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识别环境因素、评价环境影响的程序和方法
2019-06-25 | 阅:  转:  |  分享 
  
识别环境因素、评价环境影响的程序和方法目录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要求的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在环境管理体系建立过程中的地位与环境影响评价
有关的术语及其定义环境影响评价程序环境因素识别、环境影响评价的简明方法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要求的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在环
境管理体系建立过程中的地位与环境影响评价有关的术语及其定义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的步骤选择活动或过程,如:生产工艺、产品使用与
服务、原辅材料采购、设备更新;识别其中的环境因素,应考虑三种时态(过去、现在、未来)、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状态);
确定环境影响(水环境、大气环境、噪声环境、自然景观、社区环境、资源利用);确定环境影响的重要程度。环境因素的识
别环境因素识别应注意的问题应注意环境因素定性的准确性He、N2、CO2的使用有毒气体的泄漏?焊锡海
绵洗净污水排放、废海绵产生?废电池的产生是含汞和镉的废电池?车辆的使用仅仅
是尾气排放和漏油?洗衣粉的使用是含磷还是无磷洗衣粉?环境因素识别应注意的问题应注意把握环境因素的扩展性
设备的使用仅仅是电力消耗、噪声?电脑的使用电力消耗和电磁辐射?冰箱的使用
电力消耗和氟里昂泄漏?公司产品原材料使用、电力消耗、废弃品?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当环境影响评
价将要进行时,“对象领域的确定”。将每一环境因素的环境要素找出来并定量化。环境要素评价(分等级)。对环境有重大影响或可
能有重大影响的环境要素予以登记。环境因素-体系中的作用“产出”的环境影响评价基准模型(分3级的例子)场地内有恶臭场地内无恶
臭但担心有场地内无恶臭恶臭臭气法规的基准以上法规的基准以下自主管理基准以下振动法规的基准以上法规的基准以下自主
管理基准以下法规的基准值噪声对地域的影响特别管理废弃物产业废弃物一般废弃物废弃物管理无地下渗透对策有对策但不完善
有地下渗透对策地下渗透土壤法规的基准以上法规的基准以下自主管理基准以下水质法规的基准以上法规的基准以下自主管理
基准以下法规的基准值大气对媒体的影响(B)对环境发生影响的结果过去5年无投诉过去5年间有投诉,但采取过对策过去5年间
有投诉,但已采取了对策发生状况不到1年发生1次5年1次~1年1次平均5年一次紧急每日三次以上平均一~三次每日平均不
到一次异常日运行20h以上日运行9~20h日运行时间9h以内正常频度发生状况ykg/d以上xkg/d~ykg/
dxkg/d以下废弃物ym3/d以上xm3/d~ym3/dxm3/d以下排水用相当于现场总量的比率来确定ym3/h
以上Xm3/h~ym3/hXm3/h以下排气排出量法律、法规规定的对象属于本组织的规定的法规及企业规定之外的有害
性气体液体固体状态物质没有程序和指导书有上述程度和作业指导书,但不完善有包括紧急状态的程度和作业指导书指示状态
不进行监测定期监测经常性监测监测体制没有采取回收、除害措施回收、除害措施效果不很理想采取回收、除害措施防护措施管理
状态(A)对环境发生影响的可能性备注3分(影响大)2分(影响程度中等)1分(影响小)项目
评分环境影响评价表(投入)……电力能源办公用品原材料和资源使用纸张原材料和资源使用药品原材料
和资源的使用GFEDCBA量名称备注登记与规则符合情况评价值环境要素地点环境因素注:A为使用量;
B为资源枯竭;C为今后的使用预测;D为综合评价=A×B×CE为法律法规;F为环境方针;G为行业规范环境影响评价表(产
