更好的生存和受教育的环境,促进农村儿童的健康成长,在第 70 个儿童节到来之际,本刊对诗词达人等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农村少儿问题进行了报道、探讨和分析,以引起家庭、学校和社会都来关注传统文化教育和关心农村少年儿童的成长与未来。

陈更:读书改变了我的命运

2019 年 2 月 14 日,“ 天道酬勤,水到渠成!”在主持人董卿的赞许声中,《中国诗词大会》“四季元老”、北大机器人博士陈更终于圆梦,夺得第四季节目的总冠军。

一路过关斩将的她夺冠后忍不住哽咽,直言是很多诗友和青少年给了自己支持,“如果我能在传统文化的路上多做一点点事情,让更多人看到中国诗词的美好,我都觉得是美好的。”回顾与诗词结缘的过程,陈更透露,在她的成长过程中,最无法被忽略的伙伴就是图书。童年时代,家人就经常带着她去逛书店,由此爱上了阅读。她期待人们亲近古典诗词,也希望更多人相信阅读会带来的美好:“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陈更:读书改变了我的命运

陈更

1992 年,陈更出生在陕西咸阳附近一个叫“下底王”的小村庄,如今,在“文学才女”“工科博士”等光环的笼罩下,陈更也成为许多父母教育自家孩子的榜样。是什么改变了这个农村女孩的命运?

家中“读书室”是童年乐土

陈更出生在一个崇尚读书的普通家庭,在这个温暖的小家中,她的爷爷开辟了一个“读书室”——这在农村人家中并不多见。读书室的木架上,陈更父亲和叔叔等人用过的旧书、旧课本,读过的小说、诗歌集,都被爷爷好好地保存下来。

陈更:读书改变了我的命运

日常生活中的陈更

虽然房里布置简陋,书架也是用木头简单搭成,但那是陈更童年和少年时代的乐土。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熏陶,练就了陈更打小就热爱学习的乐趣和习惯。“没事我就去翻书架上的书,看完一遍再看一遍,还会摘抄语文练习册中喜欢的文字。”爱书的人不仅有陈更的爷爷,陈更的父母也很注重培养陈更的阅读习惯——从小,陈更就被爸妈带着去书店,并为她推荐和选择好书。她想买《脑筋急转弯》,爸爸递过来一本《十万个为什么》,陈更拿起一本《故事会》,妈妈换了一本《世界未解之谜》……在这样的你来我往之间,陈更慢慢爱上了阅读。

“那种‘文字从纸张上袅袅升起,给看字人带来慷慨的气息与画面’的感受令人着迷,看文字会带来自由而神奇的大脑反应,真是‘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由于学业繁重,陈更中学时一心一意努力考大学,读本科时一心一意努力保研,都没有时间涉猎诗词。直到读研究生第一年,她才有时间开始“大规模”阅读诗词,启蒙读物是《蒋勋说唐诗》。

陈更认为,正是图书和家人的引导,让自己有了今天对文学的热爱之情,以及对知识不断求索的决心,“就希望自己肚子里有墨水,能创造价值,或者别人能从与我的交流中有所获得,我希望成为做学问的人。”

书海徜徉其乐无穷

在陈更获得《中国诗词大会》总冠军后,曾有媒体去采访陈更的奶奶,奶奶回忆说:“更更从小就爱书,上厕所、吃饭都书不离手。”而这种“见缝插针”的阅读习惯,也被陈更保留至今——作为北京大学工业工程管理系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专业的博士生,陈更的日常生活是这样的:每天早上 7 点起床、晚上 12 点睡觉,白天大部分泡在实验室;实验室门口的小巷子里有个煎饼摊,午饭她常常就买一个煎饼解决,早饭是一杯柠檬糖水,晚饭经常是一碗麦片。阅读诗词的时间,是从吃饭时间里省下来的。“我很珍惜阅读的时间,看书的时候,文字组成一幅幅唯美的画面,让我有无穷想象。”

陈更:读书改变了我的命运

中国诗词大会上的陈更

在陈更眼中,读书是一种“放松”和“犒赏”,“每当很疲惫的时候,我就会通过读书,让自己脑中关于工作和生活的烦恼,被书中故事或是诗词中的意境完全替换。每每读了一段时间书,我就会觉得自己‘满血复活’了。读书如诗词一样从未离开过我的生活。”

陈更自认文学最大的价值之一,就是可以帮助人们克服内心的懈怠。读书的意义,则是通过那些文字,让自己成为一个心里有劲头的人,成为一个敢于付出,并为生活燃烧自己的人,“人生应该是一团氤氲着美丽形状的云雾,但现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却把很多人的生活拉成了一条单线条的流水线。中国古典诗词篇幅短小,但是读来却有生于日月山川的开阔,让人不再囿于当下那些琐碎的生活烦恼,所以我为阅读中国古典诗词深深着迷”。

腹有诗书气自华

在陈更看来,诗词是心灵的避风港。谈到兼顾理工科和诗词的自己,陈更自认这就是人生:“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条河。左岸冷硬,右岸柔软。我爱我的研究,它是我理性现实的左岸,我也爱诗词,它是我柔软感性的右岸。人生有多包罗万象,诗词就有多包罗万象。”

这些年,陈更一次次站上《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她在台上抑扬顿挫又充满感情的读诗,也吸引了很多“青少年粉丝”——曾有五六岁识字还很少的小朋友,通过查字典读她的书,也有小学生的父母从外地赶来参加她的新书分享会,只为感谢她成为孩子学习和欣赏的“偶像”。

腹有读书气自华。陈更的诗词读后感小集《几生修得到梅花》最新修订版,今年 4 月由东方出版社出版发行。曾经有人在网上发帖问:“小时候背那么多诗有什么用?”

陈更很喜欢其中一个网友的回复:“所有童年生吞硬嚼下去的古诗词们,都已经携带着作者创作时那一刻的情深,在我们此后漫长的一生中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在陈更看来,品诗也好,做学问也罢,都是从小立志的结果。要相信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

责任编辑:刘树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