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库尔蒂斯《重归苏莲托》的审美与演唱特点分析

 曾明新zmx 2019-06-25

库尔蒂斯是意大利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在几十年的游离与创作生涯中,他的作品不仅在意大利拿坡里地区非常著名,还一度流行到其他很多国家。当前被广泛演唱的意大利歌曲《玛利亚,玛丽》、《重归苏莲托》等,都是他创作的歌曲。

他一生创作了很多歌曲作品和器乐作品,其中歌曲在整个意大利民歌中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海内外都 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力。 库尔蒂斯的创作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不同的类型,这些歌 曲在多年的流传中具有不同的历史文化意义与审美特征

 (一)库尔蒂斯受到外界启发、灵感的推动而创作的歌 曲。比如歌曲《再见吧,美丽的梦》、《弹吉他》,这些作 品对于世界各国各地的人们认识他的音乐风格产生了重要 的影响。 

(二)库尔蒂斯受到传统意大利民歌或其他音乐文化影 响而改编创作的歌曲。这一类歌曲很多,包括《玛利亚》、 《桑塔露琪亚》等,改编后的歌曲比原有的拿坡里民歌更具 有影响力,成为意大利民歌音乐的代表,在国外很多地区都 产生了积极影响。

 (三)库尔蒂斯在常年的演出生活中,尤其是在美洲巡 演担任声乐伴奏的过程中,与演唱者即兴或应景创作的一些 音乐,这些作品都在音乐会结束时作为补充演出使用。因而, 这类作品的数量在他数十年的演出中积累最多。他创作的很 多常见歌曲不仅能够满足审美娱乐的功能,深受人们欢迎, 还可以作为声乐的练习曲使用,满足发声训练的需要。 

二、《重归苏莲托》的文化与演唱特点 

《重归苏莲托》是具有浓郁的意大利民族艺术文化气质的创作歌曲。这首歌曲所也蕴含的文化基因与土壤事实上都是库尔蒂斯在世界艺术表演舞台游历多年后,对家乡所寄托 的一种民族情感。催生这首歌曲诞生的主要因素,是当地的音乐历史文化积累和曾经作为音乐中心的拿坡里在几百年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力。 这些地区有很多拿坡里风格的民间歌曲流传,库尔蒂斯在创作这首歌曲时,不仅将风格植根于当地的民间文化,而且将整个歌曲的创作都揉入了典型的民族文化特色,从而在游离后创作了这首民歌。

《重归苏莲托》的创作背景是在1902 年,当时的意大利总理大臣到苏莲托视察时,库尔蒂斯为了提醒他允诺的事情而即兴创作的。这首即兴之作是由他的哥哥詹巴斯蒂塔写下一首歌词,弟弟埃尔内斯托将其快速谱成歌曲而成,并随之在晚会上进行了演唱。也正因为有 了这段传奇的故事,歌曲很快就流传开来,《重归苏莲托》 也逐渐成为一首全世界人民都喜爱的意大利民歌。 音乐演唱方面,需要关注下列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演唱中尽量运用充分的气息带动共鸣。这首歌曲在风格方面比较容易把握,是一首较为流畅的歌曲,演唱起来也倍显亲切,但是容易产生气息量过足导致声音厚重,从而影响演唱效果的问题。解决的办法是:在演唱的过程中不要过度地强调头腔共鸣,而是通过对气息的巧妙控制,对每一乐句的饱满演唱,带动共鸣的出现和协调。 

(二)演唱库尔蒂斯的这首歌曲时,还需要将高音的音色与音量控制协调好。这首歌曲的创作虽然非常快,但也是一种地域文化、个性精神与世界艺术交融的产物,因而需要在体现出当地的文化气质的同时,也对音色的调整和音量进行控制,融入更多的抒情性因素,使得这首歌曲的整体演唱都能够体现出整个意大利文化的厚重特点,展现出意大利人安逸闲适的精神面貌,因而这种风格内涵是一种时代与人文 结合的共生体。

