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中有天地,楼中有乾坤。 建筑本身就有生命,它们是匠人的诗作,其意蕴丰富深邃,体系独具一格,是铺展于中华大地上的史书,是华夏文明与时空交织的见证,如镶嵌在大地上的明珠,闪耀着中华文明的光辉。 诗词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生动传神的语言使建筑名扬天下。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的吸引,人们通过诗词产生对于建筑的热切向往与追求。 二者相得益彰,相映成趣,彼此成全。这是历史文脉的重要体现之一,对当今文旅地产的打造具有很大的启迪和引导作用。 小编简单梳理了一下这样的建筑和诗歌,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这两者作一个朴素的呈现: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出自王勃的《滕王阁序》,尤其那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至今仍脍炙人口。滕王阁因为王勃的诗得以传扬,而世人也因其诗对滕王阁心生向往。 滕王阁 岳阳楼留下了历代文人墨客许多千古绝唱,有李白的“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有元稹的“岳阳楼上日衔窗,影到深潭赤玉幢”,有杜甫的“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更有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切的附加值都使得岳阳楼闻名遐迩,响彻古今。 岳阳楼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出自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绍兴渚山下的兰亭,因为《兰亭集序》而成为历朝书法家的必经之地,也成为江南著名园林之一。 兰亭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杜甫的《望岳》,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突出了泰山傲视一切的雄姿和气势。 泰山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出自张继的《枫桥夜泊》,呈现出一幅动静结合,光影摇曳的画面。寒山寺始建于南朝,多次遭到火毁并重建,曾是中国十大名寺之一,寺内古迹甚多。 寒山寺 此外,经典建筑与诗歌结合的景点还有很多,如黄鹤楼、鹳雀楼、六和塔、醉翁亭、凤凰台、庐山、黄山、巫山、天门山、西湖、瘦西湖等,无不表现出人类依恋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可见,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为我们的基因;古建筑也已融入华夏儿女的生活,成为我们的寄托。 贝聿铭说:“我深爱中国优美的诗词、绘画、园林,那是我设计灵感之源泉。” 以大自然赐予的独特天然景观和传承千百年的建筑为依托开发文旅地产,不仅有脍炙人口的诗词文化这一天然IP,而且可以带来源源不断的客流。而文旅地产要想与景区更完美地融合,需呼应借势,做好加减法和泛旅游延伸,一静一动,相互支撑。 凡是景区有的功能,文旅地产可以做减法;景区没有的功能,文旅地产可以做加法,为游客提供优质的住、食、购、娱、养等服务。 如东黄山光明知青小镇,位于黄山脚下一个被称为“一万名知青,十万亩大山”的地方,依托国家4A景区东黄山度假区,围绕“生态即生命”“建筑即景观”“文化即价值”的总体开发思路,深化知青文化内涵,坚持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和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将历史文化与旅游观光相结合,倾力打造黄山脚下的知青文化小镇。 东黄山光明知青小镇 再如绍兴·兰亭安麓,取王羲之《兰亭集序》之意而名,由精心修复的明清徽派建筑群组成,选址于中国山水诗重要发源地之一的会稽山,掩映于翠意葱葱的茂林修竹之中,俨然一座融合自然美景与安静雅致的私家园林。 绍兴·兰亭安麓 随着物质的丰富与精神的发展,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猛然止步,才发现其实自己最需要的只是一处诗意盎然的居所,来安放日渐浮躁的心灵。而文旅地产正是可以让你把日子过成一首山水田园诗的地方。 文旅地产是文学艺术在人居环境中的体现,应从心出发,以人为本,在整体构建上力图实现无处不入画、无景不入诗的风格特点,景中生情,情景交融,让旅居者尽享生活的惬意与美好。 |
|
来自: 昵称32901809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