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月光中的美人

 红谷斋主人 2019-06-25

月光中的美人

      《诗经欣赏》—国风—陈风月出

(峻岫)

这是一首吟诵于月光之下,假借男女私情,而志意难舒,胸怀忧戚的诗歌。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受兮,劳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注释】

“皎”,月光。

“佼”,与姣同意,姣好的意思。指怀念中的美人。

“僚”,好的意思。

”,“迟也。”[《毛诗注疏》]意思是步态舒缓。

窈纠”,形容女子的体态妖娆

劳心”,思念的意思。

”,妩媚、妖冶的意思

”,心神不安。

”,亮。言人月光所照耀,光彩夺目

夭绍”,形容女子风姿绰约

”,凶狠、凄惨

《诗经注疏》说:《月出》,刺好色也。在位不好德,而说美色焉。”也就是说,这是一首讽刺好色之徒的诗歌。“言月之初出,其光皎然而白兮,以兴妇人白澈,其色亦皎然而白兮。非徒面色白澈,又是佼好之人,其形貌僚然而好兮,行止舒迟,姿容又窈纠然而美兮。思之既甚,而不能见之,勤劳我心,悄然而忧闷兮。”[《毛诗正义》]朱熹说:“此亦男女相悦而相念之词。言月出则皎然矣。佼人则僚然矣。安得见之,舒窈纠之情乎。是以为之劳心而悄然也。”[南宋·朱熹《诗经集传》]《小序》说《月出》是“刺好色也。”朱熹说:《月出》是“男女相悦,而相念之词”。说刺好色,没有根据,说男女相悦,也不竟然。“自小序以来,皆作男女之诗,而未有以事实之者。”[清·姚际恒《诗经通论》]诗中的确提到了“佼人”,但“佼人”不一定就是“美人”。“佼”的本意是“交也。”[《说文》]因此有人说《月出》是“刺灵公之诗。”[清·姚际恒《诗经通论》]还有“何玄子因以三章‘舒’字,为指夏徵舒,意更巧妙,存之。”陈灵公是春秋时期,陈国第十九任国君,此人荒淫无耻,他与大夫孔宁、仪行父三人,同司马夏徵舒之母夏姬通奸。三人还在朝堂上,当众炫耀夏姬的内衣取乐。不过奇思妙想,总是奇思妙想,从诗歌的意境上看,当与荒淫无耻的陈灵公没有任何关系。《月出》“有所思也。”[清·方玉润《诗经原始》]“有所思”三个字说到了《月出》的要害上。虽然《月出》不出“男女之词”的窠臼,但是“一种忧思,牢愁之意,固结莫解。情念随深,心非淫荡。”[清·方玉润《诗经原始》]

《月出》是一首假借男女私情,志意难舒,而心怀忧愤的诗歌。诗歌大意:

月光多皎洁,美人更漂亮。身姿妖娆步舒缓,我心常忧悄。

多洁白,美人姣好。身姿窈窕步态美,我心常忧燥

月亮普照,美人仪态好。身姿绰约轻柔,我心常苦恼

这是一首诗人于月夜,怀念美人的诗歌。妙在并不真有这位美人,真有一个怀念的对象。“从男意虚想,活现出一月下美人。并非实有所遇。盖巫山、洛水之滥觞也。”[清·方玉润《诗经原始》]姣好妖娆的美人是诗人想象出来的。犹如宋玉的《高唐赋》和曹植的《洛神赋》中的,巫山神女和洛神,都是想象出来的,是作者情感的寄托,伸张情感的载体。《月出》作者另有寄托,另有旨意,不便,或者不能明白道来。佼人的美丽,妖娆动人,其实是虚写。把美人想象地越好,越高不可攀,越是可望而不可即,我心中之忧思和不安就越发不能排解。美人和无奈,愿望和现实,形成强烈地对比,达到了欲哭无泪的效果。

《月出》的作者,用韵颇有特色。、皓、照、这些字都是同韵。同韵造成了诗歌回环往复的意境,好像脑袋中萦绕着一个人的形象,无法释怀。“尤妙在三章一韵。此真风之变体,愈出愈奇者。”[清·姚际恒《诗经通论》]似方言之聱牙,又似乱辞之急促。”[清·姚际恒《诗经通论》]其实不是方言,而是“句句用韵,以开晋唐‘幽峭’一派。”[清·方玉润《诗经原始》]《月出》开“隐僻峻峭”诗派的先河,毫不夸张。

《月出》分为三章,每章四句。每章的第一句,变化的是月光,从“皎洁”到“浩然”再到“普照”;第二句变化的是“美人”的面部形象,从“僚”到“懰”再到“燎”。“僚,好貌。”[《说文》]“懰”也是美好的意思。“燎”不仅是美好,而且大放光芒。第三句,开头都用一个“舒”字,《毛诗注疏》说,此处的“舒”子,是迟的意思。也就是美人步态舒缓,风情摇荡的意思,第一章为“窈纠”,既窈窕,第二章为“忧受”,既优美;第三章为“夭绍”,既妖娆。总之是婀娜多姿风情万种。三章的最后一句的用词,最有深意。月光下的美人如此姣好、妖娆、风情摇荡,而我则越发劳心悄兮”,“劳心慅兮”,“劳心惨兮”。“悄”是忧愁;“”不仅是忧愁,还是躁动不安;“惨”则是凶狠、恶毒。第一句是景,第二句是脸面、形象,第三句是步态,第四句是我。美人的形象一步步走向光彩夺目,而自己的心情则从忧愁发展到不安,又感觉到了凶狠和残暴。作者不经意地透露了诗歌的主旨。“君亲朋友之间,则忠臣孝子,义弟良朋,必有情难自已之处。”[清·方玉润《诗经原始》]因此诗歌写得“深微幽远,托兴无端,含毫有意。”[清·方玉润《诗经原始》]诗歌浓烈如酒,入口味道极佳,致人渐渐陶醉不醒。

《月出》为五言诗体。“每章四句,又全在第三句使前后句法不排。盖前后三句皆上二字双,下一字单;第三句上一字单,下二字双也。”[清·姚际恒《诗经通论》]第一句:月出;第二句:佼人僚。都是二双,一单。第三、第四句:窈纠心悄。都是两双,一单的结构。“后世作律诗,欲求精妙,全讲此法。”[清·姚际恒《诗经通论》]《月出》精心的遣词造句,对后世的格律诗产生了影响。(署名 原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