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未来教师核心素养关键词: 认识教学核心 “哪些东西一定要教给小朋友的?或者,怎么做才不会对不起学生?” 有一天俞正强老师被一位同行的老师问到。 似乎,这是一个来得突然并且全新的问题,因为很多老师平常更关注怎么教学更有效,怎么管好班级,怎么做好家校联系…… 是时候停下来,先想想:孩子交到我们手中,最重要的是教给他们什么? 前不久,星宝就这个问题问了很多老师,看了很多文章。在这里,尽量将答案还原呈现。 1. 关系对学生来讲,其重要性不亚于任何教育 /刘华蓉/ 前几天看到几起学生轻生的案例和几起校园暴力的案例,在想对这样的教育痛点,怎么应对? 除了惩处和监督,让学生在校园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关系网中,有什么样的关系,也应当得到我们足够的重视。 我曾遇到一位家长的求助,正在读初中的孩子怎么也不肯上学了,要求辍学。事情的起因是同学说圆珠笔被她偷了,而她坚持自己没有偷,却得不到信任。 另外一个孩子是一位高中生,这个孩子原来很优秀,但是忽然之间就消沉了,家长不知道怎么办,就请我与孩子聊聊。原来,这个孩子某一天听到同学议论她胖。从此,就总觉得同学在背后笑话她,学习也集中不了精神,性格也越来越孤僻。 这两个学生遇到的问题,都是同学关系出了问题,而师生关系又没能提供有效的帮助。 这两件事情让我意识到:关系对学生至关重要。给孩子营造一个在学校与同学、教师友善相处的关系,甚至可能胜过任何一般意义上的教育。 除了生生关系,师生关系是学生在校面临的另一个至关重要的关系。北京十一学校每学期要进行一项师生关系的测量,通过各种指标发现学生与教师关系的情况,学校很重视这项测量的价值。校长李希贵认为:“没有好的关系,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如果你讨厌你的学生,那么你的教育还没有开始,实际上就已经结束了。” 在教育引导之外,我们还能做什么?教给学生一点关系学,帮助学生建立在校园的良好关系,帮助他“处理与自我的关系、与他人的关系、与未来的关系、与风险的关系”,这也许是解决某些教育痛点的重要触点。 2. 善良、努力,所有美好的品质都来源于此 /俞正强/ 国家颁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培养学生的六大素养,十八个基本要点。“这是教育的核心问题,想明白了才知道怎么做”。 在俞正强眼中,不同时代、环境中,素养、要点都可能有细微的改变,“但它们的出发点是一样的”。 所有的美好品质都来源于:善良、努力。“善良才会有自律、负责、自强等目标,努力才能真正实现这些美好品质。” 什么是最该教给孩子的?答案不言而喻。 “实际上,孩子天生就有善良和努力的种子。大家都应该经常想想一年级新生入校时那些充满希望、憧憬的眼神。”俞正强认为,一位好教师应该做的是,不要打击学生的善良,不要让他(她)认为努力是没用的。 怎么做?“你自己就要时刻保持善良和努力。”一位好教师,总会想办法努力,让学生因自己而受益。 “现在教育界,存在不少努力却不善良的人,比如教师逼学生逼到痛苦,校长逼教师逼到痛苦。”俞正强看来,善良的校长、教师会有不忍,“因为善良,他们就会倒逼自己去思考如何提高、完善管理或教学,让小朋友幸福成长。” “善良才会有自律、负责、自强等目标,努力才能真正实现这些美好。 3. 教育要让人充满坚韧、勇气和肌肉的力量 /池昌斌/ 除了拥有知识,创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孩子也需要野蛮而强健的体魄,更需要责任与担当,毅力与韧性,这些都是当下基础教育比较缺失的内容。 这样的缺位会导致基础教育缺失基本的“基础”性,造就了一些只有知识,但是不会担当,不敢担当,身体和性格略显得软弱的儿童。 有一次,看到一个老师在微信上给我分享一份学生关于学生欺凌的调查,结果让人意外:大部分男生都表示自己受到了女生的欺凌,有一部分男生还详细描写了在女生的“暴力”下仓皇逃跑进男厕所避难的狼狈样子。 大笑之后冷静一想,现在男生阳刚之气缺失已经是当下中小学教育中的一种常态。 为什么学校里的很有些男生不像男生,缺少了阳刚之气?还流行“女汉子”文化? 独生子女,很多家长都把孩子当“宠物”养着,而现在学校教育鼓励赞美和表扬,反对严厉的惩罚,这点已是社会主流认识。 况且现在学生天天忙于作业和考试,没时间锻炼身体,更不要说高强度的体能训练了!但是当男生像女生,变得越来越柔弱的时候,就有必要思考教育“宠物化”带来的危机与解决策略。 站在阳刚和柔弱之间,教师要智慧地界定哪些事情是需要教师和家长共同拿出教育的力量。通过那些也许有点“残酷”的训练和教育干预,让我们的孩子在野蛮体魄的同时,也具备了毅力、坚韧、担当和勇气。 一个孩子意志品质的形成需要老师和家长共同努力配合,展现教育的“阳刚之美”! 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我对学生并没有严格的要求。他们可以比较自由,有很多选择的空间和可能,尤其是在阅读、思考、研究、解决问题的时候,我鼓励学生处于一种自由散漫的状态,因为在一种安全宽松的氛围中学习,有利于他们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有利于创新成为可能。 但是在某些时候,我也强调组织纪律性,重视阳刚之气的养成。尤其是在一些特定的场合,我一定要求学生表现出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和强大的凝聚力。如体能训练、运动会、参加各项集体赛事、出操、升旗仪式等等,就需要展现我们的力量与精神。 练就孩子的阳刚之气有一个重要的前提是——老师始终和学生站在一起。什么叫和孩子们在一起?不管刮风下雨,还是骄阳似火,我永远不会撑着雨伞出操,也不会戴帽子。学生站一个小时我站一个小时,学生跑一千米我也跑一千米。学生流汗,我也流汗,学生休息,我才休息。 教育让人儒雅,教育同样也要让人充满坚韧、勇气和肌肉的力量。有些时候,我们做老师和家长的,需要陪伴孩子们经历那些也许有点“残酷”的经历。 4. 发掘孩子们的潜力,培养他们独立的人格 /Diana Laufenberg/ How to learn?From mistakes Diana Laufenberg,一位美国女教师,她用的亲身经历说明,除了学习政治、地理那些杂七杂八的课程,教育的意义也在于发掘孩子们的潜力,培养他们更独立的人格! 5. 给学生思维方式上的引导和训练 /余党绪/ 一定要让埋头读书的孩子,抬头用自己的眼睛,看清这个真实的世界。 高中生正处于思辨能力和价值观趋于成熟的时期,给他们以思维方式上的引导和训练,是语文教师最大的责任。 “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质疑、比较、求证,形成自己的观点。”余党绪老师注重给学生提供不同视角和观点的文本。比如,教材中有一篇《科学是美丽的》的文章,他就找到一篇针锋相对的文章《科学并不美丽》,让学生阅读。 “不能让某一个观点左右学生,这样形成的观点很容易也很可能是偏颇的。”他选编的“万字时文”系列、杂文系列和名著系列,在选文和解读中都有这样的思考。 ☻ 本文素材来源: |
|
来自: 时光清浅yorel0 > 《班主任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