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美石湖

 石湖居士a 2019-06-25

“杭州有西湖之美,苏州有石湖之胜”。石湖的美胜在旖旎清秀的山水田园风光,胜在星罗棋布的历史遗迹,更胜在深厚隽永的文化意蕴,石湖的半湖碧玉,点点青山,横亘于苏州西南一隅,虽说少了一分苏州古典园林的精致细雅,却更多了一分吴地山水的旷达幽远。正如吴中名士周瘦鹃在其《石湖》开篇中所言:“杭州的西湖,名扬世界,而苏州的石湖,实在也不在西湖之下。”

欣赏石湖的美,不妨从清晨映照楞伽塔的第一缕阳光开始,这缕阳光洞穿春秋历史,点耀吴地渊蔽,在上方山的古木苔藓上留下光斑点点,那是历史的荣耀华章,在石湖的水面泛起涟漪片片,那是天地的渊源芳泽。登山远眺,湖光凝碧,远山如黛,山水疏朗,石湖佳山秀水一览无余,尽显江南田园风光。习惯了苏州城内的粉墙黛瓦,庭院深深,流连于亭台轩榭间,总是细细玩味着古典园林的那份精致,来到上方山麓,石湖之畔,却不由得让你惊讶,在苏州古城的西南角不远处,竟然还有这么一处山水绝佳之地。


石湖的美,美在其山势冈峦起伏,支陇旁出。石湖之西是横山山系,山的形状如一头巨蜥,头西南尾东北,四足向左右两侧伸展,看山势皆若横亘,故称之曰“横山”。山系主体七子山,因山脊的七个大土墩而得名,主峰位于自南向北数之第二墩,海拔294.5米,是横山主峰。西南侧尧峰山是巨蜥之头,七子山为背,上方山、郊台山(宝积山)、茶磨屿绵延向东北是尾。左侧有陆墓山、吴山岭、褒忠岭,右侧有民山、花园山、凤凰山、和合山、福寿山等,如巨蜥之足。还有梅湾、澄湾、上金湾、钱家坞、九龙坞等山坞,群峰半抱,溪谷横陈。景区内林木覆盖率达95%以上,植物种类繁多,达89科,300多种,植被茂密、林木葱茏,山水掩映,颇具林泉丘壑之秀。



石湖的美,美在其山水相映,近临城郭。山因水而俊秀,水因山而隽永,明代画家文徵明《泛舟石湖》诗云:“石湖烟水望中迷,湖上花深鸟自啼。芳草自生茶磨屿,画桥东注越来溪。”石湖山水,风光明媚,塔影画桥,渔舟点点,明莫震《石湖志》将它与杭州西湖作比较:“幽林清树,绿阴团团,而村居野店,佛祠神宇,高下隐见。至其桥路逶迤,阡陌鳞次,洲渚远近,与夫山舆水舫之往来,农歌渔唱之响答,禽鸟鱼鳖之翔泳,皆在岚光紫翠中,变态不一,殆与画图无异,故号吴中胜景。”“其良辰美景,好事者泛楼舡携酒肴以为游乐,无间远近。说者以为与杭之西湖相类,然西湖止水,游者必舍舟于十里外,而又买舟以游,不若石湖之四通八达,无适而不舟也。每岁清明、上巳、重阳三节,则游者倾城而出,云集蚁聚,不下万人,舟舆之相接,食货之相竞,鼓吹之相闻,欢声动地以乐太平,此则西湖之所无也。”难怪明代袁宏道游上方山后,在《上方》中将它与虎丘山相比,认为“虎丘如冶女艳妆,掩映帘箔,上方如披褐道士,丰神特秀”。



石湖的美,美在其吟赏风雅,名士汇集。如此的山水之美,自然少不了帝王将相、名人雅士的倾慕,留下古塔、寺庙、书院、山庄、庭园等诸多历代遗存。乾隆六下江南,每次必游石湖,在其《乘舟归苏州行宫即景杂咏八首》第三首中写道:“行春桥下春水明,行春桥上万民迎。我欲治民如治水,淆之则浊澄之清。”官至参知政事的范成大晚年寓居石湖,在越城桥东建“石湖旧隐”别墅,他对石湖钟爱有加,号“石湖居士”,他的诗集也命名为《石湖居士集》、《石湖词》,范成大归隐石湖,亲事农桑之业,并将日常的农耕生活记录下来,共六十首,名为《四时田园杂兴》,现范公祠内留有《四时田园杂兴》诗碑七块,闲时莳花种草,尤爱种梅伺菊,著有《范村梅谱》与《石湖菊谱》。王宠、唐寅、文徵明等苏州书画名家也常在石湖草堂聚会,石湖成为了吴门画派雅集的重要场所;清末举人、著名书法家余觉和其妻苏绣艺术大师沈寿于民国二十三年留居石湖,在渔庄内“半日读书,半日研绣”,余觉能以照片、油画临摹入绣,使沈寿最终创出“仿真绣”。光绪三十年(1904)由余策划、沈刺绣的《八仙上寿图》进献慈禧太后七十寿辰祝嘏,获慈禧懿旨嘉奖,亲书“福”、“寿”两字赐余、沈。



石湖的美,美在虽为人为,恍若天成。相传春秋时,范蠡带了西施就是从这里泛舟入太湖。石湖东面有越来溪,溪上有座越城桥,是当年越王勾践率兵攻吴从太湖挖通水道,屯兵此地而得名。就在越城桥的右首,有座九环洞桥,叫行春桥。这里是石湖看串月的最佳处。每当农历八月十七半夜子时,月亮偏西时,清澄的月光透过行春桥九个环洞,直照北面的水面。这时,微波粼粼,在石湖水面上可以看到一串月亮的影子,在波心荡漾,这就是“石湖串月”奇景。行春桥八月十八观串月已成为苏州人的传统民俗,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苏州市民车水马龙、成群结队拥至行春桥畔,欣赏石湖串月之美景。然考其来源,还与上方山五通神有关,因为传说五通太姆生日为八月十七,在此前六、七天本乡与外地信徒前来参加借债、偿债、许愿、还愿以及其他信仰活动。山顶塔院不能容纳庞大的人群,信徒们只能在山坡上焚香燃烛,祈福求财,趋吉避凶。如此盛况,彻夜不绝。夜色降临,遍山香火烛光又与天空月华交相辉映,形成一幅独特的景象。明卢熊《苏州府志》:“十八日昏时,登楞伽山遥望湖亭,士女为看串月之游。”清顾禄《清嘉录》载:“八月十八日,游石湖,昏时看行春桥下串月。旧俗多泊舟望湖亭,今亭废,而画舫皆不轻往。或借观串月之名,偶有一、二往游者,金乌未坠,便已辞棹石湖,争泊白堤,徵歌赌酒矣。”蔡云《吴歈》载:“行春桥畔画桡停,十里秋光红蓼汀。夜半潮生看串月,几人醉倚望湖亭。”沈朝初《忆江南》词:“苏州好,串月看长桥。桥畔重重湖面阔,月光片片桂轮高,此夜爱吹箫。”周瘦鹃于1953年前往观“串月”,作七绝赞道:“一水溶溶似玉壶,行春桥畔万船趋,二分明月扬州好,今夜还须让石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