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印象,似泛黄的老照片,如果把记忆的焦距拉近放大,依然会清晰如昨。 小镇上有一条通往县城的沙石公路,这条路正好从我们村旁边经过。路上常常有绿色的解放牌汽车驶过,随后一缕烟尘慢慢散开。偶尔有一辆我们称为屎巴牛的白色小卧车跑在路上,吸引的我们注目观看。路两边笔挺的白杨树排列成行。这是乡间最好的路,下雨天没有泥泞。每天上学我们就走这条路,不知磨破了多少双妈妈做的布鞋底。小镇东边有一铁匠铺子,打铁的机器有节奏的发着巨响,三里地外的我们村子都能听到。这是小镇唯一的工业,高高的烟囱整天冒着黑烟,那是工业文明的象征。小镇东边有一座高中一座初中,两所学校一路之隔。学生的读书声和歌唱声交织在一起传向远方。每星期天逢集,赶集的人熙熙攘攘。沿街的店铺有: 一家照相馆, 一家食品店, 一家中药铺, 一家理发店, 一家百货店。 这些店铺都是集体的。百货店里花花绿绿,橱窗里有一卷一卷的花布,有毛线,有袜子帽子。站柜台的售货员是人们最羡慕的职业。当时有社员抬杠常说的一句话:有本事你就站柜台去,不用出力劳动。可见当时社员对站柜台的售货员有多羡慕。街道两边有许多摊铺,茶水摊、鞋匠、剃头匠、修锁配钥匙的小炉匠。茶水摊坐着的大多都是些有头脸的名流,也是乡下人有事说事的地方。每个摊铺上都围着人。南巷子外边是猪羊牛马市,最是喧闹。西街的一块空地上,每集市日都有走江湖卖艺的师父在那里耍练气功,指头钻砖,掌劈鹅卵石,耍的貌似真实,看的人唏嘘不已。末了开始卖他的狗皮膏药,夸他的膏药包治肾虚腰疼梦遗。于是就有人抢着买。北街的新华书店是我最爱去的地方。书店门外边有人就地摆放着一排排小人书,看一本一分钱。早就有许多小朋友围在这里看书。水浒传和西游记的故事我就是最先从小人书里看的。那时候小镇是乡下人最好的去处,现在成了我遥远而亲切的回忆。
|
|
来自: 盛夏plc2xt3aca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