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条走过几十年的小路

 快乐驿站xfhip8 2019-06-25

一条小路,走过几十年,也许很多人不信,但这是千真万确。一条小路上不知铺上了多少层我留下的脚印和车痕。

小时候上小学时,一至三年级在村里上,叫初小。升到五年级就要到离家六里地的公社驻地去上。小学五六年级叫高小。为了少跑路,也省双鞋省双袜子(这是父母说的话,其实除了下雪后的冬天,其他时候我是不穿袜子的),父母让带上中午饭在学校里吃。这样,一天就可以少跑一个来回路。那时候,这条路弯弯曲曲,只有一米多宽。赶集的人要走,去公社办事的人要走,下地干活侍弄庄稼的人要走,上学的学生也走。路上的行人总是不断。尽管路面没人修整管理,还是很硬实,也较平整。一到下雨天,路上行人就只剩我们学生了。如果雨下的时间短还好,哪怕是瓢泼大雨,只要雨过天晴,路上照常好走。如果摊上连阴雨,一脚一个脚窝不说,把鞋也要粘掉了,我们只好光着脚提着鞋跑了。最难的还是冬天。夜里一场大雪,分不清哪是路哪是地了。我们村共有十几个学生,前面踩下了脚窝,后面的都跟着脚窝走。有时候我们就从家里拿一把木掀,轮流着一人在前面推着雪,其他人跟在后面走。这样可以避免鞋子里灌了雪,去学校遭罪了。刚下过雪还好,最糟糕的是化雪的时候,一脚踩下去,满脚都是泥浆,不小心还会摔跤。冬天又不能脱掉鞋袜,我们经常抛开小路,踩着麦田里的余雪行进。

上完小学,停学一年多。后来又上两年初中、两年高中。整整四年,走的还是那条路。虽然有的路段取直了,有的路段加宽了,路还是那条路,还是那样的泥泞,还是那样的沟沟洼洼。走的遍数多了,路上哪个地方有块砖瓦石头,哪个地方有个坑都印在脑子里。我对那条路很熟。

上完学,我就去当兵了。四年后退役,当了民办教师,又回到了我的母校。没想到,我又开始继续丈量那条熟悉的小路。不同的是,我不再靠两条腿,而是换成了自行车的两个钴轮。虽然丈量路的速度提高了,可是遇上雨雪天,骑自行车并不比步行轻松。下过雨的路面,自行车很难通过,车轮陷下去,车就成了累赘,不是人骑车子,而是车骑人了,推着车走几步,车轮子就塞满了泥,弄不好还会把车链子塞住转不动。这时候就要用木棍把泥抠出来,才能继续前行。所以遇上这样的情况时,索性扔下这先进的交通工具,继续发挥两条腿的作用。当然,。这种情况只坚持了十来年。改革开放以后,有一句口号叫做“要想富,先修路”。路加宽了,弯曲的地方也修直了,路面还铺上了沙子,再也不不愁雨雪天泥泞路滑了。

路还是那条路。我在这条熟悉的路上一走又是三十六年。从1976年当了教师,我在这条路上每日往返两个来回,要是算一算,总行程不下十万公里。在这条路上,我骑坏了三辆自行车,经历了三十多年风风雨雨,也见证了这片土地上天翻地覆的变化。当时光老人把我们带进二十一世纪的时候,那条路就完全变模样了。记得那是2010年,政府推进“村村通”计划,水泥路把各村各镇连接起来。我熟悉的那条土路,瞬间变成了宽阔平坦的大公路。可惜的是,我已到了退休年龄,也就不能每天再走这条路了。但是每当漫步村外,遥望远方,我还会想起那条弯弯曲曲布满脚印的小路。

常记起鲁迅先生的一句名言:“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在经济落后,生活贫困的过去,人们没有能力修路,那时的路可能都是人们一步步走出来的。而今天不同了,我们可以逢山开路,过河架桥,海底能通车,天堑变通途,早日成为现实。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这正应了鲁迅先生这句名言的深刻含义,“希望无所谓有,无所谓无”,只要有了勇于实践的魄力,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勇气,我们伟大的中国梦还会离我们远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