出)紧急异常正常污泥废弃物管理(废水处理装置)紧急异常正常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废弃物管理(生产废弃物)紧急
异常正常处理废水、生活废水向水中排放(废水处理装置)紧急异常52412112223111正
常排气(甲苯、甲醛等)向大气排放(废气净化处理设施)臭气振动噪声土壤水质大气投诉频度排出量有害性状态指
示状况监测体制防护措施行业规范环境方针法律法规合计分数地域的影响废弃物管理对媒体的影响合计分数发生物质管
理是否登记与规则相符性综合评价分数A×B(B)对环境影响发生的结果(A)对环境影响发生的可能性运行情况环境要素环境
因素环境要素的登记环境影响评价的最终步骤是环境要素的登记。所谓环境要素登记,它不是为了向政府等外部机构申报,而是在
自己的现场“对环境发生或可能发生重大影响的环境要素加以确认,作为环境管理的一个项目”。也就是把环境影响评价的结果列入表格的意思。另
外,正如开头时所说的那样,对ISO14001所要求的继续改进的目标进行设定的基础,便是环境要素的登记。认证机构在对与环境因素有关的
内容进行审核时,如果是初次,必须考虑显示现场登记的内容。关于对给环境以重大影响的环境要素加以确认的登记基准如下表所示
:综合评价分数达到一定分数以上与法律、法规等的规定直接相关与本组织的环境方针直接相关与行业规范直接相关登记基准事项注:
综合评价分数:把几个环境要素的最大至最小分数分成大、中、小3个等级;关于法律、法规规定有义务向行政当局申报的特定设备、
特别管理废弃物,可否登记。上述这些考虑也可能是一种方法。另外,在综合评价分数方面,按法规事项设定评分(例如,按与法规
相关的件数打分、按环境方针有无关联打分、按与地域的环境问题的关系打分等等),最后按加起来的总分按高低顺序进行登记。环
境要素登记表的格式,没有特别的规定,重要的是使必要的项目登记齐全。登记的理由是进行和以后修改时有用处。环境要素评价时应注意以下几
点:如果现场的环境因素确定不下来(提不出来),可将适用的法律、法规与相关的设备和设施进行对照。
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评价人员要有不出较大差错的本领,这可以得到第三方审核员的理解。环境影响评价的结果和现场的实际
情况相符合。因此,最后的检查或者是站在更广的立场进行综合评价也有必要。环境管理体系(方案、手册、文件)?
活动?产品?服务环境(公司→全球)环境目标/指标(objectives/targets)环境方针(Environm
entalAspect)(环境因素)污染预防环境绩效(重要环境因素改善)(符合法规)技术性作业文件及体系作业
关于环境影响评价,尚无评价标准和规定的方法。这里把规范部分的要求和指南部分的参考内容结合起来,设计了一个评价模型。
评价过程可以包括以下4个阶段(步骤)总之,要象上图那样确定现场活动的各个领域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对环境所造成的这些影
响,根据现场管理的可能与否,分为直接的影响和间接的影响两部分。但实际上环境影响评价的对象是直接影响那部分。间接影响
是在直接影响的前后出现的。所谓前段的间接影响,是作为产品的生产者,为了制造产品而采购各种资源、材料和能源的场合,与此项活动相伴而生
的是资源枯竭、自然破坏之类的间接环境影响;所谓后段的环境影响,是产品在市场销售过程中发生的(包装材料和往销售店运送时汽车排放废气等
)环境影响和用户使用该产品时的能源消耗以及废弃物和对它进行处理时的环境影响。在环境管理标准中,要求关注这些间接的环
境影响。作为原材料供应者和产品销售者,要对自己的生产现场的环境影响加以关注,包括确立环境观念和制定环境方针。要向供应方和受委托方传
达这样的信息,这是标准的要求。环境要素定量化所需要的信息,前提是要能从各管理部门那里收集到正确的、准确的资料,加以编排、整理成反
映现场水平的信息和数据。关于分级项目,在投入方面,采用使用量、资源枯竭、未来预测3个项目为对象;在产出方面,“对环境发生影响的可
能性”以管理状态、环境要素物质、发生状况3个项目,“对环境发生影响的结果”以与媒体的关系、废弃物管理、其他(地域的环境问题)3个项
目,共计6个项目为对象。在投入的场合,如果以一台台设备和一道道工序为单位加以把握的话,还不如以工场全体、工场厂房为单位,这样对达
