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知之明,是人生的大智慧

 逸香阁居士丽人 2019-06-25

故事“自知之明”

一群乌鸦想彻底改变自己的坏形象,它们梦想成为鹰。

一只乌鸦前去观察鹰生养孩子,回来后告诉大家说:“不多不少,老鹰孵卵花了整整30天。毫无疑问这是老鹰从小就拥有强健体魄的缘故于是,乌鸦们孵卵也用去整整30天。

一只乌鸦前去观察老鹰练飞的情况,回来告诉大家说:“我准确算过,老鹰每次练飞到离地1万米的高空再停飞,这肯定是它们拥有强大飞翔能力的关键。”于是,大大小小的乌鸦们努力向1万米的高空冲去,从不停歇,可直到它们相继累死过去,乌鸦们也没有一只飞到那么高的位置。乌鸦还是乌鸦,它们到死也没改变。

雄鸡和弱鸡也不一样。与其不切合实际地去幻想成为一只鹰,倒不如做一只顶天立地的鸡好了。有自知之明,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这样才不会陷入困境。

“自知之明”这是中国的一句古训,没有后一句了。

“人贵有自知之明”意思是说能清醒认识自己,对待自己,是最明智最难能可贵的。

自知之明出自《老子》:“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解析:一个严于解剖自己的人,往往是有自知之明的,但人要做到这一点,往往是比较难的,解剖别人易,解剖自己难。

认识自我是人类的共同追求。认识自我是每个人的心理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要产生的愿望,也是社会对每个人提出的要求。不能正确认识自我的人,是称不上心理成熟的人的。一个人如果总是不能正确认识自我,那么他就是一个老是长不大的人。

关于“自我”,还有一种比较流行的分类方法,即认为存在于客观世界中的“我”是真实的“我”;存在于个人主观意识中的“我”,是他(她)自己心目中的“我”,即主观的“我”。所谓认识自我,就是作为识识主体的人去识识那个存在于外部世界的客观的“我”。而主观“我”是认识客观“我”的产物。明白这一点,有助于人们加强自我心理修养。使人不忘主客观的统一。一个心理成熟的人,他头脑中的主观“我”和外界的客观“我”应该基本吻合的。

那么,人们是用什么方法来具体识识自我,使主观的“我”与客观的“我”统一的呢?一般有三条途径。一是从自己以往的经历中认识自我;二是在和别人的比较中认识自我;三是从别人的议论中认识自我。

认识自我,看似与大学生职业选择无多大关系,因为“专业定了,职业也定了,不管一个人怎样认识他的自我,反正他的工作离不开这个范围”。但是,这种貌似正确的看法隐含着一种危险性,那就是可能因为放松自我修养而在从业之后适应不良。如果到那时再来补上认识“自我”的这一课,那么所付出的代价未免太大了。当今人们对刚走上工作岗位的一些大学生有这样的评价:“把自己看得很高,但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不大”。因此,有些用人单位宁可要学历低些但无“自视甚高”弊病的中专生,而不愿接受大学毕业生。公正地说,“本领不大”不能全怪大学生。学校和老师在这方面是负有责任的,但“自视甚高”以至造成不良的社会反应,却与有些学生在学期间对自我修养重视不够有很大关系。不能正确认识自我,加上不能控制自我,所带来的直接后果之一,就是处理不好人际关系。而人际关系的好坏,又会直接影响到个人在新步入的工作岗位的实际价值乃至终身的发展前景。

现代社会学者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成功与否,与智商固然有一定的关系,但是,更重要的因素是一个人的情商。正确认识自我,是情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贵有自知之明,古人不欺吾也。

人贵有自知之明。真正认识自己,才能走出自己的人生之路,在历史天空划下自己独特的轨迹明者自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