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哲学的这4件事,99%的人都会误解

 罗宋汤的味道 2019-06-25
哲学是一门高冷的学科,它离人似乎很远,让很多人望而却步。它的庐山真面,也一直少为人知。

距离产生了误解,这4件事情,你误解了哪个?

01

   唯物主义大于唯心主义?

大多数人的哲学启蒙都源自高中课本,“物质是第一性的”,“世界的本原是物质,意识是派生的”的唯物主义立场让我们坚定了自己的站位,并且还会小小地嘲讽唯心主义哲学一番。

但学了哲学之后,七哥发现,唯物主义的哲学家在哲学史中少的可怜,除了马克思之外,只有霍布斯、费尔巴哈和法国百科全书学派,而且他们的哲学贡献也不多,在哲学史中的介绍也只有寥寥数笔。

那些著名的哲学家,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奥古斯丁、黑格尔、叔本华等人,都是唯心主义哲学家,他们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看不见的精神,亚里士多德的“实体”、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叔本华的“意志”,哪一个都与物质无关。

这些哲学家在马克思之前,好像还有理由去解释。不过之后的哲学家讨论的主题也基本都与精神相关,分析哲学的最高峰-维特根斯坦把世界看成是与人意志相关的神秘存在。现象学的代表海尔格尔也把人的存在作为他哲学的起点。

也就是说,在整个哲学史中,一直遭嫌弃的唯心主义才是最主流的,唯物主义不过是其中的浪花一朵。

02

   哲学一直在进步?

自工业革命之后,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各个学科也在更新。按照这个逻辑,哲学也应该是在不断发展的。

其实不然。

哲学在古希腊早期确实是逐渐发展的,但到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那里已经趋于完善。后世的哲学理论基本上都没能逃出他们的研究框架。

中世纪哲学前半段是柏拉图哲学,后半期是亚里士多德哲学。近代的唯理论和经验论,现代的分析哲学和现象学,都是在两位先哲的理论中选择不同方面进行发挥。

后现代哲学是反本体论的,后现代的哲学家们也都致力于批判以往的哲学体系,但仍然与以前的哲学相关。如福柯反对理性,德勒兹反对形而上学,德里达反对逻各斯中心主义等。

这些哲学家也都是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哲学的基础上说话,没有开发出另一派的体系,也很难说有什么进步。

所以,哲学其实没在进步,甚至有些退步的趋势。

03

    哲学可以指明人生方向?

这个误解可谓是很深了。哲学理论确实关乎人生,哲学有一门学科就叫伦理学,讲人生该怎么过,什么样的人生是幸福的。

听起来是不是很棒?好嘛,学了之后七哥直接懵掉。

古希腊时代,毕达哥拉斯教你做数学题修炼灵魂,近代休谟告诉你按着常识行善就好,现代的叔本华告诉你人生皆苦,要禁绝一切欲望。萨特则告诉你,不要去想那么多,按着自己的想法过就好了。

七哥只觉得自己的思想被五马分尸了一遍又一遍。

每个哲学家都有自己要表达的重点,学完之后会觉得都有道理,或许也能挑选一两个自己比较喜欢的,但是很难完全认同某一个。因为知道的太多了,无法对单一理论完全忠诚。

甚至,七哥在知道别人的价值观后,还会自动和相近的伦理学进行比对,然后在心中品评一番,最后暗叹:这可比不上哪哪哲学家的想法啊!

回到自己的生活,七哥还是发现,自己对人生还是原来的想法,方向确实是多了几条,但同样也加大了选择的难度,好像陷入了更深的迷茫……

04

    哲学可以让人变聪明?

因为哲学学科的艰深,大家总会认为学这么难的学科,一定可以使人变聪明。关于各个学科的作用,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哲理使人深刻”,七哥认为非常到位。哲学从来没有让人聪明过。

聪明更像是现在和即刻的智慧,在短时间内可以做出有利的判断和迅速的决策。

但哲学专注于思考和静默,哲学家们所写的长难句,沉下心来才能去弄懂,快速和即刻反应,反倒不利于学习哲学。

而且过多的理论会让人很容易思考过度,在做一件事时瞻前顾后,总想做到最完美,这样反而会导致犹豫和迟疑,最后拖拖拉拉地做了一个很差的决定。

总之,哲学因为它的高冷,让很多人产生了偏差的想法。很容易让人误解。

不过,哲学的魅力还是很大的,之后的文章中,七哥将带大家领略专属于哲学的魅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