 (三)在演唱《重归苏莲托》这首歌时,需要关注题 材、体裁的特点。这首歌曲在某种程度上属于拿坡里船歌的 体裁,因而演唱时也需要关注这方面的特点。比如音乐中采 用3/4 拍节奏,带有一种很强的律动性特征,而且音乐整体 上较快,歌词整体效果比较清新、优雅,但乐句语言重音的 节奏拉得比较慢,显得速度稍缓。这些特点决定了在演唱过 程中需要有针对性地凸显律动和重音音节。此外,这首歌还 采用了大调式和小调式交替的调式交替特征,演唱中也需要 注意音准造成的音响效果变化。比如在第一部分从第1 小节为E小调,需要演唱者演唱出相对柔和的旋律,营造 一种优美、宁静的气氛,在柔和的音色中展现出意大利故乡 的美丽;表现第二部分时则需要注意其为E 大调,此时的 音色需要更加阳光,旋律也要更显明亮,展现出一种胸怀开 放的特征。从全曲的第21 小节开始,这首歌曲中摇荡的特 点开始出现--运用调式交替,塑造一种富有律动性的旋律 效果,而且在演唱过程中也大大丰富了表现力,这些在演唱 中都需要格外注意。 

三、演唱中的“移情”与“审美” 演唱这首歌曲时需要关注文化中的诸多内涵,包括“移 情”和“审美”的问题。首先,“移情”是最为基础也是最 为困难的。这首歌曲的意大利语很美,但是咬字中的很多重 音却使得一般演唱者很难准确进入适当的位置,因而需要结 合歌词的音韵进行设计,而这些也正是吸引很多的演唱大师 库尔蒂斯《重归苏莲托》的审美与演唱特点分析 【摘 要】库尔蒂斯是拿坡里的著名音乐家,《重归苏莲托》也是意大利最广为流传的作品之一。这首歌曲中既透视出拿坡里民歌、意大利民歌的典型特征,也充满了浓郁的民族文化、乡村文化气质,还渗透了很多的个 性化因子。本文主要从音乐特点、演唱特点、文化特点和审美特点这几个方面,透视这首歌曲的艺术内涵,展现 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库尔蒂斯;审美;演唱;拿坡里 中图分类号:J6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 0125(2016)02- 0062- 02 (曲阜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山东 曲阜 252000) 63音乐研究和其他音乐大师演唱这首歌曲的原因之一。其次,“移情” 需要移入的并不是一种感情、情绪特征,还需要将日常生活 中积累下来的“情结”也植入其中。正是这种人文情怀和审 美意境在很大程度上吸引了更多的人选择将这首歌曲作为 音乐会的演唱曲目。很多非常优秀的著名男高音,喜欢运用 他们厚实的共鸣将个性化的情感植入这首歌曲的演唱,还结 合拿坡里歌曲的风格和气质特点,将对意大利拿坡里的情感 也都植入了作品中。因而这些演唱不仅富有专业性的唱法特 点,还充满热情、饱含深情,甚至带有夸张的情感表达效果。 审美,则是造成不同的音乐家演唱风格各异的主要原因 之一。很多著名的歌唱家演唱风格均有所区别,比如最为著 名的科莱里和贝尔贡杰的演唱,更多的是注重细节的对比、 变化,二人都演唱得比较有节制,富有古典时期的风格特点, 在演唱中的情感表达也相对克制、严谨;在表达优美的段落 部分,歌唱家斯苔方诺的演唱中则更多地体现出浪漫主义的 精神特征,在情感方面表达得更为美好、怡人,这些与斯苔 方诺有着迷人的音色有关。因而,对于不同音色的审美认同、 对于不同处理方式和标准的认同,也造成了歌曲作品中热 情、温暖、充满深情的内涵特征,说到底这些都是审美的不 同取向形成的结果,也是他将演唱歌剧咏叹调的方式运用到 歌曲中的体现之一。 四、结语 很多演唱家所演唱的拿坡里歌曲《重归苏莲托》都格外 关注对意大利“美声唱法”的运用和对意大利迷人气质的感 觉植入。这首经典的歌曲作品,很好地诠释了意大利的民族 文化和音乐魅力。浪漫、自由、热情并略带忧伤的意大利情 怀,都在很大程度上非常准确地表现了拿坡里歌曲的感情特 征和音乐特点。很多其他艺术家也对拿坡里歌曲在全世界的 传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的这种演唱风格对后来的一些男 高音具有影响,特别是卡雷拉斯。 