到标准关于继续改善和提高的要求,可能更加现实。在这里,产出方面的“综合评价值”的意义,在于能掌握环境要素的特征,也就是说,“综合
评价值”(C)是“对环境发生影响的可能性”(A)与“对环境发生影响的结果”(B)之积。所以,若把(A)和(B)当坐标轴,则可表示为
如图。环境要素确定之后,就要确定评价方法和评价项目。实际上,在对作为环境影响评价对象的环境要素进行评价时,必须具有必要的基准(尺
度),暂且把它叫做“环境影响评价基准”,这个基准是用各个评价项目对环境影响的深刻程度来设定的把这种程度分为2~3个级别。相应的评分
:2级的有1分、2分、3分。具体评定由当事者决定。以上为环境影响评价基准模型。“监测体制”监测是必要的,但是用哪种状态的
监测才能获得环境影响深刻度的判断基准,也就是说,连续的进行监测,能随时掌握异常的管理状态,这种监测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可是,实施
连续监测在技术上和投资上存在较大的问题。具体的说,是否有能采用的技术是一个问题,投资有没有可能又是一个问题,所以,有的就采取定期监
测的方式。它与连续监测比较起来,由于两次监测之间的变化无法把握,出现异常时,反映较慢,环境影响的深刻度的空间变大。再者,在部门实施
监测的情况下,几乎不可能把握管理的异常状态,环境影响的深刻度的空间如果增大,就会附在某个等级,对各自的评分就要加上1分、2分、3分
。物质的状态——在环境要素中,大多数要素是与物质有关,但也有像噪声、振动这样的与物质无关的要素。物质在常温、常压下,以固体、液
体、气体中某一种形态存在。从管理角度你看,管理的难度按固体、液体、气体的顺序,依次增大。因此,按此顺序确定环境影响深刻度并给以评分
。对地域的影响——按3个级别进行区分,把管理基准水平分为自主基准以下、法规基准以下、法规基准以上。但是,自主基准运用有困难的情
况下,分为1)法规基准以上和2)法规基准以下定义:环境影响评价—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或可
能产生的影响的认识和把握。为地域经济发展而开发的工业用地;为完善交通网络而修建桥梁和高速公路;为解决水资源问题而搞的水库等大
规模开发活动; “环境评价”是指以上三个方面所伴随的对地域环境影响的事先评价。环境管理体系标准中所体现的“环
境影响评价”是要寻求明确的环境因素,也就是要自己恰当的认识和把握组织的活动对环境造成怎样的影响,或可能造成的影响。标
准中,没有对环境影响评价提出具体的程序和标准,实际上存在着“该怎么做才好”以及“实施的结果”、“这样做是好的吗”等等不放心。关于这
个问题,首先是要理解环境管理系列标准要求的环境影响评价是什么?它有什么意义?环境影响评价是指组织对其种种活动给环
境造成的和可能造成的影响,自己进行的调查、认识和把握。在这个评价结果的基础上,为了持续地改进和提高,设定环境目标和指标。总之,环境
管理体系建设的基本环节之一是环境影响评价。纠正处置登记环境要素环境方针环境影响评价(明确环境因素)设定环境目标和指标制
定改善计划改善活动内部环境审核管理评审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过程环境影响评价的地位环境方针设定目标和指标
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管理体系,大体上按照图所示的,遵守PDCA的管理循环,为实现目标和指标而持续推进的结构。
在这个结构中,环境影响评价上承最高管理层确立的环境方针,导出环境目标和指标,并且在环境方针和环境目标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环
境管理体系建设中起着极其重要的基础作用。在图中所示的三个环节之间的反复组合多少次为好,当然是要根据环境影响
评价的结果以及企业高层领导的环境方针有必要进行修改为准。因此,在接受认证机构按标准进行审核时是要对环境方针与环境影响评价之间的整合
情况严格审查的。环境要素定义:对环境产生影响的原因叫环境要素,又叫“污染因子”。所谓“环境要素”可以理解为
过去所说的“环境负荷”。如下:大气污染——排气(SOX、NOX、灰尘等)水质影响——排水(生物耗氧量:BOD等
