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炳森写老百姓喜欢的字不行吗?丑书家让其背上了俗书的黑锅

 问道轩 2019-06-25

刘炳森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书法家,其隶书成就最高,在当代找不出第二位能够将隶书写的如此标准、到位、严谨的书法大家了。

刘炳森不仅有书法家这一顶帽子,他还是一名画家,同时,其诗作也得到了无数人的好评,刘先生曾经在一幅山水画上诗云:山上幽居白日暇,云中出没似仙家,烟波浩渺岚光远,异景奇观无际涯。可见其文学造诣也非同寻常。

刘炳森从小就学习书法,临摹古贴,11岁就开始扬名乡里,19岁就被中书协破格吸收为最年轻的会员。当时在处在八十年代,是改革开放的迅猛阶段,全国各大城市新建了很多高楼大厦,刘炳森给好多标志性的高楼题字,大部分都是免费题字,当时他就说:我写的字受到老百姓的欢迎,老百姓喜欢我的字,就算是我支持新城市建设做贡献。

刘炳森的书法不仅在业内非常出名,在普通老百姓当中享有盛誉,因为其书画的表现形式都是比较接地气的,写老百姓看的懂得字是其一生的追求。

但是刘炳森的书法却被部分书法评论家认为俗不可耐,是完完全全的丑书,并从以下几点对其书法作品进行了攻击:

  • 1、最初的隶书使用在下级官员、普通老百姓,所以也称为“俗隶”,并且隶书的点画在五体中是最简单的,其书体娘胎里就带着俗气;

  • 2、用笔俗,刘先生的字讲究匀称,很难看到飞白的笔法,并且刻意的避免这种笔法,对滋润、光洁的笔法却十分热衷,很多书法家就这点认为其书作有馆阁体的最大特征;

  • 3、上文讲到刘炳森的隶书十分规范、标准,其横画一律较细,竖画一律较粗,看着十分的规整,却并没有显现出应有的力度,有了宽度却失去了厚度,缺乏立体感;

  • 4、在结字上,刘炳森最大的特点就是“满”,无论笔画多或是少,刘先生都将每个字处理的四角填满。给人的感觉就是缺乏变化,缺乏生气,缺乏生动活泼的气象。

  • 5、章法上,更是将“满”这个字发挥的淋漓尽致,不仅每个字是满的,整幅作品的四角都被厚重的墨笔填满,刘先生几乎对古人“计白当黑 ”、“以虚当实”的审美观充耳不闻,采取排斥的态度。

比较反感这些只会说不会写的“书法评论家”,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刘炳森的书法得到了广大人民的喜欢肯定有其独特的一面,那些说的这么多的“书法评论家“也没见写下几个”不俗“的大作,只会像苍蝇一样嚼舌根。

近年来,好多书法家为了吸引眼球,为了兰亭奖,写出来的作品越来越脱离群众了。好多书法作品无病呻吟,为了表现而表现,为了炫技而炫技,为了让中国书法走向世界已经渐渐失去了其本来的面目。部分书法家更是将书法当作纯美术来研究,为了线条的质感和美感,完全将传统的笔法丢弃,为了达到自己想要的艺术效果,将书法中最为基本的间架结构也舍弃了,可是现在呢?折腾了半天发现还是被其文字功能所牵绊。可以预见,将来的书法为了完全走向世界,其文字的功能也将被抛弃,有网友担心,这样的书法还是书法吗?这个问题就留给那些专家解释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