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体重的秘密:最好的体重,比标准体重更好!

 感通天下 2019-06-25

两个同等身高,同等体重的人,一个人跑得快,跳得高,这当然是因为,他更有爆发力,更有速度,但说到底,还是因为身体的感觉更轻。

同一个人,高兴时,感觉全身轻松,走路都带风。害怕时,可能就走不动路,腿还是那双腿,就是迈不动。现在很多景点,有透明的玻璃栈道,从上往下看去,有些人立马腿脚发软,根本走不动。

还有些人,有恐高症,只要站在高处,就感觉自己的身体往下沉。明明是站在,非常结实的地板上,却总担心,自己随时会掉下去。

上面三个例子,都说明了感觉对人体的重要影响。人,是活在感觉里,确实无误。很多时候,人的心理感觉,可以直接反应,人的生理状态。了解这一基本规律,我们再来看看体重的秘密。

最好的体重,不是标准体重,而是体重不轻,但是感觉很轻。最差的体重,不是超重,而是体重不重,但是感觉很重。

假如,你20岁时,体重为65千克,这是身高为170公分的标准体重。你感觉身体很松快,走路的速度很快,干什么都很轻松。这就是体重的感觉很好。

等到了40岁,你的体重没有变化,仍然是65千克,身高当然也是不变的,你还是标准体重。但这时,你身体的感觉,没有那么松快,你的身体,不再那么轻松。总之,跟年轻时相比,各方面都差了一大截。

这当然是因为,身体的机能下降了。在这种情况下,体重的感觉,也变得不好了。很多人,体会不到这种,来自于体重上的感觉变化。因为变化是相对的,需要对比才知道。你40岁时,肯定不会记得,20岁时的身体感觉。

现在人,基本上做不了引体向上,平板支撑,也坚持不了多长时间,深蹲,蹲不了几个,仰卧起坐,也很困难。这些人,看上去身材很协调,根本就不胖,但这些动作,就是做不好。这是因为,身体的力量,不足以支撑身体的体重。

因此,身体是不是好,单纯看体重,根本没什么意义。还要看,你的身体里,是否有足够的力量,来支撑你的体重。而这,体现的就是,你对体重的感觉。当你感觉自己的身体,很轻时,上面那些动作,你很轻易的就能完成。当你感觉身体很重时,自然就无法完成。

简单说,人的体重,有两个指标,一个是客观体重,也可以叫做生理上的体重。一个是主观体重,也可以叫做心理上的体重。客观体重,就是你用体重秤,称得的那个数字。主观体重,就是你对体重的感觉。

主观体重,和客观体重,有时候是一致的,有时候是矛盾的。身体很轻,你感觉轻,这是一致。身体很轻,你却感觉很沉重,这是矛盾。身体很重,你感觉重,这是一致。身体很重,你感觉轻,这是不一致。

我们常说的标准体重,都是客观体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实际上,主观体重,可能更加重要。因为它反应的是,你负担体重的能力。这个能力下降时,感觉会很重。能力回升时,感觉会很轻。

人的客观体重,以及这种心理上的,主观上的体重感觉,是由什么决定呢?看看人体的基本构成,就知道了。人体,由细胞及细胞间的体液构成,血液,也可看作是体液的一种。因此,人的客观体重,是细胞的重量,与体液的重量之和。

细胞是生命体,有感知能力,体液是非生命体,没有感知能力。因此,主观上的体重感觉,是来源于细胞。当细胞有强大的力量,足以支撑起整个身体的运营时,身体的感觉会很轻,反之,则很重。

从健康角度看,体重不轻,但是感觉自己很轻,比较健康。体重不重,但是感觉自己很重,则不健康。有些人,瘦的皮包骨头,体重很轻了,但是却感觉自己很重,干什么都有气无力。有些人,明明是个大胖子,却异常的灵活,因为感觉自己不重。

当然,如果你的体重,本来就很重,然后感觉也很沉重,这肯定是不好的。身体有沉重感,是身体变差的重要信号。反过来,当你通过一些调理手段,让自己逐步恢复,感觉身体变得轻快了,哪怕客观体重增加了,也是非常的健康。

如何才能做到呢?一要增加细胞的活力,也就是细胞加工营养的能力,一般称为气化。也就是要补气。提高气化能力,只能是提升单个细胞的活力,因为成年人的身体,细胞总量是不变的。有多少细胞死亡了,就会有多少细胞新生。这个程序,受DNA的严格调控。

发胖,大多数情况下,是体液里的废物增多了。废物,是相对的概念,它一开始也可能是营养,不能利用的营养,在体液里聚集,也就变成了废物。细胞的气化能力增强,相当于具备了变废为宝的能力。

二要增加身体的循环能力。有些废物,不能加工,只能是运走,靠的就是体液循环。流水不腐,流动的水,才更干净,因此需要适量的运动。当气化能力,和循环能力,都增强时,人的身体,会越来越好,体重的感觉会更轻。


相关:肺气不足,身体利用脂肪的能力下降,通俗易懂很有说服力!

热文:经络真正通了,人会有哪些反应?亲身的真实体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