)废弃物——一般废弃物、产业废弃物、特别管理废弃物等土壤污染——有机氯化合物(三氯乙烯、有害重金属等)
原材料和资源——天然资源、能源其他(本地的环境问题)——噪声、振动、臭气等环境影响评价定义:环境要素的
“重要性的分级”。不仅要求给出环境要素对环境影响程度的绝对值,还要根基相对分级标准,明确其影响程度的重要性。环境因素
定义: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在实施环境影响评价时,通常按照以下的
类别进行区分;向大气排放向水中排放废弃物管理土壤的污染
原材料和资源的使用其他(当地的环境问题)其中“原材料和资源的使用”从地球环保
立场出发,注意地球资源枯竭和自然环境的破坏,这是完全必要的。这一点在以往的环境管理对策中是不包括的。确定(识别)组织的环境因素;
评价出重要环境因素(包含潜在环境因素)环境目标要考虑重要环境影响因素;组织内部——更新方法与依据——新的环
境因素外部社会八字方针:识别、评价、考虑、更新。生产部门:要按生产作业的流程进行分析:原、辅材料设备
能源大气污染水污染固废、噪声产品生产过程环境要素的登记定义:根据环境影响评价的结构明确“造成重大环
境影响的环境要素”。伴随现场各种活动而产生的环境要素中,对那些给环境造成重大影响或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环境要素加以
明确(作为列入表格管理的项目)但并不向公共机关报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决定对ISO9000来说,取得认证的受审
核组织连同产品一起接受审核;对环境管理标准来说,连同现场一起接受审核。因为企业的各项活动对所在地区的环境给予怎样的影响,是环境审核
的重点,所以取得认证的受审核组织原则上以现场为单位。因此,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是限定在受审现场的活动范围内,还是包括企业全体成员的
活动范围等种种情形。如有必要对此作出决定时,应由现场的活动进行考察和评价的当事人来做决定。对一个制造厂来说,如果
把它分成①开发设计②制造③市场销售这样3个领域。从而有单一活动领域(如开发、设计、制造等)、多功能活动领域(如从开发、设计到市场销
售)等环境影响评价的不同范围对象。下图就是对以上活动范围划分及相关环境影响的示意。活动地域(评价范围)和有关的环
境影响开发制造资源采购事业支援销售.流通使用废弃环境影响资源枯竭自然破坏间接的制品废弃物排气、水噪声
振动臭气、电力、燃料等直接的废弃物能源间接的包装材料、排废气、其他环境因素中的环境要素必须评价的
对象范围确定后,下一步转到环境因素中环境要素的确定及其定量化。确定环境要素的基本方法是下图所表示的投入产出分析法
,也就是在对现场的活动进行业务划分的基础上,一项一项的进行投入产出分析,在对环境因素逐个罗列其环境要素的同时,利用各种信息对环境要
素定量化并制作出环境要素确定表。这时“产出”的环境要素时候继续分析下去(排放地的废弃物处理、废物再生利用处理、除害处理等的对象)可
在备注栏内加以说明以便整理、汇总。其他(纸类、包装材料)能源(动力、煤气等资源(木材、燃料、高压气等)材料/零件(原料、材
料、零件)原材料和资源(含能源)的使用环境要素环境因素投入开发/设计原材料采购动力供应制造/检查回收/废弃搬运
/销售事业支援现场活动业务划分噪声振动臭气其他(该地域的环境问题)化学物质土壤的污染固形物、液形物废弃物排水
向水中排放排气、煤尘向大气排放环境要素环境因素产出量名称量名称备注(除害、监视设施委托单位等)环境要素环
境因素环境要素环境因素产出对象(工序.设备.产品.服务)投入环境要素确定表环境要素的定量化所需要的信息如下表所列的内
容事故和灾害记录、投诉记录现场各项活动其他产品规格、生产销售记录、检测测定记录、废弃物及相关设施管理记录产品、各种废弃物
、包装、捆扎、流通、能源制造销售消费产出使用记录水、燃料、压缩空气、电力、煤气使用采购规格明细表、购入记录、出库记
录等原材料、器材、零部件、纸张、包装材料采购投入内容分类环境要素的分级(评价)前面的步骤确定了(明确
