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详解各种春秋战国玉器特征(一)

 自华居 2019-06-25

造型规矩,棱角分明,内外边沿犀利见锋。璧面图纹繁密复杂,常以去地隐起的谷纹、云纹等几何纹作装饰。战国晚期还出现了由兽面、谷纹组成的二或三层环带状组合图纹和在璧的轮廓外及好内镂空玉龙、螭、凤等形态的出廓镂空玉璧。构图巧妙,工艺精湛。

外方内圆,高矮不等,有的光素,与西周玉琮相同,有的则在琮体四个平整的方面上,满饰兽面及变形龙纹,线条浅细流畅,构图紧凑并富于变化。整体造型规整,中间圆孔较大。

继承了西周圭的造型,但数量增多。同时还发现有石质和陶质的圭,一般无纹饰。山西侯马与河南温县盟誓遗址发现的圭,表面有用朱砂书写的盟誓辞文,由此可见圭在当时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组佩

主要由璧、环、璜、龙形佩、管、觽等组成,较之西周组佩形式更加复杂,佩饰物品品种日益增多,同时玉佩的造型新颖别致,琢磨工艺颇为精良。

主要为半环、半壁形和龙、虎等动物形及双龙首连体形等。素面璜少见,大部分皆琢有勾连云纹、谷纹、龙凤纹、蟠螭纹等,并以羽状及细线纹填满空间。图纹繁缛,层次复杂多变,工艺极精细,无丝毫草率之笔。穿孔则根据组佩的需要,由两端改为璜的中部顶端。同时还出现了由多件玉器组合而成的大玉璜,可谓是玉璜制作的鼎盛时期。

龙形佩

龙形佩是战国玉组佩中的主要饰件之一。大多龙体较长,腹背上拱,作“S”形卷曲状,极富弹性。龙头比例较商周相应缩小,眼睛为圆圈或椭圆形,龙体满饰去地隐起的浮雕状谷纹、勾连云纹、绞丝纹等。战国晚期龙形佩的造型变化,更加丰富。

虎形佩

多为扁平的伏卧形,虎头较大,嘴唇宽厚,身躯装饰并非写实,多以粗细不同的阴线雕出谷纹、云纹、变形龙纹和环纹等,尾端上卷,背部或口、尾处有穿孔。似是一种具有一定象征意义的佩饰物。

扁圆体,中孔较大,器面如璧,满饰分布均匀的谷纹、云纹及龙凤纹等。有些环的外缘,还以透雕加饰阴线的手法,琢出对称的龙、凤和蟠螭形象。此外还常见一种玛瑙环,边沿较薄,孔壁稍厚且琢出凸棱,剖面呈三角形。环面平滑,玻璃光较强。

造型除末端保留了早期的尖状角之外,觽的上端多雕成龙或凤形象,挺胸张口,上下各有一锋利的牙齿,器身或镂空,或以阴线刻饰几何纹。玛瑙觽则较简单,顶端平齐,而在稍下方有一凸牙,通体如角,大多在器中部琢一穿孔。

佩饰

造型别致,种类繁多,大多以镂空加饰阴线或去地隐起的浅浮雕手法,勾勒刻画出各种方圆或各种神兽的式样。设计巧妙,工艺精益求精,花纹繁缛细密,但有层次分明,经验有序。刀工干净犀利,线角清晰规整。还有一些大型玉佩,是由多节形制不一的玉器构成,它们以活环和卯榫连接在一起,玲珑剔透,华丽而高贵。

牌饰

扁平状,呈长方或方形,正面多雕有各种几何纹或饰以兽面及变形龙纹等,构图细密,繁而不乱。背面多光素,边角有穿孔,似为嵌饰物。战国以后,这类器物少见。

管、勒子

器面纹饰改变了过去只用阴线刻画的作法,多以去地隐起的工艺雕琢较为密集的谷纹、云纹等几何形纹饰。方勒子的制作也是如此,有时器体边棱还根据凹凸的纹饰,也随形琢成等距的带有缺口的棱线,这是战国时的特殊装饰技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