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科中培养学生质疑问难意识的研究》课题计划
孤山子镇明德小学勾延海
质疑问难是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催化剂,是思维对话、和谐高效课堂的不竭动力。当前学生的质疑能力严重不足,学生不愿质疑,质疑能力相对缺乏。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和科学思维素养的提高是小学科学教学的重中之重。
1.主要研究内容
(1)在教师备课设计中质疑问难的研究
(2)在课前准备活动中质疑问难的研究
(3)在悬念情境中质疑问难的研究
(4)在实验探索活动中质疑问难的研究
2.课题的目标
(1)教师加强课前准备活动的指导,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好奇心,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这样”等方面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愿意质疑的思维习惯。
(2)在探索活动中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的质疑空间,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突破思维禁锢,敢于质疑。
(3)通过教师的启发性、层次性、系统性、目的性引导,倡导学生有效质疑。
(4)利用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设置悬念,悬起思维波澜,使学生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倾听别人的异议,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独立思考的能力。
(5)在充分解决已有疑问的基础上引发更多、更广泛的新疑问,引导学生把思维的触角伸向知识的深处,带着更多的质疑走出教室,使探索不止,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课题研究的实施
1.研究方法
本课题将综合运用实验法、观察法、案例分析法、经验总结法进行。我们主张研究与实践同行,重视动态观测、案例解释等方式来关注教师和学生的成长,实现目标。
2.实施步骤及研究分工
(1)准备阶段(2017.1——3)
完成子课题的申报,成立子课题组,确定课题组成员及分工,召开开题会议,进行理论资料的准备,起草“课题实施方案”及实施执行计划。
(2)研究阶段(2017.4——11)
课题正式开题。根据实施执行计划进行研究,分期举办各类研讨活动,广泛交流,随堂听课,收集第一手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等。
(3)总结阶段(2017.12)
对本课题研究的过程及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形成实验报告和课题总结报告,为做好推广工作和开展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3.保证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保证集体备课的质量,不断提高课题组成员的整体业务水平。
(2)进行有计划的同课异构活动,互相听课、评课,切实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3)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珍惜外出参加培训、参观学习的机会,充分利用学校为实验教师提供的资金。
(4)有计划地带领学生到实验室进行探究活动,到科探室探究科学奥秘、发展创造思维,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5)通过参考文献法、调查法、观察法、个案分析法、经验交流法等完善课题研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