了)环境影响评价的领域(范围),确定了每个环境因素的环境要素并定量化。这是为以下的步骤做准备。对环境要素的分级(
评价),才是环境影响评价的核心内容。也就是说,环境影响评价结果具有多大程度的妥当性,这个阶段的工作起决定作用。对环
境要素从“对环境发生影响的可能性”(A)和“对环境发生影响的结果”(B)两个方面进行分级。把他们再按投入和产出加以区分,就可得出下
表的结果。按环境因素、相关媒体、废弃物管理、地域的环境问题进行分级(评价)按管理状态、环境要素物质、发生状况、操作状况、经营背
景分级(评价)产出以原材料和资源(含能源)的使用作为环境因素,把使用量、资源枯竭、未来预测作为分级项目投入(B)对环境发
生影响的结果(A)对环境发生影响的可能性分类注:1、操作状况(运行状况)可分为正常、非正常、紧急等状态;2
、经营背景可分为过去和现在;3、相关媒体:对发生环境影响时,作为其媒体的有空气、水、土壤。对环境要素的分级(评价
)按投入和产出加以区分,可以得出以下结果:综合评价值=各项目之积注:综合评价值——环境要素的评价结果的值(1)投入的“综合评
价值”以作为对象的各个项目的积来表示。(2)产出的“综合评价值”,以“对环境发生影响的可能性”和“对环境发生影响的结果”的积来表
示。综合评价值=对环境发生影响的可能性×对环境发生影响的结果“投入“方面作为评价对象的项目具体的参照后述的环境影响评价基准
通过未来的事业计划预测使用(消费)量增减的趋势未来使用预测各类资源的生产量和采掘可能年数的水准资源的枯竭对象(固体、液体、
气体都包括)月使用量或年使用量、规模水准使用量备注内容项目备注:具体参照后述的环境影响评价基准有无和对应实态投诉发
生状况过去的实绩和预测频度危险程度有害性噪声、振动、臭气的水准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地域性环境问题向环境媒体排出量(规
模)排出量按照固体、液体、气体的顺序管理变得难了性状环境要素物质按种类和发生量考察其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废弃物管理指示的
明确程度指示状况对管理事项的监视、测定的实施状况监测体制对环境影响媒体(大气、水、土壤的影响程度)与媒体的关系为保护环
境采取的回收、除害、策应等处置防护装置管理状态(B)对环境发生影响的结果项目(A)对环境发生影响的可能性项目”产
出“方面评价的项目运行状况(发生的可能性评价)火灾、地震、台风、水灾其他偶发事故紧急状态始动/停止时事故、故障、瞬间停
止非正常紧急状态是指:现场的设备、设施的运行发生了故障,有可能对现场环境造成大面积影响的情形。紧急状态的规模和水平,大
约可上溯5年左右的实态(含受害状态)为对象,在这之前的5年间如有体现这种实态的实现便成为考虑的对象。适用的设备和设施的例子:与
排出水中污浊物有关的设施使用化石燃料的锅炉与化学物质的贮存有关的设施与排出大气污染物有关的设施等通常(标准)运行时正常备注内容状况分类经营背景(及结果)考虑非正常、紧急状态活动、产品、服务现在的经营活动的环境影响例:1、既存制品(聚乙烯和使用聚乙烯的电器零件)2、使用化学物质:四氯乙烯、三氯乙烯3、使用材料:石棉过去的经营活动的环境影响内容分类涉及的法律、法规其他特定区域部分规章地区地方法规全国范围法规全国范围法律相关法律法规名称使用范围分类环境要素评价结果的展开(产出方面)对环境发生影响的结果(B)(A)对环境发生影响的可能性(大?小)可能性依存性大给予重大影响影响程度小结果依存性大“投入”时的环境影响评价基准模型(3个等级的例子)今后的使用量预测/过去的平均用量增减比率使用预测推移区分各种资源的生产量采掘可能年数资源的枯竭按设备群、制造生产线、厂房等,按现场全体的比率和绝对值水准分配气体排放量/(Km3/月)按设备群、制造生产线、厂房等,按现场全体的比率和绝对值水准分配液体排放量/(KL/月)按设备群、制造生产线、厂房等,按现场全体的比率和绝对值水准分配固体排放量/(Kg/月)燃料用水其他按设备群、制造生产线、厂房等,按现场全体的比率和绝对值水准分配电力(KW.h/年)备注(3分)影响大(2分)中等程度影响(1分)影响小项目
献花(0)
+1
(本文系盛和书社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