参考文献: 

歌曲《故园恋》与《重归苏莲托》之比较 研究[J].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2001(04). [4]郁志欣.归去来兮,故土在召唤!--《重归苏莲托》 [J].音乐爱好者,2003(04). [5]张志瑛.浅析意大利那坡里民歌及演唱特点[J].南京 艺术学院学报(音乐及表演版),2002(02). [6]贾为新.歌曲《故园恋》与《重归苏莲托》之比较 研究[J].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2001(04). 库尔蒂斯.重归苏莲托[J].北方音乐,1996(01). [9]杨瑞生.诗情画意之《重归苏莲托》[J].环球人文地理, 2014(20). 的东西不难,但是要想通过技术,表现出性格,表现出 感情来就难。尽管自己心里面有着千肠百结,有着完全 不同的情绪,却难以表现出来。情感的表现不仅是音乐 节奏的不同,动作幅度,语言也应该千变万化。再通过 自身形体,将自己内心情感传达给观众。能够准确的传 达出来情感,这就是功夫,这就是技艺,这就是活用传统。 所以技艺里面有两个东西,其一就是活用传统,其二则 是创造新传统,你创造出新的东西,别人以后再向你学习, 就是你新传统。 今后在木偶剧的舞台上,可以利用现代的灯光技术 创造幻影,利用科技在保留原有木偶的特色的情况下, 让木偶更加充满吸引力,这些东西并没有很好的出现在 我们的戏里面,今后的戏里面还可以广泛运用。我们目 前能做到的还太少,我们没有做到还太多,它给我们今 后的发展留下一个很大的发展空间。 表现手段的创新。表现手段创新同样有很多的,像 我们过去所做过的创新,比如说在火焰山里面,人们在 看上去是提线木偶戏,但是它有一个很大的创新,就是 提线跟杖头结合的木偶。它创新一种既用提线的控式, 又用杖头来辅助。结合在一起的新型木偶,这是很大的 创新。在表演“赵氏孤儿”公孙杵臼时,我也做过一个 小小的创新。在当时,导演要求要当场脱头置露出白发 并当场旋转头发,这是在高台上从未有人做过的表演。 我和制作的木偶的林聪朋师傅研究了好久。最后选择了 用线藏在头置里。当场脱掉头置,在地台演员的配合下, 通过了无数次的练习,终于把头成功的旋转了起来。这 对悠久的木偶戏来说,也许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创新。 任何大的改变都是由一点一滴的量变产生质变。 创新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有时候人冥思苦想,一 年、两年,三年,并没有什么成效,突然开始开窍就来了。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但是如果没有经过 长期的思考,那就不可能有那瞬间的开窍。所以,我时 常在演戏排练空闲的时候用脑袋思考,开始着对创新的 幻想。 幻想是创造的开始!许多的经典就是源自幻想!不 敢幻想的人永远不会创造! 我幻想着什么呢?我们今后有一台戏,能够从天上 演到人间,从人间演到海底,演到水底。而且这个水并 非人造的,也不是灯光效果制造出来的水,是真水。我 们希望有这样的舞台,比现在更大的舞台,舞台上任何 时候都可以把水拉出来,这样的舞台充满张力和视觉的 震撼,不过现在还实现不了。所以我们要去创造,创造 在我们面前有无限的可能性。过去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呢? 学习的目的是使我们有能力来应对无限的可能性,来创 造无限的新东西。所以要不断的学习,要不断的思考, 不断的追求。先承好传统,再有新的创造贡献给自己剧组, 贡献给自己的剧团,也贡献给自己的人生。这样才算是 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也才可以称作是一个真正的表 演艺术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