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梅 元 · 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王冕写的七言绝句。 淡中有味,直中有曲,富有清新高雅之气,表达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题王叔明《岩居高士图》 元 · 倪瓒 临池学书王右军,澄怀观道宗少文。 王侯笔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 倪瓒是元代画界的标杆人物。 王叔明指元代画家王蒙。 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都是元朝顶尖的画家,合称“元四家”。 这首题画诗运用烘托、类比手法,以王羲之、宗少文(南朝宋代画家)为对比,暗喻王蒙的绘画和书法造诣之高。 白梅诗 元 ·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王冕笔下的梅,和他的思想感情分不开。 这首诗翻译过来是:白梅生长在冰天雪地的严冬,傲然开放,不与桃李凡花相混同。忽然一夜花开,芳香传遍天下。 诗人将混世芳尘的普通桃李,与冰雪林中的白梅对比,衬托梅花的素雅高洁,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格远志。 登鹳雀楼 唐 ·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家喻户晓的诗,作者是盛唐诗人王之涣。 开笔即有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 后两句富含哲理,把景、情、理融合得天衣无缝,是鹳雀楼上一首不朽的绝唱。 春日绝句 宋 · 杨万里 日落碧簪外,人行红雨中。 幽人诗酒里,又是一春风。 杨万里是南宋大臣,也是著名文学家。 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后世称其“诚斋先生”。 杨万里一生作诗20000多首,诗歌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被称为“诚斋体”。 梅花 宋 ·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此诗作于王安石第二次罢相期间。 变法失败后,王安石被迫辞职,十分孤独。但仍倔强地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 由于当时党争日烈、诗祸频仍,诗人普遍将豪放外发之气,内敛为含蓄深沉之致。 这首诗正是借梅花“凌寒独自开”的品格,和“暗香”特质,表达作者一如既往、九死未悔的情怀。 静夜相思 唐 · 李群玉 山空天籁寂,水榭延轻凉。 李群玉是唐代诗人。《湖南通志·李群玉传》称其诗“诗笔妍丽,才力遒健”。 唐宣宗遍览其诗,称赞“所进诗歌,异常高雅”,授弘文馆校书郎。 本诗抒发了作者月夜思念亲人,忧思孤寂的思想情感。 秋夜寄邱员外 唐 · 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这首诗主旨是表达作者在秋夜对隐居朋友的思念之情。 字词不浓烈,落笔从容,着墨浅浅,格调古朴雅致,给人玩味不尽的艺术体验。 鸟鸣涧 唐 ·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开元年间,王维游历江南,在友人皇甫岳所居的云溪别墅里写下此诗。 用以动衬静的手法,勾勒出一蝠“鸟鸣山更幽”的诗情画意图,体现了盛世之下诗人的禅心与禅趣。 鹿柴 唐 ·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唐天宝年间,王维在终南山下购置辋川别业。 辋川有胜景二十处,王维和好友裴迪逐处作诗,编为《辋川集》,这首诗是其中第五首。 绝妙之处在于有禅意,却不诉诸议论说理,清新自然,绝妙无比。 春游曲 唐 · 王涯 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 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出游时惬意的心情。 翻译:在栽有万棵杏树的江边园林,一夜春风催花开,万树颜色深浅不同的杏花照在一江碧滢滢的春水之中。 杏花浸染着江水,江水浸润着杏花,江边杏花林,水中杏花影,互相映衬,相得益彰,春意倍加浓郁。 竹里馆 唐 ·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 王维思想超脱,四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正如他自己所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此诗是在意兴清幽、心灵澄净的状态下所写。遣词造句简朴清丽,传达出宁静淡泊的心情。 虽只有短短二十个字,但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实有虚、对立统一、相映成趣,曾入选语文教科书。 独坐敬亭山 唐 ·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上元二年(761年),李白岁逾花甲,经历了安史之乱的漂泊流离,以及牢狱之灾,后又带罪流放的屈辱后,李白第七次、也是最后一次来到宣城。再也没有昔日友朋如云、迎来送往的场面,再也没有北楼纵酒、敬亭论诗的潇洒了。 他兀自一人步履蹒跚地爬上敬亭山,独坐许久,触景生情,吟下了《独坐敬亭山》这首千古绝唱。 表面是写独游敬亭山的情趣,深含之意则是诗人生命历程中旷世的孤独感。 绝句二首 唐 · 杜甫 其一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其二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这组诗是杜甫早期漂泊西南的作品,当时人在四川草堂。 第一首写出了一派生意盎然的春色,表达热爱大自然的愉快心情。 第二首在春色秀丽的美景上,涂了一层羁旅异乡的愁思和伤感。 两首诗反映了杜甫经过漂泊的磨难后,在草堂暂得生活安宁而产生的闲适情怀。 蝉 唐 ·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这是一首托物寓意的五言诗。 句句写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而句句又暗示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 关键是把握住了蝉的某些别有意味的具体特征,从中找到了艺术上的契合点。比兴巧妙,简练传神,耐人寻味。 - 亢 凡 -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画院特聘书法家、广东豪森书法院副院长、三门峡市政协委员、文凤堂书法导师、简社社员、河北美术学院特聘书法导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